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时间:2022-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级精母细胞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常偏于一侧。初级精母细胞各阶段细胞形态,除细线前期初级精母细胞胞体较小和胞质较少、终变期胞体较大及核变形以外,各期初级精母细胞主要区别在于核染色质的颗粒大小及疏松状态变化。在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阶段,有时可见三个、四个或更多的细胞核,核体积相差很大,核固缩程度不一,并可见核浆发育不平衡及核浆比例发育不平衡现象。

二、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常偏于一侧。胞质染淡紫色,有时有细颗粒沉着和空泡。胞核染紫色细颗粒状或粗颗粒状。初级精母细胞经过细线前期、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和终变期六个阶段。作者测量156个初级精母细胞,胞体直径为8.8~17.9μm,胞核5.8~14.0μm,胞体直径与胞核直径的比值为1.09~2.14。

初级精母细胞各阶段细胞形态,除细线前期初级精母细胞胞体较小和胞质较少、终变期胞体较大及核变形以外,各期初级精母细胞主要区别在于核染色质的颗粒大小及疏松状态变化。

1.初级精母细胞核染色质颗粒变化

(1) 细线前期(earlier stages)初级精母细胞染色质——较疏松呈细沙样,可见核仁。

(2) 细线期(leptonema)初级精母细胞核染色质——较疏松呈细颗粒状,可见核仁。

(3) 偶线期(zygonema)初级精母细胞核染色质——中颗粒呈细网状,可见核仁。

(4) 粗线期(pachynema)初级精母细胞核染色质——粗颗粒呈线团状,无核仁。

(5) 双线期(diplonema)初级精母细胞核染色质——粗颗粒呈双线团状,无核仁。

(6) 终变期初级精母细胞染色质呈条索状并拉伸变形。

2.生精细胞的异常形态特征

(1)胞核异常:由于胞核受损,分化不良,在改良瑞-姬氏染色下,核呈深紫色,可见到核固缩、核溶解、核断裂和核碎裂等形态特征(凋亡)。

(2)胞质异常:胞体变形胀大或缩小,甚至破碎,形态多样异常,胞质内空泡大小不一,着色深浅不一,常见有深紫、大小不一的颗粒。

(3)核分裂异常:生精细胞核分裂异常,可见有核内复制现象。在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阶段,有时可见三个、四个或更多的细胞核,核体积相差很大,核固缩程度不一,并可见核浆发育不平衡及核浆比例发育不平衡现象。

img4

图1-1 1~10 精原细胞 图1~2A型(Ad)、黑色型,图3~4(Ap)灰色型,图5~6 B型

3. 各期初级精母细胞典型形态(图1-2 11~25)

4. 常见不典型初级精母细胞 在日常工作中,无需将每个初级精母细胞都细分出各期,每个初级精母细胞也不会很典型,在正常人的精液中,也会有少部分凋亡生精细胞出现,在某些病理条件下还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以下是不典型初级精细胞(图1-3 26~35)。

img5

图1-2 11~25 初级精母细胞 11~12细线前期,13~15细线期,16~18偶线期,19~21粗线期,22~23双线期,24~25终变期

img6

图1-3 26~35 不典型初级精母细胞 26~27核聚集性增强,27胞体拉长;28~30核部分残缺及小空泡;31~32核染色质不均匀,局部聚集;33~34胞质内有环形物质;35胞质内有空泡

5. 初级精母细胞核有丝分裂型 精母细胞的有丝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的结果是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比原来减少一半(图1-4 36~41)。

img7

图1-4 36~41 初级精母细胞有丝分裂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