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潘某某,男,59岁,1972年10月5日初诊。在某医院门诊、住院治疗2个多月,非但无效,其痛与日俱增。后经武汉某医院诊断为“臂丛神经炎”,又治疗20天,亦少效验。前方加太子参、黄芪、丹参各15g,以10剂量做小蜜丸,继服2个月,诸证悉除。明确指出了诸痹皆因腠理空疏,营卫不固,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气血运行不畅,阻滞经络。
四十二、痹证(臂丛神经炎)
潘某某,男,59岁,1972年10月5日初诊。患者于1972年6月始觉右肩至肘部疼痛,日轻夜重。在某医院门诊、住院治疗2个多月,非但无效,其痛与日俱增。后经武汉某医院诊断为“臂丛神经炎”,又治疗20天,亦少效验。刻诊:右肩至肘疼痛,其痛着骨,持续不止,阵发加剧,疼甚如锥如刺,穿脱衣服艰难,终日以绷带吊系于胸前。其右上肢不红不肿,痛处怕冷,入夜尤甚。伴头昏、心慌、肢软乏力、纳呆食少,舌淡苔白,脉沉弦细,证属血虚寒痹。
拟用:桂枝、白芍、当归、甘草、威灵仙、川芎、秦艽、桑枝、地龙各10g,熟地25g,全蝎5g,蜈蚣2条,每日1剂,服5剂后疼痛减轻,夜能入睡2~4小时。宗前方加减共服30剂,疼痛偶作,其疼甚微,右上肢活动自如。前方加太子参、黄芪、丹参各15g,以10剂量做小蜜丸,继服2个月,诸证悉除。
【按】《类证治裁》曰:“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明确指出了诸痹皆因腠理空疏,营卫不固,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气血运行不畅,阻滞经络。其病情发展,由浅入深,由皮肤、肌肉、筋骨继而脏腑。即《内经》所谓“病久不去者,内舍予其合也”。潘某,素体血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客,以寒邪为主着于右臂,痛而不移(痛有定处为痛痹的特点),拟用四物汤补血活血,扶正祛邪;以桂枝、秦艽、灵仙、桑枝等温经散寒;病延日久,邪伏筋骨,故用全蝎、地龙、蜈蚣以搜剔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