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节选]
全文核心价值:(1)提出常见的糖尿病误诊。(2)提出桑黄子食物训练、谷物保护、运动刺激三合一行为干预技术。(3)提出并发症控制原则。(3)明确谷物有利于抑制酮症。(4)提出更宽松的血糖控制标准。
最常见的糖尿病误诊
一、应激事件和心理应激没有解除而误诊为糖尿病。在生病期间、感染、酒后恢复期、高度心理紧张等特殊情况下,被检测出高血糖。然后被警告可能患有糖尿病。一些患者以后再面对血糖监测时会变得紧张焦虑,从而造成连续出现高血糖。这种情况经常被误诊为糖尿病。当降糖药物长期使用后,人体自主调控血糖的机制受到干扰,而形成事实上的糖尿病。
二、餐后时间过长而误诊为糖尿病。餐后超过14小时,身体出现低血糖刺激(轻度刺激有时不被察觉),而后会出现血糖升高。这种情况不应视为糖尿病的高血糖。如果不及时解除这种检测后的心理应激,也会在今后的检测中继续出现高血糖,从而被误诊为糖尿病。
三、少量进食后误诊为糖尿病。有嗑瓜子、咀嚼口香糖等习惯的人,在血糖监测前的这种行为会导致血糖升高。这是人体在少量进食后引发的血糖波动,这种进食刺激导致的人体能量转换非常强大,不应视为空腹血糖。如果按照空腹血糖诊断指标衡量,就会被误诊为糖尿病。
四、过量运动之后误诊为糖尿病。如果有晨练的习惯,当晨练之后不及时进餐而到医院等待血糖检测,人体会经常出现低血糖刺激后的血糖升高。这也是经常发生的糖尿病误诊。
五、这种误诊在糖尿病康复过程中也经常发生。
生活方式的干预
聂文涛行为干预康复糖尿病讲座,已经成为健康领域的新热点。其康复技术就是桑黄子片食物代谢训练、谷物保护、运动刺激三合一生活新法。
(一)代谢训练
显然,错误的食物组合会弱化人体的代谢功能,正确的食物组合则会增强人体的代谢功能。
桑黄子片应该是从中华民族传统食物中筛选出的一个特殊组合食品。其目的在于让使用者在处理桑黄子片过程中,从生理上回忆起符合这个民族特点的代谢状态,因而重新来掌控自己的血糖。因此,桑黄子片不是依据降低血糖或者改善循环等药理作用制成的,也不是含有某种神秘物质的营养片,而是特殊食物组合。更准确地说,桑黄子注重人体的代谢过程,而不是代谢的产物;桑黄子康复糖尿病是行为干预,而不是营养学,更不是现代药理作用。用聂文涛医生的话说,桑黄子是训练人体控制血糖的能力。因此,桑黄子是驯服血糖,而不是束缚血糖。食物训练与药物迥异。代谢训练吸收的是健康心理学的生理学习理论。桑黄子食物组合应该是技术核心。
聂文涛医生用这种代谢训练方式使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迅速逆转,明显是吸收了行为科学对生理动机的研究成果。人体在完成生理目标的过程中,会调动身体的各种能力,通过各系统的配合来完成全部生理过程。因此,人体被训练的过程中,代谢功能提高之前,各系统功能的调用和配合能力已经得到提升,于是出现并发症先恢复而后血糖逐步平稳的生理现象。
(二)谷物保护
目前,只有聂文涛医生的代谢训练、谷物保护、运动刺激三合一生活新法是针对Somogyi现象的。Somogyi现象是糖尿病患者普遍发生的,也就是短暂低血糖之后出现高血糖。这提示,高血糖很多时候来自低血糖刺激。这给传统的药物治疗带来了难题,强行降低血糖实际上等于更牢固地培育了高血糖病根;升高血糖又使高血糖可能进一步加剧。谷物保护是从生理学习理论出发,把食物代谢过程和食物代谢结果严格区分开,因此关注到谷物和葡萄糖的区别。
1.主食充足。糖尿病人的高血糖主要不是来自食物,而是来自体内的异生糖。也就是在胰高糖素作用下,人体通过生化反应把脂肪、蛋白质、肝糖原等转化成葡萄糖。主食充足,则可以避免人体过分制造异生糖。糖尿病人出现的特殊口渴吃一口面包就会缓解,而喝水则总是觉得不解渴,就是这个原因。所以,要吃主食,饭吃八分饱。
2.避免饥饿。饥饿会导致低血糖,然后引发高血糖。人在餐前没有饥饿的时候、正在饥饿的时候、饥饿过后会有三个截然不同的血糖值。而所谓饿过头了,人体的血糖大都会微微升高。所以,检测餐前血糖要区别上面三种不同情况。
3.防低血糖。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指导运动和饮食,也适用于胰岛素或降糖药物的使用。可以在餐后三个小时左右少吃一点面包、饼干、馒头之类的食物,可以吃一点水果,这时不要吃肉蛋奶。必要时加点夜餐。
(三)运动刺激
运动的目的是帮助人体寻找到血糖的平衡点。因此要做到“少量消耗、一日多次、肌肉兴奋”。
1.少量消耗。这是为了避免大量消耗引发低血糖。人体在每次低血糖过后,都会出现相当一段时间的升高血糖应激。每次运动一两分钟,以能够使全身肌肉充分紧张为佳。
