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水肿(肾炎)
龚某某,女,12岁,2005年11月18日初诊。2005年9月21日因面目、足踝水肿,就诊某医院,以“急性肾小球肾炎”收住院治疗1周,好转出院。10月初感冒风寒,双侧扁桃体红肿,又水肿尿黄,经治少效,转诊中医。刻诊:面目水肿,足胫水肿,按之凹陷,腹胀乏味,纳呆食少,肢软无力,尿黄,大便1~2日一次,稍干,舌暗红苔白稍厚。肝肾功能、血常规均正常。尿液检查:潜血(+++)。
拟用:益母草18g,蒲公英、半边莲、金银花、连翘、旱莲草各15g,丹皮、丹参、地肤子、蝉蜕各10g,蒲黄炭、大黄炭各5g,白茅根30g。复诊4次,原方稍事加减共服25剂,临床症状消失,后每1周尿检1次,7次,均正常。随访至2007年10月,未再复发。
【按】患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经治好转,仍毒邪未尽,湿热久羁,脉络损伤,复感外邪,肺脾失司,水溢肌肤,水肿复作。方中益母草、蒲黄活血化瘀,利尿消肿;蝉蜕清热祛风;地肤子清热利尿;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兼疏风;蒲公英、半边莲清热解毒并利湿;旱莲草补肾益阴治尿血;白茅根生津凉血而利尿;丹皮、丹参、大黄炭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之效。
【又按】急性肾小球肾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依据临床表现中医常诊断为水肿,尿血,眩晕,腰痛等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注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往往收到较好的效果。不少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而尿检仍有少量蛋白或红细胞,久久不易消失,此为正气不足,余毒未清,宜辨证辨病,坚持治疗,以防慢性病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