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的分期和分型

的分期和分型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发病初期,因各种病因的作用使血液中凝血因子被激活,凝血酶产生增多,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重度DIC由于广泛微血栓形成,可出现器官功能障碍。临床表现明显,病情迅速恶化,常以休克和出血为主,病死率高。此型DIC多在尸解后做组织病理学检查时才被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急性型。

第三节 DIC的分期和分型

一、DIC的分期

按照DIC发展过程中血液凝固性变化的特点,DIC可分为以下三期(表9-2)。

1.高凝期

发病初期,因各种病因的作用使血液中凝血因子被激活,凝血酶产生增多,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期是血管内微血栓大量形成的时期,发生发展快,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不易察觉。重度DIC由于广泛微血栓形成,可出现器官功能障碍。实验室检查:①凝血时间和复钙时间缩短;②血小板黏附性增强。

2.消耗性低凝期

继高凝期之后,因广泛微血栓的形成消耗了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使血液转入低凝状态,患者可有出血或出血倾向。实验室检查:①凝血时间和复钙时间均延长;②血小板计数减少;③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④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

3.继发性纤溶亢进期

凝血酶及凝血因子Ⅻa等可激活纤溶系统,产生大量纤溶酶,继而使纤维蛋白(原)降解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由于FDP有很强的抗凝作用,所以此期患者出现十分明显的出血现象。实验室检查:①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和纤溶酶原含量减少或下降;②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③凝血酶原时间延长;④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呈阳性。

表9-2 DIC的分期及其特点

img163

二、DIC的分型

1.按DIC发生速度分型

(1)急性型:DIC可在数小时或一两天内发生,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菌感染引起的感染性休克)、异型输血、严重创伤、组织器官移植后的急性排异反应等。临床表现明显,病情迅速恶化,常以休克和出血为主,病死率高。实验室检查显著异常。

(2)亚急性型:DIC在数天内逐渐形成,常见于恶性肿瘤转移、子宫内死胎滞留等患者。临床表现介于急性型和慢性型之间。

(3)慢性型:常见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溶血性贫血等。此型病程较长,由于机体有一定的代偿能力,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功能也较健全,所以DIC的表现不明显,常以某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为主,有时仅有实验室检查异常,故临床诊断较困难。此型DIC多在尸解后做组织病理学检查时才被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急性型。

2.按机体的代偿情况分型

(1)失代偿型:常见于急性型DIC,特点是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超过机体的代偿,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明显减少,患者常有明显的出血和休克。

(2)代偿型:常见于轻度DIC,特点是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与机体的代偿基本保持平衡,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患者无明显出血现象,易被忽视。此型也可转为失代偿型。

(3)过度代偿型:常见于部分慢性型及恢复期DIC,特点是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代偿性生成迅速,甚至超过其消耗,可出现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暂时性升高,患者出血症状不明显。此型也可转为失代偿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