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心脏传导系统超龄性病变
人的CCS过早、过多或是某种病理过程发生纤维化或脂肪浸润,则属超龄性病变。笔者对230例中国汉人CCS间质分8个年龄组,采用半定量方法分别检测纤维、脂肪组织所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并设定少于25%为Ⅰ级、25%~50%为Ⅱ级、50%以上为Ⅲ级,将观测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40岁之前SAN、HB和LBB无或极轻的脂肪浸润或纤维化,以后每20年进一级。若纤维和/或脂肪组织所占SAN、AVN、HB的面积超过正常年龄组级别,可视为病理性增生,如60岁时SAN纤维组织超过25%可视为病理性纤维化,30岁以前HB脂肪组织超过10%,可视为病理性脂肪浸润,超过30%则为严重脂肪浸润。超龄性变化按病因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继发性比原发性更为常见。原发性也即先天性,属发育异常,如原发性双侧束支纤维化。继发性常与感染、循环障碍(冠心病、房间隔缺损)、酗酒及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特别是当CCS的实质细胞发生萎缩、变性、坏死后,导致纤维组织修复性增生,脂肪填空性浸润,但也有原因不明者。
CCS的纤维化、脂肪浸润可发生在CCS的任何部位,但最具病理意义的部位是SAN中央带,HB穿中心纤维体部和左、右束支的起始部。纤维化呈灶性、节段性或弥漫性分布,常见细的原纤维与增粗老化的胶原纤维相混杂,插入在结细胞、束细胞间。脂肪从结、束外侵入其内,分隔结细胞、束细胞成团、束状,严重者使结组织呈筛网状或孤岛状,也有脂肪主要分布于结、束周边部形成脂肪带,如发生在SAN,脂肪包绕SAN使其成为孤岛,则见SAN与心房间连接的肌细胞减少。超龄性纤维化和脂肪浸润均常伴同有结细胞、束细胞变性、萎缩。
根据笔者在电镜下观察到被纤维或脂肪浸润的结细胞发生的退变、凋亡,推测在结细胞、束细胞功能下降、丧失,以及结细胞、束细胞间的连接中断等的病理基础上,当某种诱因作用下,易导致心动过缓、房室纤维颤动而猝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