2.一日多次。是为了反复刺激骨骼肌,加强人体血糖转化能力。所以,主张每天三次以上运动。
3.肌肉兴奋。骨骼肌充分紧张兴奋,可以提高人体糖转化能力,避免低血糖应激造成胰高糖素的分泌亢进。显然,运动形式可以包括体操、简化太极拳、八段锦、秧歌舞、跳绳、迪斯科、模拟拳击、俯卧撑、仰卧起坐、广播体操等。
更简单的比喻:代谢功能训练是主力部队,谷物保护是后勤保障,合理运动是情报机关。以桑黄子片为核心的三合一生活新法,符合人体生理运动规律,不仅具有安全性,也具备有效性。
并发症恢复
行为医学的思路是,在没有认识疾病本质的情况下,也可能依靠人体自身的潜能而战胜疾病。行为干预对并发症的恢复价值,远远超越了药物所能达到的水平。这实际上是生命的自我修复潜能远远超越了单纯化学成分。在生理动机的驱动下,人体会调动身体的各种能力,通过各系统的配合来完成全部生理过程。人体各系统功能的调用和配合能力会在生理运动中得到提升,从而使运动、神经、泌尿、循环等系统功能得到快速改善。
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有限公司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行为干预对糖尿病眼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表2-2中均列神经炎项下)具有的作用,远远超过目前药物所能达到的水平。
行为医学研究表明,人体通过训练可以获得循环、神经、运动等系统健康,甚至快速战胜疾病。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了行为学习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也为“三合一生活新法”下的并发症快速好转提供了理论解释。
从行为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上,“三合一生活新法”都不排斥对并发症的针对性治疗。因此,临床医生可以在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采取行为干预和药物手段并用的方式。
酮体的监测
尿酮体的监测是Ⅰ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糖尿病患者日常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患者中,尿酮体的检测阳性提示已有酮症酸中毒存在或即将发生酮症酸中毒,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血糖的控制和及早控制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任何糖尿病患者,在应激、发生其他伴随疾病或血糖超过16.7mmol/L(300mg/dl)时,均应进行常规的尿酮体监测。应注意的是,目前所采用的尿酮体的检测方法并不能准确地诊断酮症酸中毒和检测对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效果。因血β-羟丁酸的检测可以更准确、更早期地诊断酮症酸中毒和检测对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应开展血β-羟丁酸的检测。(《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解释:
1.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产物。由于脂肪大量分解会产生大量血糖,酮症会经常与高血糖同时出现。在脂肪分解过程中,血糖和酮体是共同产物而不是因果关系。因此,放开谷物的饮食方式,即使出现高血糖,也不会导致酮症酸中毒。相反,患者在进食障碍或谷物摄取不足的情况下,依靠分解脂肪获取生命能量,则容易导致酮症酸中毒。
2.酮症酸中毒不仅会发生在糖尿病人身上。进食障碍、重症感染、惊厥等应激都能引起酮症酸中毒。进食谷物可以缓解分解脂肪的冲动,减少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但不能完全消除酮症酸中毒的可能。因此,酮体监测要受到重视。
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