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异常的判别原则

心理异常的判别原则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异常的判别原则是根据心理活动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而提出来的在判别心理异常与否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同样,在各种心理过程之间,例如认识到了从事某项活动的重大意义而诱发激情,继而产生意志行动跃跃欲试,显然也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任何心理过程在每个具体个人身上的表现,都会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异常的判别原则

心理异常的判别原则是根据心理活动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而提出来的在判别心理异常与否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

心理异常的判别原则主要有三条。

一、心理反应的合理性原则

任何人在其成长发育过程中,必定会形成对外界事物的特定的反应模式,正是由于这种反应模式的建立,使个体在与周围的人和事的交往中,保持了动态的平衡,使人感觉其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合理的、必然的,即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与客观环境是相适应的,对外界客观现实的反应是人所理解的。例如人在受到侮辱时会产生反感甚至愤怒的反应,这是正常的。但如果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即同一性的反应模式遭到了破坏,例如无缘无故地发怒,或者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刺激就不顾场合地大发脾气,这种反应就不合情理,说明已经出现了心理异常。又如,人在过度疲劳或紧张时,有时也会产生幻觉,这种反应也是合理的,但经常莫明其妙地产生幻觉,并且事后仍深信不疑,这种反应就不合理,心理活动也就异常了。

二、心理过程的协调性原则

正常人的心理过程,无论是某个心理过程的各种心理现象之间,如认知过程的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之间,还是各个心理过程之间,如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之间,都必定具有协调一致性,正是这种协调一致性才保证了个体在反映客观环境时的高度精确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认知过程中,一个人的记忆良好、思维正常,其感知觉能力也应该是比较敏锐的;在情感过程中,因遇到一件喜事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并用欢快的语调来表达等,都说明这个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同样,在各种心理过程之间,例如认识到了从事某项活动的重大意义而诱发激情,继而产生意志行动跃跃欲试,显然也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但如果这种协调一致性遭到了破坏,例如感知觉能力正常而记忆力衰退、思维迟缓,或者用低沉无力的语调,甚至伴有痛苦的表情来表达内心愉快的情绪体验,则被视为心理异常。同样,如果认识到从事某项活动对自己有非同小可的重大意义,而内心体验却静如止水,激不起任何情绪的波澜,在行动上也拖拖沓沓,显得一副与己无关的样子,则心理也就可能已经出现了异常现象。

三、个性特征的稳定性原则

任何心理过程在每个具体个人身上的表现,都会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总会时时处处明显地表现出来。例如性格乐观外向的人,平时总会给人一种热情爽朗的感觉。当然,如果外界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处境发生了逆转,个性特征也有可能发生改变,原来乐观外向的人也会变得沉默寡言。但如果外界环境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个性特征却出现了人所难以理解的改变,且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而难以回复,则其心理就有可能已经发生了异常。例如一个乐观热情的人突然毫无原因地变得沉默冷淡,或者即使有所原因,但这种原因不足以使其发生这么大的改变,这就需要考虑其心理是否已经发生了异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