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症心肌炎

重症心肌炎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症心肌炎通常是指因病毒感染引起心肌炎症病变,出现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严重心律失常、休克,而呈暴发型经过甚至可以猝死的一种严重情况。婴幼儿的病毒性心肌炎死亡率可高达50%。其他临床症状包括心肌受累症状可轻微或缺如。广泛受损的心肌易引起药物中毒和不良反应。心肌炎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绝大多数随病情好转可完全恢复。主要应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

第二节 重症心肌炎

重症心肌炎通常是指因病毒感染引起心肌炎症病变,出现心功能不全、心脏扩大、严重心律失常、休克,而呈暴发型经过甚至可以猝死的一种严重情况。

一、病因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尤多见于少年儿童。以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B,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致病为主,尤其柯萨奇病毒(CVB)最为多见,好发于夏秋季节;流感病毒亦可致病,多见于冬春寒冷季节。病毒感染后,病毒直接侵入心肌或/及通过免疫反应等造成心肌损害,最终导致心肌病变或组织坏死,如病灶呈大面积弥漫性则表现严重的过程。

二、诊断要点

(一)病毒感染史

50%~80%的患者有过发热、流涕、腹泻等前驱症状,其后1~3周或急性期内各种症状(包括心脏受累的症状)逐渐出现。

(二)一般症状

可有轻至中度的发热、头痛、咽痛、咳嗽、腹痛、腹泻以及全身不适等。还可有胸痛、心悸、胸闷、气促乏力等心脏症状。

(三)心功能不全

可表现气促、发绀、咳嗽、咳泡沫样血痰、两肺底细湿音,以及颈静脉充盈、肝脏增大等,以左心衰竭为主。

(四)严重心律失常

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持续性心动过速和体温不成比例,亦可呈心动过缓,甚至传导阻滞。

(五)心源性休克

可呈休克前状态或休克状态。

(六)猝死

多因心室颤动而突发心搏骤停死亡。

(七)实验室检查

可有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和白细胞计数增高,C反应蛋白可呈阳性。心肌标记物测定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肌钙蛋白T和I明显增高者,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免疫功能测定:如N K细胞活力下降,α干扰素效价降低,γ干扰素效价升高,E花环和淋巴细胞转化率低。抗核抗体、抗心肌抗体和类风湿因子、抗病毒抗体阳性,补体C3和CH 50降低等。另外,亦可进行病毒学检查及特异性Ig M抗体测定等。

(八)心电图

可显示ST段上升或下降以及T波改变,亦可有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多为暂时性,约2/3的患者在1个月后即可消失。

(九)其它

若病变呈弥漫性改变或合并心包积液时,心界可明显增大,可有肺水肿征象。超声心动图可显示有左心室功能障碍,约10%有心包积液。心肌活检标本即可提供病理学依据,又可作为分子生物学检测,部分适应证者可做心肌活检。

三、病情判断

婴幼儿的病毒性心肌炎死亡率可高达50%。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大多数患者以适当治疗和休息能完全恢复,重症患者预后凶险(约占4.8%)。少数患者(大约10%)病变可继续进展,转变为迁延性或慢性心肌炎,这些患者在整个病程中可反复出现心力衰竭等,亦可无明显症状直至发现心脏扩大,成为扩张型心肌病。

1.病毒性心肌炎

根据其起病症状、临床经过和转归,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暴发型:起病急骤,病势凶猛,预后不良。早期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如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室性早搏呈成对、连发、反复出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心室颤动。无论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均可引起晕厥。某些患者早期即出现循环衰竭表现,如血压下降、虚脱、休克;或出现严重的心力衰竭;或有广泛的心肌坏死,心电图上呈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的图像。死亡率甚高,多在1~2周内死亡。

(2)心律失常型: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尤以早搏多见。其他临床症状包括心肌受累症状可轻微或缺如。治愈后一部分患者仍可遗留心律失常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

(3)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型:半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心脏扩大,少数还有心力衰竭的表现,以左心衰竭为主,但发生明显肺水肿的患者很少见。

(4)猝死型:中青年突发的心搏骤停死亡,应考虑到病毒性心肌炎的可能。心搏骤停的主要原因多为心室颤动。

(5)无症状型:尽管无症状,但做心肌标记物检查,尤其肌钙蛋白检测,仍可发现存在心肌损伤;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也能找到病毒侵袭心肌的证据。这类患者有一部分因治疗不及时,病情迁延,形成迁延性或慢性心肌炎,甚至转变为扩张型心肌病。

2.按轻重程度分以下三种类型

(1)轻型:可有全身感染的表现,包括发热、心音减弱尤其S1低钝,提示心脏收缩力减退;心动过速且与体温不成比例;心脏大小正常,亦无其他心血管合并症。多在数周后痊愈。

