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引起的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从而导致右心室扩张、肥厚,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慢性肺心病是我国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平均患病率为0.4%。患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男女无明显差异,但存在地区差异,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患病率显著增高。本病在冬、春季节和气候骤变时,易出现急性发作。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1)支气管、肺疾病 以COPD最多见,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等。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较少见,如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神经肌肉疾病(如脊髓灰质炎)等。
(3)肺血管疾病 更少见,如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慢性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等。
(4)其他 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可产生低氧血症,使肺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肺动脉高压,引起慢性肺心病。
2.发病机制 肺动脉高压形成是慢性肺心病发生的先决条件,而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最重要的因素。缺氧可直接使肺血管平滑肌收缩升高肺动脉压,高碳酸血症使血管对缺氧的收缩敏感性增强致肺动脉压增高。COPD引起肺小动脉血管炎。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肺气肿压迫和破坏肺泡毛细血管,造成肺毛细血管网损毁。慢性缺氧致肺血管重塑、肺小动脉血栓形成等,均可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大、肺动脉高压。慢性缺氧引起的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致血液黏稠度增加,醛固酮分泌增多、肾血流减少等引起水、钠潴留及血容量增加,进一步加重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后负荷加重,早期右心发挥代偿功能而肥厚,维持舒张末期压正常,随着肺动脉压持续升高,超过右心室代偿能力,右心失代偿使排出量下降、右心室舒张末压升高,导致右心室扩大和右心功能衰竭。
二、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评估有无COPD或其他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疾病史,询问有无吸烟史,了解有无感染、劳累、摄钠过多等诱发因素。
(二)临床表现
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但界限并不明显。
1.肺、心功能代偿期 以原发病的表现为主,有咳嗽、咳痰、气促、发绀、乏力及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等原有支气管肺疾病和肺气肿的表现;同时出现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厚的体征,如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心音亢进和三尖瓣区闻及收缩期杂音、剑突下有明显心脏搏动等。
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 这是本期最突出的表现,常由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发,早期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发绀、心悸和胸闷等,病变进一步发展时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严重者可出现各种精神神经障碍症状,称为肺性脑病,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不安,并有幻觉、精神错乱、抽搐或昏迷等。体征:明显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皮肤潮红、多汗等,严重时,出现颅内压升高的表现,如视网膜血管扩张、视乳头水肿,病理反射阳性。
(2)心力衰竭 以右心衰竭为主,出现明显气促、心悸、发绀,并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体征:颈静脉怒张、肝肿大伴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重者可有腹水,少数可出现肺水肿和全心衰竭表现。
3.并发症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等。
4.心理状态 慢性肺心病病程长、病情常反复发作,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均较重,患者易出现焦虑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
(三)辅助检查
1.血液检查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增高,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部分患者有肝肾功能改变和血清钾、钠、氯、钙、镁等电解质变化。
2.X线检查 ①有肺透亮度增加等肺气肿表现。②肺动脉高压症: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达到或超过15mm或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达到或超过1.07)和肺动脉段明显突出(高度达到或超过3mm)。③心脏变化:心脏呈垂直位,右心室增大。
3.心电图检查 主要有右心室肥大表现:心电轴右偏,Ⅱ、Ⅲ、aVF导联中P波高尖,振幅达到或超过0.25mV(肺型P波),右胸导联高R波,V5呈深S波。
4.血气分析 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当PaO2<60mmHg且PaCO2>50 mmHg时,表示发生了呼吸衰竭。
(四)治疗要点
1.缓解期治疗 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去除诱发因素,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发生,通过长期家庭氧疗和调节免疫功能等措施,尽可能改善肺功能和心功能,防止肺心病发展。
2.急性期治疗:
(1)控制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诱因,需积极应用抗生素控制。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联合用药;也可根据感染环境和痰液涂片革兰染色选用抗生素。社区获得性感染以革兰阳性菌占多数,医院获得性感染则以革兰阴性菌常见,或选择二者兼顾的抗生素。常用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喏酮类、头孢菌素类等。
(2)改善呼吸功能 采取综合措施,通畅气道,改善呼吸功能,包括缓解支气管痉挛、清除痰液,持续低浓度给氧,应用呼吸兴奋剂等。必要时施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等。
(3)控制心力衰竭 一般在有效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即可得到控制,较重者可选用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血管扩张剂等。①利尿剂:选用作用轻的药物、小剂量短期使用,如氢氯噻嗪25mg,1~3次/天,一般不超过4d,重症急需利尿者,可选用呋塞米。②洋地黄类药物:患者长期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和存在感染,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低,疗效较差,易出现心律失常,故用药剂量宜小,同时应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药物,如毒毛花苷K或毛花苷丙,用药前需注意纠正缺氧和低钾血症,以免发生药物毒性反应。③血管扩张剂:可减轻右心的前负荷与后负荷,但效果不明显,且能引起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宜慎用。
三、主要护理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肺、胸部病变导致肺通气功能障碍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毛细血管床破坏,气体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失调有关。
3.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呼吸道分泌物多而黏稠,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及咳嗽无力有关。
4.体液过多 与右心功能不全和水钠潴留有关。
5.活动无耐力 与心、肺功能减退导致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6.潜在并发症 肺性脑病,水、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等。
四、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①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早晚各通风1次,每次15~30min,温度控制在18~20℃,湿度为50%~60%。②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采取舒适卧位,如半卧位或坐位,并协助生活护理,以减少机体耗氧量;功能代偿良好时,安排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能锻炼,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心率过快时应停止活动。③对情绪烦躁、神志不清者,需专人护理,加床栏以保证其安全;对长期卧床患者应定时翻身,加强皮肤和口腔护理,预防压疮和口腔溃疡。④饮食护理:提供高蛋白质、高热量、多维生素和含有适当纤维素的清淡易消化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如出现明显水肿,则应限制水、钠摄入。
2.心理护理 急性发作时患者易出现紧张、焦虑、烦躁情绪,从而加重机体耗氧量,不利于心肺功能的恢复,应注意及时沟通,使患者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
3.对症护理 排痰护理和氧疗护理,参见本章第5节。
4.用药护理 ①呼吸兴奋剂:使用过程中保持气道通畅,用药过程中出现心悸、呕吐、震颤,甚至惊厥时提示药物过量,应立即通知医生予以处理。②利尿剂:注意观察有无低钾、低氯、低镁和碱中毒等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③洋地黄类药物:应用过程中,如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或黄视、绿视等神经系统症状及心律失常时,应考虑洋地黄类药物中毒。④血管扩张剂:注意观察有无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副作用。
5.病情观察 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及动脉血气分析的变化,记录24h出入液量。注意观察呼吸困难和发绀的程度,有无尿量减少、下肢水肿、心悸、腹胀、颈静脉怒张等右心衰竭表现,及时发现肺性脑病征象及其他并发症表现。
五、健康教育
1.积极宣传本病的防治知识,指导患者积极防治原发病,避免各种可能导致病情急性加重的诱因,如积极戒烟,避免粉尘等各种呼吸道刺激,居室保持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去人群聚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等,以尽可能减少其反复发作的次数。
2.指导合理饮食,说明饮食营养的重要性。饮食宜清淡,以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主。
3.指导病情缓解期的患者应根据自身肺功能和心功能情况,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运动强度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适当的耐寒锻炼等。
4.指导患者自我监测病情,若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剧烈、咳痰不畅、尿量减少、水肿明显或神志淡漠、兴奋不安、睡眠紊乱等,提示病情加重,需及时就医诊治。
(余传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