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的护理

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的护理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体外的治疗护理技术。其目的是通过安置适当的体位,借助咳嗽或抽吸技术,清除呼吸道内积存的过多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痰量较多的患者,要防止痰量过多涌出而发生窒息。检查生命体征和肺部呼吸音、啰音的变化,观察治疗效果。拔管后24h内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处渗液、出血、漏气、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第十四节 呼吸系统常用诊疗技术的护理

Ⅰ 体位引流术的护理

体位引流(重力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体外的治疗护理技术。其目的是通过安置适当的体位,借助咳嗽或抽吸技术,清除呼吸道内积存的过多的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变部位、病情和患者体力,每天引流1~3次,每次15~20min,应安排在空腹进行。

(一)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①支气管扩张、肺脓肿、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有大量痰液而排除不畅者。②支气管碘油造影术前后。

2.禁忌证 ①呼吸功能不全、有严重呼吸困难和发绀者。②近2周内有大咯血者。③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年老体弱而不能耐受者。

(二)护理措施

1.术前准备:

(1)用物准备 靠背架、小桌、痰杯、纱布、漱口水。

(2)患者准备 ①向患者说明体位引流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消除其顾虑,取得配合。②引流前15min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可加入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β2受体激动剂等药物,以降低痰液黏稠度,避免支气管痉挛,提高引流效果。③根据肺部体征和X线检查、CT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明确病变部位,采取适当的引流体位(图2-13),原则上病变部位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使痰液顺流至气管咳出。

img15

图2-13 体位引流术的体位安置

2.术中配合 引流过程中鼓励患者间歇深呼吸、用力咳嗽,并可辅以叩击和震动胸部,以松动痰液,利于引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当出现大汗、面色苍白、发绀、头晕、心悸、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引流,通知医生处理。对痰量较多的患者,要防止痰量过多涌出而发生窒息。

3.术后护理 引流结束后,安置患者休息,给予清水或漱口液漱口,以去除痰液气味,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呼吸道感染机会。记录排出痰液的量、颜色、性质和气味,必要时送检。检查生命体征和肺部呼吸音、啰音的变化,观察治疗效果。

Ⅱ 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依靠水封瓶中的液体使胸膜腔与外界隔离,当胸膜腔内因积液或积气形成高压时,胸膜腔内的液体或气体可排至引流瓶内;当胸膜腔内恢复负压时,水封瓶内的液体被吸至引流管下端形成负压水柱,可阻止空气进入胸膜腔。

(一)适应证

气胸,液气胸,脓气胸。

(二)护理措施

1.术前准备:

(1)用物准备 ①引流瓶、引流管、胸腔切开引流包、床旁小桌、消毒手套、大弯血管钳2把等。②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和整套胸腔闭式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引流瓶内注入适量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标记液面水平。将连接胸腔引流管的玻璃管一端置于水面下1.5~2cm,以确保患者胸腔和引流装置之间为一密封系统。引流瓶塞上的另一短玻璃管为排气管,其下端应距离液面5cm以上,并准备好负压引流装置。③引流装置使用前应全部灭菌,按无菌操作进行安装,防止感染。

(2)患者准备 说明排气疗法的目的、意义、过程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理解和配合。

2.术中配合 配合医生在选定部位用气胸箱侧压以了解气胸类型,然后于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隙处或腋前线第4~5肋间处(引流液体在腋中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引流脓液应放置在脓腔最低处),经套管针将引流导管插入胸膜腔,或手术切开后置入引流管,导管外端接单瓶闭式胸腔引流装置(图2-14),使胸膜腔内压力保持在1~2cm H2O;肺复张不满意时遵医嘱采用负压吸引闭式引流装置(图2-15),压力维持在-12~-8cm H2O。

img16

图2-14 单瓶闭式胸腔引流装置

img17

图2-15 负压吸引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3.术后护理:

