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缺氧的防治与护理原则
一、去除引起机体缺氧的原因
去除引起机体缺氧的原因,常见措施有:改善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对急性组织中毒性缺氧的患者,应及时解毒。
二、氧疗
由于吸氧可增加动脉血氧分压和改善组织的供氧状况,故氧疗适用于各型缺氧,但其疗效随缺氧的类型而异。乏氧性缺氧时,可通过吸氧来加以矫正,因此,氧疗的效果最好。
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吸入高浓度氧或高压氧使血浆中溶解氧量增加能改善对组织的供氧。一氧化碳中毒者吸入纯氧,使血液的血氧分压升高,氧可与一氧化碳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加速碳氧血红蛋白(HbCO)的解离,促进一氧化碳的排出,故氧疗效果较好。组织性缺氧时,因组织利用氧障碍,氧疗可增加氧向组织弥散,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三、氧中毒
氧中毒(oxygen intoxication)是指因吸入气氧分压过高(大于0.5个大气压)或吸高浓度氧过久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它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氧分压,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氧中毒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脑型氧中毒
脑型氧中毒是指以脑功能障碍为主,吸入2~3个大气压以上的氧所致的氧中毒,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恶心、眩晕、抽搐、晕厥等,严重者可昏迷、死亡。
2.肺型氧中毒
肺型氧中毒是指以肺的损害为主,发生于吸入1个大气压左右的氧8h以后,主要表现为胸骨后不适、烧灼或刺激感、胸痛、不能控制的咳嗽、呼吸困难、肺活量减小等。
氧中毒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与活性氧的产生及其毒性作用有关。
能力检测
1.名词解释:缺氧、发绀、乏氧性缺氧、循环性缺氧、血液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2.缺氧可分为几种类型?各型血氧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3.简述碳氧血红蛋白血症的主要机制。
4.缺氧时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是如何代偿的?
5.缺氧时组织与细胞可出现何种变化?
(卢化爱)
参考文献
[1]郎志峰.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肖献忠.病理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吴立玲,武变瑛.病理生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4]王志敏.病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杨美玲.病理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