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神经系统常用诊疗技术的护理
Ⅰ 腰椎穿刺术的护理
腰椎穿刺术(lumber puncture)是将腰穿针通过腰椎间隙刺入蛛网膜下腔抽取脑脊液或注射药物的一种诊疗技术。目的:①检查脑脊液的性质、测定颅内压及检查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协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诊断。②向椎管内注入药物进行治疗,或从椎管内引流炎性分泌物、放出适量脑脊液,以改善临床症状。
(一)适应证及禁忌证
1.适应证 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如脑膜炎、脑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白血病、颅内转移瘤、脊髓病变、Guillain-Barreé综合征等。②诊断性穿刺:注入造影剂观察蛛网膜下腔梗阻情况。③治疗性穿刺:进行鞘内药物注射,放出脑脊液降低颅内压。
2.禁忌证 ①颅内压明显增高和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怀疑早期脑疝。②怀疑后颅凹占位性病变。③穿刺部位化脓性感染或脊椎结核。④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⑤严重出血性疾病,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L者。⑥应用肝素等药物导致出血倾向及明显血小板减少。
(二)护理措施
1.术前准备:
(1)用物准备 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无菌腰穿包1个,1%普鲁卡因溶液,无菌手套、无菌试管及培养管、胶布、火柴、治疗用药及氧气等。
(2)患者准备 ①说明穿刺目的、过程、注意事项及穿刺时需采取的特殊体位,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以取得术中配合。②普鲁卡因皮试。③穿刺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在床上静卧15~30min。④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
2.术中配合:
(1)协助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靠近床沿、头部垫枕,双手抱膝、双膝向胸前屈曲、头向前屈,脊背弯成弓形使椎间隙增大(图9-3),便于穿刺。
(2)取L3~L4椎间隙作穿刺点,相当于两髂前上棘连线的稍上或稍下位置(图9-4)。
(3)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戴无菌手套,铺消毒洞巾,行局部麻醉,术者穿刺时,协助患者保持上述正确的体位,嘱患者不能乱动,以免发生断针。穿刺成功后,根据病情需要,按医嘱协助进行测压和脑脊液动力学检查,或缓慢放出脑脊液3~5mL送检,或做脑脊液细菌培养,或鞘内给药(先放出等量脑脊液,再注入药物)。
图9-3 腰椎穿刺体位图
图9-4 腰椎穿刺进针部位
(4)穿刺时密切观察患者全身状况,出现呼吸、脉搏、面色等异常改变时,应通知医生停止操作,并协助相应处理。
(5)术毕,局部稍按压,穿刺点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
3.术后护理:
(1)术后宜去枕平卧4~6h,24h内不宜下床活动,鼓励患者多饮水,以防发生头痛、恶心、呕吐、眩晕等穿刺后反应。
(2)颅内压较高者,则不宜多饮水,在严格卧床的同时,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早发现早期脑疝的症状,一旦发现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陈桂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