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护士一级护理与二级护理区别

护士一级护理与二级护理区别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良好的护患关系要求护患双方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权利和利益。在护理活动中,患者接受护理和护理人员从事护理活动都得到了法律的保护。在护患关系中,护理人员起着主导作用,处于主动地位,是服务的主体,而患者则是护士服务的对象,称为客体。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这种模式排除了患者在护理活动中主动配合的可能,护理效果欠佳。护士与患者之间是一种配合关系。

第二节 护患关系伦理

一、护患关系的内容及其模式(一)护患关系的含义

在护理人际关系中,护士与患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从专业角度来看,患者到医院就诊,目的是寻求治疗和帮助,护士的独特功能和角色就是帮助患者恢复、维持和促进身体健康。可以说,护患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帮助关系和治疗关系。护理人员包括护理部主任、护士长、护士或护理员,患者一方包括患者、患者家属、监护人、陪护人、患者单位以及与患者关系密切的人等,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条件。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护理功能和实践的范围越来越大,护患关系中的活动主体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二)护患关系的内容

1.技术性的关系

作为一名护士,要具有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在工作中处于主动地位,利用自己娴熟的护理技术帮助患者,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这就是技术性关系,也是护患关系的基础。如果一名护士技术熟练,操作规范,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患者的信任并配合治疗和护理。反之,就难以取得患者的信任,患者的配合就难以满足要求。

2.非技术性关系

非技术性的关系是指抛开护士的技术发挥之外产生的关系。它包括以下内容。

(1)道德关系:这是最重要的护患关系之一。在临床实践中,护士处于领导和支配的主动地位,患者处于一种服从和配合的被动地位,再加上护患双方所处的环境、利益、文化教育背景以及道德修养不尽相同,他们对一些问题和行为的看法及要求就会产生不同的意思表达,甚至产生矛盾。为了解决矛盾,护士必须按照一定的伦理道德原则和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良好的护患关系要求护患双方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权利和利益。

(2)利益关系:护患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利益关系是护患双方在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发生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关系。利益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技术服务和劳动付出而得到工资、奖金等经济报酬,同时因自己的劳动解除了患者的病痛,也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另一方面,患者的利益表现在因支付了规定的医疗费而得到了医疗护理服务,从而获得了身心康复并重返工作岗位。护患双方的利益关系是在社会主义利益原则指导下的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

护士和患者之间要做到平等对待对方,相互帮助,相互尊重。要在相互关心的基础上处理好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利益关系问题。

(3)信托关系:患者为了恢复身体健康,对护士极端信任,将自己的发病史、生活方式和家庭隐私等信息毫无保留地告诉护士,方便护士开展护理工作。护士了解到这些信息后应尊重患者,从内心深处接受患者的托付,为患者服务。这就要求护士发扬医学人道主义精神,真心实意地为患者服务,尽最大努力让患者的信任和托付变成现实。

(4)法律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人与人之间原来模糊的法律关系变得越来越清晰。在护理活动中,患者接受护理和护理人员从事护理活动都得到了法律的保护。可以说,护士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变成了特殊的法律关系。

(5)价值关系:人生价值是在工作中实现的。护士在护理工作岗位上运用护理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使患者健康得到恢复,生命质量得到提高,这就是护士的社会价值。患者恢复健康,重返工作岗位,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

(三)护患关系模式

在护患关系中,护理人员起着主导作用,处于主动地位,是服务的主体,而患者则是护士服务的对象,称为客体。美国学者萨斯(T.Szasz)、荷伦德(M.Hdlender)于1976年提出了三种护患关系基本模式。

1.主动-被动型

主动-被动型是最古老的护患关系模式———纯护理型,是古今中外护患关系出现最多的一种模式。它将患者置于被动从属地位,而护士处于主导地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护士往往要求患者绝对服从护士的命令。这种模式的护患关系类型从内容到形式,都过分强调护士的权威性,但护理工作中忽略了护士与患者进行言语交流和情感上的沟通及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的环节。

