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急性脊髓炎
该病亦称急性非特异性脊髓炎,系指一组原因不明的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临床表现为病损以下的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以膀胱、直肠为主的自主神经功能损害。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未明。可能为病毒感染或疫苗接种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或其他中毒、过敏等原因所致脊髓急性炎症。外伤、感染、过度疲劳可能为其诱因。
二、临床表现
多见于青壮年,发病前1~2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及疫苗接种史。
(一)急性期症状
发病急骤,首发症状为双下肢麻木、无力、背痛及束带感。2~3 d内发展为横贯性脊髓损害。
1.运动障碍
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可出现双下肢或四肢瘫痪。早期呈脊髓休克征象,表现为瘫肢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休克期约为2~4周,之后出现痉挛性瘫痪。
2.感觉障碍
受损平面以下出现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各种感觉减退或消失,消失区上缘可有感觉过敏带。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早期出现两便潴留或失禁。病变平面以下无汗、皮肤营养障碍、指甲松脆等。
4.上升性脊髓炎,较少见
感觉平面逐渐上升至高颈段,瘫痪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甚至延髓支配的肌群,出现吞咽困难、呼吸肌瘫痪,伴有高热,预后不良。
(二)恢复期症状
视脊髓损害的程度和并发症的有无而不同。多数2~4周进入恢复期。瘫肢肌力开始恢复,肌张力增高,出现病理反射。感觉平面逐渐下降。膀胱、直肠功能开始好转。约3~6个月基本好转,少数遗有程度不等的后遗症。
三、实验室与特殊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正常或稍高。
(二)脑脊液
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至(20~2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轻度增高,多为0.5~1.2 g/L。糖、氯化物正常。
(三)磁共振
能早期提示脊髓病变性质和范围,是确诊的最可靠措施。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急性起病和典型的截瘫、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以膀胱直肠功能为主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脊髓损害症状,可以考虑诊断。
(二)鉴别诊断
1.脊髓压迫症
多隐匿起病,缓慢进展,运动、感觉障碍双侧不对称,早期呈痉挛性瘫痪,椎管梗阻,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2.急性硬膜外脓肿
病前有化脓性感染灶。起病较急,伴高热和全身中毒症状,病灶相应部位脊柱剧烈疼痛及叩压痛。截瘫前可有根痛。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椎管梗阻。
五、治疗
(一)一般处理
定期翻身拍背,以防褥疮、肺炎发生,保留导尿者定期膀胱冲洗和膀胱锻炼。上升性脊髓炎吸氧,人工辅助呼吸,必要时气管切开。长期卧床者防止长骨脱钙。
(二)药物治疗
1.肾上腺皮质激素
急性期使用。氢化可的松100~300 mg/d或地塞米松5~20 mg/d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7~14 d为一疗程,继后改为口服并按病情递减。1个月无效者逐渐停药。注意防治其副作用。
2.维生素
甲基辅酶维生素B12、盐酸硫胺(维生素B1)、盐酸吡多辛(维生素B6)混合应用有助神经功能恢复。
3.扩张血管
烟酸、尼莫地平、右旋糖酐40、丹参等均可改善微循环。
4.抗生素
如合并尿路感染或呼吸道感染,应选用有效抗生素。
(三)其他治疗
恢复期可用针灸、中药、按摩、理疗,瘫肢早期作被动运动等,以促使肢体功能恢复。
(徐雪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