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等病理过程,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很常见,因此需要在护理工作中充分给予关注。某患者发生车祸,导致多发性骨折,多器官损伤,术后卧床3个月。病愈下床活动,突感剧烈胸痛,呼吸困难,迅速死亡。死后尸检发现肺动脉主干有血栓栓塞,下肢深静脉有血栓形成。
第六节 防治与护理原则
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等病理过程,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很常见,因此需要在护理工作中充分给予关注。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为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血流的缓慢及血液的高凝状态,为预防血栓的形成,对长期输液者应尽量避免在静脉的同一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预防静脉壁受损;对于术后患者,应指导、鼓励和协助患者增加活动,避免血液的淤滞;患者若出现站立后下肢沉重、胀痛等不适反应,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能力检测
1.名词解释: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槟榔肝、心力衰竭细胞。
2.简述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3.血栓形成的条件有哪些?血栓对机体有什么影响?
4.简述梗死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5.比较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的异同。
6.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彼此间有何联系?
7.病例分析
某患者发生车祸,导致多发性骨折,多器官损伤,术后卧床3个月。病愈下床活动,突感剧烈胸痛,呼吸困难,迅速死亡。死后尸检发现肺动脉主干有血栓栓塞,下肢深静脉有血栓形成。请问:
(1)该死者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肺动脉血栓栓塞属何种类型?其病变特点如何?
(3)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申力 杨少芬)
参考文献
[1]李玉林.病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