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用肌性标志

常用肌性标志

时间:2024-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咬肌前缘与下颌骨体下缘交界处可触及面动脉的搏动。胸锁乳突肌 头向一侧转动时,可见到颈部有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的长条状隆起。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锁骨形成的夹角处向外0.5~1.0cm,是锁骨下静脉锁骨上入路穿刺的进针点。当肩关节脱位或三角肌瘫痪后,肩部圆隆的外形消失。臀大肌 伸髋关节,在臀部形成圆隆外形,是常用的肌内注射部位,为避免损伤经过其深面的坐骨神经,应在臀大肌外上象限,臀中、小肌处注射。

二、常用肌性标志

1.头颈部常用肌性标志

(1)咬肌 当咬紧牙关时,在下颌角的前上方,下颌支的外面可摸及的硬性条块状隆起。咬肌前缘与下颌骨体下缘交界处可触及面动脉的搏动。

(2)胸锁乳突肌 头向一侧转动时,可见到颈部有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的长条状隆起。颈丛的皮支从该肌后缘中点附近浅出,此处是颈浅部浸润麻醉的阻滞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锁骨形成的夹角处向外0.5~1.0cm,是锁骨下静脉锁骨上入路穿刺的进针点。

2.躯干部常用肌性标志

(1)竖脊肌 该肌外侧缘与第12肋形成的夹角称脊肋角(肾区),是肾门的体表投影部位,肾病变时此区常有叩击痛,肾囊封闭常经脊肋角进针。

(2)腹直肌 为腹前正中线两侧的纵形肌隆起,肌发达者还可见到由腱划所致的数条横沟。可以此作手术切口定位

3.上肢常用肌性标志

(1)三角肌 上肢下垂时,该肌在肩部形成圆隆外形。当肩关节脱位或三角肌瘫痪后,肩部圆隆的外形消失。三角肌中1/3区中部肌质厚,深部无较大的血管、神经,此处可作肌内注射。

(2)肱二头肌 当握拳用力屈肘时,在臂部前面可明显见到膨隆的肌腹,该肌的内侧缘可见肱二头肌内侧沟,此处可触及肱动脉搏动;半屈肘时,在肘窝中央,还可摸及条索状的肱二头肌肌腱,测量血压时,通常将听诊器的胸件置于肱二头肌腱的稍内侧。

4.下肢常用肌性标志

(1)臀大肌 伸髋关节,在臀部形成圆隆外形,是常用的肌内注射部位,为避免损伤经过其深面的坐骨神经,应在臀大肌外上象限,臀中、小肌处注射。

(2)股四头肌 居大腿前面,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分居股直肌的内、外侧,股中间肌位于股直肌深面。是伸膝关节的强有力肌,股直肌起于髂前上棘还有屈髋关节作用。

(3)小腿三头肌 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膨隆的肌腹及止于跟骨结节的坚硬条索状的跟腱。

(宋跃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