(1)保证有效引流 ①引流瓶的位置应低于患者胸部,液平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以防瓶内的液体反流进入胸腔。②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引流管内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有无气体自液面逸出。必要时,嘱患者深呼吸或咳嗽,如玻璃管水柱随呼吸上、下活动4~6cm,表示引流管通畅;若水柱波动不明显,液面无气体逸出,患者无胸闷、呼吸困难,可能肺组织已复张;若呼吸困难加重,出现发绀、大汗、胸闷、气管偏向健侧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紧急处理。③鼓励患者每2h进行1次咳嗽及深呼吸运动,适当翻身,以促进受压萎陷的肺组织扩张,促使胸膜腔内气体及液体排出,使肺复张;根据病情定时挤压胸膜腔引流管(由胸腔端向引流瓶端的方向挤压),以免管腔被凝血块或脓块堵塞。④妥善固定引流管于床旁,留出适宜长度固定在床缘上,既要便于患者翻身活动,防止因翻身、牵拉等发生引流口疼痛或引流管脱出,又要避免因引流管过长发生折叠、扭曲和受压。在搬动患者或患者下床活动时,需用2把血管钳将引流管双重夹紧,以防发生引流管衔接处滑脱、气体反流,引流瓶不可倒置、也不可高于胸部,以免液体逆流入胸膜腔。

(2)定时更换引流瓶 每日更换1次,并测量、记录24h时引流量及性状。更换时,应先将近心端的引流管用2把血管钳夹住,更换完毕检查无误后再放开,防止气体进入胸腔。全部操作过程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流瓶上的排气管外端用1~2层纱布包扎好,避免空气中的尘埃进入引流瓶内,并注意对连接管和接头处进行消毒,以防止感染。胸腔引流管不慎滑出胸腔时,应嘱患者呼气,同时迅速用凡士林纱布及胶布封闭引流口,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伤口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胸部伤口敷料应每1~2d更换1次,如敷料有分泌物渗湿或污染,应及时更换,避免感染。

(4)拔管护理 引流管中无气体逸出1~2d后,再夹闭管1d,如患者无气急、呼吸困难,透视或X线摄片见肺已全部复张时,应做好拔管的准备。拔管后24h内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处渗液、出血、漏气、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Ⅲ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护理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是将纤维支气管镜经鼻或口腔插入气管、支气管及各叶、段支气管,进行检查和治疗的方法。

(一)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①协助诊断:对原因不明的肺部阴影、肺不张、阻塞性肺炎、支气管狭窄或阻塞、胸水、刺激性咳嗽、咯血、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麻痹等,应用纤维支气管镜采集呼吸道分泌物或组织标本进行检查。②局部治疗:利用纤维支气管镜引流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去除异物、摘除息肉、局部止血或用药、扩张狭窄支气管或激光治疗等。

2.禁忌证 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呼吸衰竭,全身衰竭,频发心绞痛者;主动脉夹层有破裂危险者;2周内有支气管哮喘发作或大咯血者;出血、凝血机制严重障碍者;麻醉药过敏而又无其他药物代替者。

(二)护理措施

1.术前准备:

(1)用物准备 纤维支气管镜、吸引器、活检钳、细胞刷、冷光源、注射器、2%利多卡因、阿托品、肾上腺素、1%麻黄素、50%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氧气、心电监护仪等。

(2)患者准备 ①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及有关配合事项。②检测血小板和出血、凝血时间,摄X线胸片,进行心电图和血气分析检测。③禁食4h,术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口服地西泮5~10mg,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40mL(糖尿病者除外)。

2.术中配合 ①安置患者仰卧位,2%利多卡因咽喉喷雾麻醉。②配合医生经口或鼻插管,经纤维支气管镜滴入麻醉剂做黏膜表面麻醉,配合吸引、活检、治疗等。

3.术后护理 ①术后禁食3~4h,麻醉消失后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②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声嘶、咽痛、胸痛、呼吸道出血等,如呼吸道出血量多,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③鼓励患者轻轻咳出痰液和血液,如有声嘶或咽痛,给予雾化吸入,并留痰液标本送检。④按医嘱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呼吸道感染。

(陈桂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