这种模式只适用于危重、休克、全麻、昏迷、精神病、失去知觉和意识障碍的患者以及婴幼儿等不能表达主观意志的患者。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这种模式排除了患者在护理活动中主动配合的可能,护理效果欠佳。如果发生了护理差错,很难得到及时的纠正与补救。如何把握此模式的适用条件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

2.指导-合作型

指导-合作型又称指引型,是指护士一方起指导作用,患者一方配合护士工作。护患双方在护理过程中是主动的,但仍以执行护士的命令为主,护士从患者的健康利益出发,提出决定性的意见。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患者尊重护士的意见,并可以向护士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患者是有条件地、一定限度内发挥这种主观能动性。护士在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和操作过程中,需要患者的配合:当护士向患者询问病情时,患者要与之配合,要适时地回答问题。护士与患者之间是一种配合关系。

这种模式相对主动-被动型模式的确有了进步。在指导-合作型模式中,护士是主角,患者是配角,两者之间是主角与配角的关系。护士对患者进行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帮助和指导,如常规指导、情感指导。这种模式适用于清醒的、急性、较严重的患者。其实,这种模式属于一种不完全的双向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于提高护理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帮助,有利于建立融洽和谐的护患关系。

3.共同参与型

共同参与型又称自护型,是指在护患交往过程中,双方都处于主动地位。在该模式中护士和患者双方的共同愿望是一致的,目的都是将患者的疾病彻底治愈,因此护士和患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支持、共同配合的新型护患关系。这是一种以平等关系为基础的护患关系,护患双方的主动性是同等的。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患者”的概念有了新的内容。护理对象不仅仅是患有疾病的特殊人,而且是包括享有保健服务的全部人群,也就是说,护理的服务对象是由健康人、正在寻求治疗的人、正在接受治疗的人三部分组成。这一模式的优点是:护士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护患双方共同探讨护理疾病的途径和方法,同时患者也会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主动配合,参与护理活动。这种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双方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不仅能默契配合,而且都主动参与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例如,患者就诊和治疗时,不管是患者的病情讲述,还是护士制订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双方都能对治疗和护理效果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患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完成一些适合自身能力并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活动,如日常生活小活动、被单整理、取送粪便标本、个人卫生保持等。这种护患关系模式适用于慢性病、轻微疾病或恢复期的患者,一般性的心理治疗也适合。

总而言之,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上述三种护患关系模式都是正确的和行之有效的,但三种模式不是独立的,而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在具体情况下使用哪种模式,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环境、技术力量、医疗设备等条件来决定。无论如何,护理人员要充分听取患者表达的意见,注意发挥患者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共同参与疾病的诊疗和护理。

二、护患关系伦理

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护患关系伦理成为生命伦理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护患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必须建立在彼此尊重和履行各自义务的基础之上。护患关系伦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患者,平等相待

尊重一个人,就是尊重这个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和权利。护士要具有责任感和同情心,关心患者,理解患者,努力为患者服务。尊重患者的人格,在行为、语言、处事方面,谨慎、细心,对患者使用礼貌用语,尽量避免使用命令式口气与患者讲话。尊重患者的权利,要替患者保守秘密,严禁将患者的秘密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患者不是医务工作者,对于医学知识可能了解不多,护理工作者不能嘲笑或者鄙视患者的无知。每个患者都具有保护自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权利。因此,护士要尊重患者,平等相待。

(二)注重修养,言语文明

护理工作是医疗单位的重要窗口,是医院的宣传者和卫生系统的代表。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医疗卫生系统的声誉,特别是在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今天,如何扮演好宣传员的角色极其重要。护理人员必须保持精神焕发、谈吐文雅、动作轻盈、处事冷静、忙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和依赖,才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注意使用大众化语言,要善于与患者交流,善于消除护患之间的感情障碍和语言障碍。要避免大声喧哗,避免使用生硬、讽刺、粗鲁和污蔑性的词语。

(三)高度负责,任劳任怨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护理工作的好坏与否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患者的生命安危。因此,护理工作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具有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苦的心理准备和思想,要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辞劳苦,任劳任怨,要具有奉献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因护理工作紧张平淡,产生疲倦思想和马虎大意等不良作风。

