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
小脑脑桥角是颅内脑膜瘤好发部位之一,该部位脑膜瘤的发生率占脑膜瘤的10%左右。在小脑脑桥角肿瘤中,听神经瘤最多,脑膜瘤次之,肿瘤的基底部位于乙状窦,颈内静脉孔、岩上窦、岩下窦旁,贴附于脑桥小脑角的硬脑膜生长。肿瘤位置偏于前上的,可使第5、6、7和第8颅神经受累;肿瘤位置偏于后下,靠近静脉孔的,可早期出现9、10与11颅神经障碍。肿瘤长大可达中线或超过中线,压迫小脑与脑干,引起小脑与脑干功能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临床表现,患者多有典型的小脑脑桥角综合征,有时与听神经瘤不易鉴别。但此处脑膜瘤,前庭功能与听力障碍较听神经瘤为轻,不引起内耳孔扩大,有的可造成岩骨破坏,肿瘤有时出现钙化,可以提供诊断参考。通过脑血管造影,显示脑膜瘤的丰富供血与肿瘤染色,有助于确诊。CT扫描可显示小脑脑桥角脑膜瘤均匀一致的高密度球形影像,有助于确诊。
小脑脑桥角脑膜瘤的处理,手术入路有三种选择:①肿瘤偏于前上,贴靠小脑幕,沿斜坡向内发展,瘤体接近或已过中线,使脑干明显受压的,宜采用一侧小脑幕上入路;②肿瘤偏于下外,既使瘤体较大,但尚未达到脑干前方者,可按一般颅后窝侧入路;③肿瘤很大,供血丰富、脑干受压、颅内压特别高者;宜取小脑幕上与颅后窝联合切口,按先后由上、下两个手术野进行肿瘤的游离与切除。在这种联合入路手术时,不宜切断横窦。切除肿瘤需在直视下细致操作。为此,对于晚期病例,有必要术前行侧脑室持续引流,术中辅以控制性低血压,酌用脱水药以降低颅内压,以便使脑组织塌陷,扩大手术野,便利肿瘤的游离和切除。较大的脑膜瘤,通常多采取分块切除的方式处理肿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