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多久拔除管子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多久拔除管子

时间:2024-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腹部大手术后,或过度饱食后,胃内有大量液体、气体和食物潴留,致使胃发生急性扩张,称为急性胃扩张。因胃扩张大量呕吐,或治疗中胃肠减压,可导致大量液体丧失,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尿闭及周围循环衰竭。暴饮暴食可导致胃壁肌肉过度牵拉而引发反射性麻痹,也可产生胃扩张。

第三节 急性胃扩张

腹部大手术后,或过度饱食后,胃内有大量液体、气体和食物潴留,致使胃发生急性扩张,称为急性胃扩张。由于过度扩张致使胃壁变薄,严重影响胃黏膜血液循环,胃黏膜可出现糜烂或小溃疡,甚至胃壁坏死或穿孔。因胃扩张大量呕吐,或治疗中胃肠减压,可导致大量液体丧失,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尿闭及周围循环衰竭。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某些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因素均可并发急性胃扩张,常见者归纳为三类:

(一)外科手术 创伤、麻醉和外科手术,尤其是腹腔、盆腔手术及迷走神经切断术,均可直接刺激躯体或内脏神经,引起胃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胃壁的反射性抑制,造成胃平滑肌弛缓,进而形成扩张。

(二)疾病状态 胃扭转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十二指肠壅积症、十二指肠肿瘤、异物等均可引起胃潴留和急性胃扩张;幽门附近的病变,如脊柱畸形、环状胰腺、胰腺癌等偶可压迫胃的输出道引起急性胃扩张;情绪紧张,精神抑郁、营养不良均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胃的张力减低和排空延迟;糖尿病神经病变,抗胆碱能药物的应用、水和电解质代谢失调、严重感染(如败血症)均可影响胃的张力和胃的排空,导致急性胃扩张。

(三)各种外伤产生的应激状态 尤其是上腹部挫伤或严重复合伤,其发生与腹腔神经丛受强烈刺激有关。暴饮暴食可导致胃壁肌肉过度牵拉而引发反射性麻痹,也可产生胃扩张。

当胃扩张到一定程度时,胃壁肌肉张力减弱,使食管与贲门、胃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形成锐角,阻碍胃内容物的排出,膨大的胃可压迫十二指肠,并将系膜及小肠挤向盆腔,导致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十二指肠,造成幽门远端的梗阻。唾液、胃十二指肠液和胰液、肠液的分泌亢进,均可使大量液体积聚于胃内,加重胃扩张。扩张的胃还可以机械地压迫门静脉,使血液瘀滞于腹腔内脏,亦可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最后可导致周围循环衰竭。由于大量呕吐、禁食和胃肠减压引流,可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

二、临床表现

有创伤、麻醉、手术等病史。

(一)主要症状 有腹胀,上腹或脐周疼痛,恶心和持续性呕吐。呕吐物常为棕褐色酸性液体,呕吐后腹胀、腹痛不减轻。严重者可出现腹水、碱中毒和休克。

(二)腹部检查 上腹部膨胀,可见胃型但无蠕动波,叩诊呈鼓音,有振水音,肠鸣音减弱。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由于脱水血红蛋白增高,因尿少,尿比重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及尿素氮升高,以及低氯、低钾、低钠和低钙等。

(二)X线检查 可见胃腔内充气、扩张、有较大液平面。

(三)胃肠减压 插入胃管后,可有大量气体液体立即溢出。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不难。

五、处理

宜采取胃管减压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为主的综合措施。

(一)非手术治疗

1.积极治疗原发病,禁用抗胆碱能药物。

2.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及时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有休克给予抗休克处理。

(二)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为:①过度饱食后发生的极度胃扩张,胃内容物无法吸出者;②严格内科治疗8~12小时效果不显著者;③有十二指肠机械梗阻因素存在者;④合并有胃穿孔、大量胃出血者;⑤胃功能长期不能恢复,稍进食胃扩张潴留,静脉长期输液难以维持者。手术方法应以简单有效的方法为原则。暴食后胃内有大量食物积滞而胃管又抽不出时,可剖腹切开胃壁,清除食物,全层缝合胃壁,并浆肌层间断缝合加固,术后继续胃管减压。若胃已穿孔或壁坏死,应在积极准备后及早手术缝合修补,并按腹膜炎处理。

(鲁守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