(四)廉洁奉公,遵纪守法

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要求所有的护理工作人员要廉洁奉公,努力促进和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不得以工作的名义谋取一己私利,坚决抵制患者任何形式的酬谢,坚持廉洁从医。要严于律己,坚守护理职业操守,保持护理职业的尊严和荣誉。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章程,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急患者之所急,备患者之所需。

三、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及改善对策

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关系,是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人际关系。护患关系的好坏是护患双方彼此认同的一个天平。护患关系在护理活动中的目标是一致的,护士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患者接受护理人员的护理,护患双方都在对方利益基础上得到满足。然而,护患关系本身又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影响着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一)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

1.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种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文化习惯和价值观都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如中国唐朝流行的裹足小脚、十四世纪法国的细腰以及从英国开始流行的高跟鞋等都直接摧残着妇女的身心健康。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给身体带来疾病。作为护理工作者,要向患者讲清楚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产生的不良后果。在宣传讲解过程中,态度要温和、友善,对待患者如亲人,避免护患关系受到影响。

2.缺乏信息和信息需求的差异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护患双方都需要掌握对方的各种信息,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准确地了解病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的变化信息。而患者急需了解医护人员对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有关信息。双方信息如果及时沟通,不但会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可亲、可信、可敬,而且护理人员也会及时地对患者的病情作出正确判断。护患间信息需求的差异在于,护士常常以护理操作的内容和要求作为交流的主题,而患者总是渴望得到自己疾病的相关信息,希望得到护士的心理安慰,从而减轻焦虑。

3.缺乏理解

临床护理过程中,护患双方由于语言表达能力、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等不同,容易引起对方误解,使信息交流出现较大困难。双方最常见的理解障碍在于:护理人员在信息交流中往往使用“术语”和“行话”,而患者因缺乏专业知识,大多使用“方言”来描述病情,导致双方交流信息和沟通出现障碍。护理人员应重视信息反馈的过程,患者在与护士谈话时,护士对所理解的内容要通过相关形式及时反馈给患者,谈话时要注意用目光接触等方式示意是否听懂和理解。只有做到相互理解对方表达的意思,才能使交谈融洽,不致陷入僵局。

4.角色认知不同

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常常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向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进行思维,这就容易导致看问题的偏见和错误。患者评价一个护士的工作往往从护理知识、经验和同情心两个方面开始,他们更愿意与那些同情和理解自己的护理人员交流,因为他们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安慰。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应该抱有更多的同情心,站在患者的角度上思考和处理问题,正确认识角色的互换思考,诚心感受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只有这样才能促成护患交流,达到减少护患冲突的目的。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对患者的态度要诚恳,注意倾听患者的述说,对自己能力所限无法完成的事情,也要耐心解释,用真诚打动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甚至成为患者的朋友,彼此互相体谅各自所扮演的角色,换位思考,促进沟通。

5.护士自身因素

(1)职业道德因素: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护患关系的好坏。个别护士全心全意为患者健康服务的意识薄弱,工作态度不端正,没有把患者利益放在首位,责任心不强,冷对患者,推诿扯皮,语言生硬,工作敷衍塞责,甚至延误诊断和治疗。有的护士拜金主义思想严重,金钱至上,道德水平低下,把护理工作当做商品进行交易,收受患者财物,有的甚至公开向患者及其家属索要红包,导致护患关系紧张甚至发生护患纠纷。

(2)心理因素:护患双方心理状态是互相影响和相互感染的,双方心理状态有时会不自觉地支配着护患关系。由于护士自身状况如年龄、性格、阅历等不同,各自所受的心理教育程度不同,观念认识和道德修养存在着差异,这就决定了她们的心理状态不同。然而,有的护士认为患者有求于己,离不开自己,总是以救世主自居。认为护患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不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护士为患者做了那么多的工作,付出了心血,患者理应感恩戴德。还有的护士认为患者在护理活动中应该绝对服从,而不去听取患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听不进患者对病情的反馈,把护士的权威绝对化。

