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胆囊炎用药

胆囊炎用药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慢性胆囊炎,如疼痛不明显,无胆囊区压痛,血白细胞不高,可不用抗生素治疗,用消炎利胆的口服药即可。对各种胆道疾病有明显的消炎、止痛、退黄、退热等作用,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口苦、胁痛和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肾结石、膀胱结石等疾病见湿热蕴结者。具有清热、平肝、明目功效,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可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用于急性、亚急性胆囊炎之辅助治疗。

胆囊炎用药

西药

慢性胆囊炎,如疼痛不明显,无胆囊区压痛,血白细胞不高,可不用抗生素治疗,用消炎利胆的口服药即可。如病情重,抗生素宜早期静脉应用,可用头孢三代、喹诺酮三代,由于常有厌氧菌感染,故宜加用甲硝唑静滴。用药治疗待发热退尽、腹痛及压痛消失、全身状况显著改善后停用。如并发结石者,可加用溶石药物,如胆石通、熊去氧胆酸等。

1.去氢胆酸片 口服,成人 1 次1~2片,1日 3 次,餐后或餐中服。

2.利胆酚(柳氨酚) 1日 3 次,每次服0.25~0.5g 餐前服。静脉注射:0.25~0.5g / 日。

3.熊去氧胆酸(优思弗) 口服,利胆,1 次50mg,每日 3 次,进餐时口服。疗程最短为 6 个月。

4.胆维他 口服,成人 1 日 3 次,1 次 1 片。

5.利胆醇 口服:每次0.1~0.2g 每日 3 次,餐后服,如治疗超过 3 周,每日剂量不宜超过0.1~0.2g。

6.亮菌甲素 口服:每次10~40mg,每日 3 次,2~3个月为 1 个疗程。肌内注射:每次1~2mg,每日2~4次,疗程为10天左右。急性期每日 4 次,症状控制后改为每日 2 次。静脉滴注:每日15~20g。

中成药

1.消炎利胆片 口服,每次4~6片,每日 3 次。对各种胆道疾病有明显的消炎、止痛、退黄、退热等作用,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口苦、胁痛和急性胆囊炎、胆管炎。

2.益胆片 口服,每次 3 片,每日 3 次。本品可清热通淋,行气散坚。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肾结石、膀胱结石等疾病见湿热蕴结者。

3.熊胆胶囊 口服,每次 2 粒,每天 3 次。具有清热、平肝、明目功效,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

4.沉香舒郁丸 每次 1 丸,每日 2 次,温开水送服。本品可舒气开胃,化郁止痛。适用于慢性胆囊炎属肝郁气滞者,症见胸腹胀满,胃部疼痛,呕吐酸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郁闷不舒。

中药单方

1.金钱草 金钱草20g,水煎频服。

2.大黄 大黄30~60g泡服,1~2小时1次,每天5~8次,3 天为 1 个疗程。治疗各型胆囊炎。

3.鱼腥草、白茅根 鱼腥草100g,白茅根50g 水煎取汁,代茶饮服。可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用于胆囊炎。

4.绿豆 绿豆100g,加水置锅中,武火煮开文火煮至豆开花,代茶饮服。可清热解毒,利胆养胃,用于急、慢性胆囊炎患者。

5.蒲公英 蒲公英100g,水煎取汁,代茶饮,连服数日。可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用于急性、亚急性胆囊炎之辅助治疗。

中药复方

1.利胆合剂

组成 茵陈9g 大黄6g 去氢胆酸200mg 乌梅20g

功用 利胆退黄。

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

来源 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2)∶ 71

2.牛胆散

组成 鲜黑牛胆1枚 黑豆100g 郁金、半夏、枳壳、木香、白术各30g功用 疏肝利胆排石。

用法 诸药装如牛胆内封口,待胆汁将药浸透后,焙干研末,装入胶囊,1 粒1.5g,1 次 2 粒,每日 3 次。来源 新中医,1988,(5)∶ 54 3.胆豆丸

组成 猪胆10个 绿豆250g 甘草50g

功用 疏肝利胆。

用法 猪胆洗净,将绿豆分装入胆中,用线缝紧,放锅内蒸 2 小时,取出捣烂,再用甘草煎汁,取汁与之混合为丸,烤干备用,每次10g 每日 3次,10天为 1 个疗程。

来源 四川中医,1990,(11)∶ 28 4.疏肝清胆汤

组成 柴胡9g 黄芩9g 半夏9g银花30g 蒲公英15g 郁金13g 丹皮9g 延胡索15g 赤白芍各9g 枳实9g广木香9g 败酱草30g。

功用 清热利胆。

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分 2 次服。

来源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1994,(1)∶ 12

img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