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大脑镰脑膜瘤
大脑镰脑膜瘤,位于大脑纵裂,这一部位脑膜瘤的发生率占颅内脑膜瘤的6.8%,可为一侧性或两侧性。肿瘤呈球形,突入一侧或两侧大脑半球之内。少数大脑镰脑膜瘤为扁平形,在大脑镰内浸润生长,个别有累及大脑镰全长者。也有在扁平型肿瘤上又长出较大的瘤结节,形成两种情况的混合。肿瘤的血液供应来自大脑镰脑膜动脉与大脑前动脉,在肿瘤基底及周围的大脑镰内,贯穿有多数扩张的静脉,使大脑镰呈淤血状态。临床表现,因肿瘤深埋于大脑半球内侧,早期很少出现定位症状,以致发病时,肿瘤多已长到相当大,逐渐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下肢无力,少数引起癫痫、排尿困难。大脑镰前1/3段脑膜瘤,可引起精神症状;后1/3部位者,引起对侧同向偏盲。该区域的两侧性巨大脑膜瘤,由于压迫两侧枕叶距状裂,可以引起失明。晚期病例,颅内压增高症状突出。诊断上有时与矢状窦旁脑膜瘤及胶质瘤不易区别,通过CT扫描与脑血管造影可以确诊,并有利于了解肿瘤的范围与血液供应。
手术切除较大的大脑镰脑膜瘤相当困难,因为肿瘤埋在大脑纵裂之中,大脑上行静脉往往阻碍手术入路。尤其是大脑镰中段者,因正在大脑运动区,表面有扩大的中央沟静脉,不可切断。且多有颅内压增高,手术时又要求手术野宽敞,需采取有效的脱水降低颅内压的措施。手术由大脑上行静脉之间、大脑纵裂深入至肿瘤区。可以切断1~2条次要的上行静脉以扩大显露,减少对脑组织牵拉。
处理这一类位置深、基底宽、血运极丰富的大脑镰脑膜瘤时,因为手术野显露有限,应避免简单地伸入手指去游离和剜出肿瘤,也不能过度牵拉脑组织。只能用脑压板自纵裂轻柔地向外牵开一侧大脑半球,沿肿瘤周围用吸引器头游离,逐一用电凝处理进入肿瘤的动脉小分支,而不伤及胼缘与胼周动脉主干,以免影响远处脑组织供血。然后由瘤内分块地切除肿瘤,直至其基底。肿瘤在大脑镰浸润生长的,可以绕肿瘤的基底作一圈切开,将受累的大脑镰连同残留肿瘤切除。大脑镰出血用电凝、银夹止血。这种由分块切除,逐渐缩小肿瘤体积,以达全切除的方法,是在显露较窄,解剖关系复杂部位切除肿瘤的通用方法,很适合处理大脑镰脑膜瘤。肿瘤较小的,可先切断肿瘤基底入手,而后断开周围供血动脉的联系,将其肿瘤整个切除。
两侧生长的肿瘤,手术从肿瘤较大的一侧进入,作跨中线切口,骨瓣达中线,必要时也可跨过中线。在切除一侧肿瘤之后,切开大脑镰,显露对侧肿瘤,稍加游离,多能将对侧瘤结节一并切除。如两侧的瘤体等大,手术由非主侧半球侧进入,以减少手术反应。困难情况下,可分期处理另一侧肿瘤。
应特别注意防止损伤中央沟静脉与大脑运动区以免造成下肢瘫痪。避免对枕叶牵拉过度,伤及距状裂区域而致偏盲。如两侧枕叶损伤,有引起两眼失明的危险。切除肿瘤后,经脱水降压治疗,如脑水肿仍很明显,最好不缝合硬脑膜,骨瓣飘浮,或辅加颞肌下减压术,以缓解颅内压,预防术后发生脑疝。
肿瘤广泛浸润大脑镰者,常需分期手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