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儿喘咳(支气管肺炎)

小儿喘咳(支气管肺炎)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某某,男,1岁半,1975年8月17日初诊。刻诊:患儿面黄肌瘦,发热,腋下体温38℃,精神萎靡,咳声不爽,喉中痰鸣,食欲差,肺部闻及干性音、痰鸣音,指纹紫滞,舌苔白腻,X光拍片提示:支气管肺炎。1976年9月24日随访,该儿食欲正常,体重增加,面色红润,咳喘未作。外感内伤,损伤脾肺,致脾肺两虚。方用苓桂术甘汤健脾化饮;陈皮、冬瓜子行气健脾;杏仁、瓜蒌皮宣降肺气;半夏、冬花、百部、紫菀燥湿化痰。

五十七、小儿喘咳(支气管肺炎)

周某某,男,1岁半,1975年8月17日初诊。1977年1月发热咳喘,在某医院住院治疗1周好转出院,此后反复发作,症状时轻时重,缠绵难愈。7月2日又住院10天,疗效不显著,转诊中医。刻诊:患儿面黄肌瘦(体重8.5kg),发热,腋下体温38℃,精神萎靡,咳声不爽,喉中痰鸣,食欲差,肺部闻及干性音、痰鸣音,指纹紫滞,舌苔白腻,X光拍片提示:支气管肺炎。

拟用:桂枝2g,白术、百部、冬花、瓜蒌皮、杏仁、半夏、紫苑、陈皮、甘草各3g,茯苓、冬瓜子各9g。水煎2次共取药液约150ml,加适量冰糖,频频喂服,日1剂,2剂,并针刺四缝穴一次。

二诊:7月20日,热退,咳喘减轻,精神转佳,宗前方加沙参6g,谷、麦芽各5g,浙贝母3g,去半夏、瓜蒌皮,继服2剂。复诊咳喘止,饮食增多,以六君子加二芽、扁豆、内金、苡仁调治收功。并每7天刺四缝穴1次,共3次。1976年9月24日随访,该儿食欲正常,体重增加,面色红润,咳喘未作。

【按】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形气未充,卫外无力。外感内伤,损伤脾肺,致脾肺两虚。“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则运化失职,聚湿生痰,上渍于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则咳喘反复发作。方用苓桂术甘汤健脾化饮;陈皮、冬瓜子行气健脾;杏仁、瓜蒌皮宣降肺气;半夏、冬花、百部、紫菀燥湿化痰。四缝穴为经外奇穴,消食导滞,温补脾胃,使脾健而痰不生,饮化而咳喘止,此即“培土生金”之意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