首页 理论教育 高血压病的手纹特征

高血压病的手纹特征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并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全身性慢性疾病。高血压病初期,出现全身小动脉痉挛,而无其他病理改变。同时冠状动脉继发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使心肌缺氧加重,纤维组织增生。高血压病人心电图检查可有左心室肥厚和心律紊乱。第三指间区纹理杂乱或出现星状纹预示有发生由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病的可能。

第十一节 高血压病的手纹特征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表现,并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全身性慢性疾病。此病发病率较高,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40岁后尤为明显。脑力劳动者发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有遗传倾向。肥胖体型较瘦弱体型多见。正常血压的范围是收缩压小于或等于18.7千帕(140毫米汞柱),同时舒张压小于12.0千帕(90毫米汞柱)。超过此范围为血压增高。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柯兴氏综合征等也可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是这些疾病的症状之一,称为继发性高血压,要与高血压病相鉴别。

一、病 因

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是产生高血压病的主要原因。长期的过度紧张和精神刺激可引起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失衡,导致皮质下血管运动中枢机能失调,兴奋性异常增高,通过交感神经使周围小动脉痉挛,血压随之升高。早期小动脉痉挛呈间歇性,因而血压波动,之后小动脉硬化,使血压持续升高。肾小动脉痉挛与硬化,引起肾血流减少,肾脏缺血而产生肾素,也可使血压升高。另外,在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的基础上,继发的肾上腺皮质及髓质分泌皮质酮、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增多,皮质酮引起钠盐潴留,肾上腺素使心脏排血量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增加小动脉的紧张度,这些因素均可引起血压升高。

二、病 理

高血压病初期,出现全身小动脉痉挛,而无其他病理改变。但是长期痉挛会使小动脉管壁发生营养障碍,形成小动脉硬化,发生透明样蛋白在小动脉内膜下沉积,血管肌层受压而萎缩,使血管弹性减弱。此种改变见于脾、胰、肾上腺和肾脏等器官,尤以肾脏的改变较为明显。已硬化的血管不能正常舒缩以适应生理需要,因而周围阻力增大,使血压恒定地增高。在较大的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及肾动脉等,可见到类脂质的沉着,产生粥样硬化。心脏为了维持血液循环,左心室必须克服周围血管的阻力,加强收缩,于是引起左心室肥大。同时冠状动脉继发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使心肌缺氧加重,纤维组织增生。由于冠状动脉痉挛,产生心绞痛,如冠状动脉发生血栓形成或内膜下出血使管腔阻塞时,即产生心肌梗死。肾脏早期仅有小动脉紧张度增加,之后逐渐发生血管硬化并不断加重,使肾组织缺血加剧,肾小球通透性增加,尿中出现少量红细胞、蛋白及管型,引起肾单位萎缩和纤维组织增生,最后可发生肾衰竭。脑小动脉硬化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病变,多见于豆状核、丘脑和脑桥等部位。粥样硬化主要分布于较大的动脉,硬化的脑血管易于破裂,发生脑出血,当血液循环变慢时,可发生脑血栓。

三、临床表现

发病早期无症状,多数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随后出现头痛、眩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此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年。部分病人可于多年后逐渐影响心、肾、脑等器官,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肾衰竭等。另外,在部分病人中,由于全身小动脉暂时性强烈痉挛,血压可突然急剧升高,出现剧烈头痛、心动过速、心绞痛、视力模糊、气急,面色潮红或苍白等现象,称为高血压危象。病程长的病人可出现眼底改变和心绞痛。高血压病人心电图检查可有左心室肥厚和心律紊乱。 胸部X线及CT检查可有左心肥厚、主动脉扩张。化验检查尿蛋白、尿糖、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血脂等可有异常。

四、手纹特征

远侧横曲线结构紊乱,在无名指下出现两条平行的干扰线穿过远侧横曲线。第三指间区纹理杂乱或出现星状纹预示有发生由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病的可能。无名指下部的区域纹理杂乱、色泽偏红或有红色斑点。大鱼际区面积增大。大鱼际丘隆起明显、色泽偏红,表面可有栅栏样纹理。中指上指节腹侧面色泽较红,血压越高,红色越明显。指端斗形纹出现率增加,掌部a-b嵴数减少,主线横向指数下降。通贯型掌褶纹出现率增加。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赵丕文、崔向青、扬向竹在《中国民间疗法》(2003年第11卷第2期)中报道了关于高血压症手纹的相关指标,认为高血压病人弓形纹出现率增加,掌部atd角有减小的趋势(图7-11)。

img136

图7-11 高血压病手纹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