(2)中型:可有奔马律和心律失常,也可出现气促和其他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经较长时间的休息和治疗(数月以上)可恢复。少数转为慢性。

(3)重型:即暴发型。

3.按心肌炎演变的病程长短分为

(1)急性心肌炎表现为急性。

(2)慢性症状反复发作,延续1年以上甚至达数年之久,其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和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迁延性和慢性心肌炎除临床表现外应有心肌标记物(包括肌钙蛋白)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的依据。

另外多数学者主张<6个月为急性期;6~12个月为急性期恢复期;>12个月心脏增大为慢性;>12个月心脏不增大为心肌炎后遗症。

四、治疗

(一)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

以减轻心脏负担,减少氧耗,有利于受损心肌的恢复。卧床休息的时间根据病情轻重、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等检查提示的病情变化情况(恢复、稳定还是、迁延进展)而决定。病情轻微者也要严格限制活动,有发热、胸痛、心肌酶学升高、严重心律失常者提示心肌严重受损;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表现以及其他心血管合并症者,提示心功能受损和心肌病变广泛,此类患者应安静卧床至少有3个月。一般患者卧床2~4周。

2.合理给氧

(二)心血管合并症治疗

1.心力衰竭首选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

因心肌弥漫性受损,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较差,易致中毒反应,如需用亦应十分慎重。可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制剂,如毛花苷丙(西地兰),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通常的剂量应为常规用量的1/3~1/2,首次剂量应小于总量的1/3,症状控制后,可改口服长期维持,直至心力衰竭症状完全消失,心脏大小恢复正常。合用利尿剂时,为防止出现低血钾,应适当补钾,并监测血钾和血镁浓度。

2.补充血容量

心源性休克若循环血量不足应及时补充血容量,包括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胶体液。如血压仍不稳定可给予各种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阿拉明)等,并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调整补液量,可加用糖皮质激素。如常规抗心源性休克处理未奏效,应迅速采用机械辅助循环,如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

3.严重心律失常采用24 h心电监测,以了解心电状况的动态变化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给予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口服或静脉应用均可。广泛受损的心肌易引起药物中毒和不良反应。甚至诱发新的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即发生促心律失常反应),尤其多见于治疗后的数日至1周之内,宜严密观察和监护。

出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或心室颤动情况紧急时应电击复律,能快速且有效终止。药物治疗首选利多卡因,在室性心律失常控制后可持续维持静脉滴注1~3 d。如无效可选用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胺碘酮。胺碘酮不影响心功能,且有扩张血管作用,比较安全地应用于伴心力衰竭的患者。出现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可作临时性心脏起搏,由于临时起搏方法简单有效,起搏指征可放宽,不必等出现心率低于50次/min或发生阿-斯综合征时才施行。心肌炎所致的房室传导阻滞绝大多数随病情好转可完全恢复。

(三)抗病毒剂

动物实验研究有效,但应用于人体并未观察到明显的临床疗效。

(四)免疫抑制剂

临床研究表明,免疫抑制剂治疗并不能进一步改善心肌炎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或降低死亡率,所以不应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主要应用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尤其是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严重的全身中毒症,以及一般治疗无效的暴发型或重症患者。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为糖皮质激素加或不加用硫唑嘌呤,宜短期应用。病程后期如证实心肌病变确由免疫反应所致,亦可试用糖皮质激素。此时糖皮质激素应用疗程要长些,还可考虑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

(五)免疫调节剂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试用本类药物。

1.转移因子

1~2 U,在上臂内侧或股内侧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3个月。如病情需要可延长至6个月。

2.胸腺素

5~10 mg,肌内注射,每周注射2~3次,连续3个月,以后同样剂量隔日1次肌内注射,再用3~6个月。

3.黄芪

20 g/1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2~3周。生药煎服每日25 g,3个月为一个疗程,黄芪冲剂每日一包(15 g)或黄芪口服液每日2支(每支15 g)。

(六)改善心肌代谢和清除氧自由基

1.大剂量维生素C

有助于心源性休克的救治100~200 mg/(Kg·d)静脉滴注或分次静脉注射,共用2~4周。

2.能量合剂

本品为三磷腺苷(三磷酸腺苷)、辅酶A和胰岛素的复合制剂,可补充人体生理生化活动所需的能量,促进组织细胞代谢和器官功能的改善。冻干粉针剂每支含三磷腺苷20 mg、辅酶A50单位、胰岛素4单位,可作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每日1~2次,每次1支。

3.辅酶Q10

为氧自由基清除剂,有保护心肌的作用,用本品治疗心肌炎的实验动物,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故认为对受病毒感染的心肌有使之不发生心肌炎的功效,但在临床上的实际价值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4.牛黄酸

据报告牛黄酸口服有较好疗效。

(郑宏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