(3)技术因素:护士执业过程离不开护理道德和技术,护理活动就是护理道德和护理技术统一的过程。如果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操作技能不熟练,就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麻烦,延误治疗时机,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患者因此会对护士产生怀疑、不满和不信任,影响护理效果,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恶化,长此以往医院信誉也会受到影响。护理工作者要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强化技能操作,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自身影响力。

6.患者自身因素

(1)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期望值过高:患者及家属带着种种不同的期待来到医院寻求帮助,由于他们对医院了解不足,对技术期望值过高,而医院现有的医疗条件和服务意识未能达到患者及其家属的期望,这时他们就会很失望,甚至认为护士业务水平很差,或者认为护理人员不敬业,服务态度不端正,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和不信任。反之,如果他们的期望不太高,护士的工作会让他们很满足,就会认为护士关心他,理解他,从而就能促进护患关系的改善。因此,从患者入院时起,护士就要向患者详细介绍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让患者充分了解和理解护士的能力范围,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与预后要实事求是地引导和说明,这样可以避免期望值过高给患者造成的失落、不信任甚至悲观、失望情绪等。

(2)患者顺从性差:这里我们讲的顺从性差就是指患者的执行力低的问题,也就是指患者对护理人员医嘱的执行程度降低。当然,顺从性差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护患交往不良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成为影响双方沟通的主要因素。如护士要求一位痔疮手术患者按时下床活动,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大便干燥症状。患者由于害怕疼痛不遵从医嘱,反而认为护士态度生硬、对患者无同情心,这就造成护患之间产生隔阂。如果护士除了提出锻炼要求之外,还对患者如何减轻伤口疼痛进行技术指导和鼓励,给患者以关怀,那么患者就可能会积极配合,甚至还会对护士有很好的评价,于是良好的护患关系由此建立起来,这对于以后的治疗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改善护患关系的对策

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是有效沟通的保障。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不仅有利于护患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减少法律纠纷,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而且有利于护士完成健康评估,落实护理计划。

知识链接

南丁格尔誓言

余谨以至诚,于上帝及大众面前宣誓,终身纯洁,忠贞职守,尽力提高护理专业标准,勿为有损之事,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慎守患者及家务之秘密,竭诚协助医师之诊治,务谋病者之福利。

1.加强护理职业道德教育

护理人员要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为目标”的整体护理观念,树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衣天使形象,对每位患者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时时刻刻关心患者身心健康。要理解和尊重患者,关心体贴患者,视患者为自己的朋友和亲人,从患者自身利益出发,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搭建护患沟通平台,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力争让每位患者满意、放心。

2.不断提高护理水平和技能

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既要有高尚的医学职业道德,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这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避免护理活动中产生冲突和纠纷的主要措施和方法。护理工作是技术工作,是通过应用护理技术为患者服务的。优秀护士拥有一流的护理技术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一名护士如果不能运用自己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就只能是空谈。

3.强化沟通意识,提升沟通能力

护士与患者接触就是护患之间沟通的开始,沟通是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良好的护患沟通本身就是一种护理手段,护患沟通是有目的的,即为患者身体健康服务,满足患者需要。较好地运用沟通技巧能使护士与患者之间真诚交往,促进整体护理效果的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必须培养与患者主动沟通的意识,掌握沟通技巧,提高信息交流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让患者从内心对护士感到敬佩和信任。

4.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患者求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实现期望的过程,他们付出了金钱、精力和时间,真心希望医疗技术人员提供及时的治疗,护士要主动服务,随叫随到,但是鉴于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这种期望值无法达到最大值,有时候根本实现不了。这就要求患者及其家属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些体谅,多一些理解,换位思考。护士付出了自己的辛勤劳动,患者的一个微笑、一句谢言,都是对护士工作莫大的安慰和鼓励。而护士更应该理解患者由于疾患造成的身心伤害、焦躁不安、情绪波动、心情郁闷的境况,要理解患者急于治愈疾病的迫切心态,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支持和尊重。只有护患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护患关系才能稳固而良好,才能保障患者身体快速康复,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