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伪膜性肠炎
伪膜性肠炎是一种急性肠道炎症,往往发生在大手术后,特别是在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容易发生,也可发生于休克、心力衰竭、尿毒症、结肠梗阻等一些病人。其病情严重,病死率颇高。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早在20世纪60年代曾有人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个主要致病菌,凝固酶阳性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很容易产生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在应用某些抗生素,如广谱抗生素,特别是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等,肠道内正常存在的一些细菌如大肠杆菌类受到抑制,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大量繁殖并产生外毒素,从而导致伪膜性肠炎的发生。现已知伪膜性肠炎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道感染是两个不同的疾病。约15%~30%的健康人类菌群中可找到该菌,而相当多的伪膜性肠炎病例的粪培养并无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肠炎一般亦无伪膜形成。近年已从伪膜性肠炎患者粪中分离出一种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并证实其能产生一种具细胞毒作用的毒素,可使肠黏膜坏死。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可抑制正常菌群,从而有利于梭状芽孢杆菌繁殖产生毒素并致病。但近年又发现有些病人,粪中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毒素的效价高低与病情的轻重不成正比例,说明本菌毒素并非是影响疾病严重程度的唯一因素。对于手术,特别是胃肠道癌肿手术后,以及其他严重疾病如肠梗阻、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心力衰竭等,在接受抗生素,或机体免疫力低下、肠道淤血、缺氧、肠道菌群失调因素而有利于细菌繁殖和产生毒素而致病。本病主要发生于结肠,少数仅限于小肠,也可同时累及结肠和小肠。
二、病理
伪膜性肠炎主要侵犯结肠,以乙状结肠最多见,偶见于小肠如回肠末端等部位。病变肠腔扩张,腔内液体增加。肉眼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凝固性坏死,并覆有大小不一、散在的斑点状黄白色伪膜,从数毫米到30毫米不等。严重者伪膜可融合成片。并可见到伪膜脱落的大、小裸露区,伪膜界限分明,周围黏膜相对正常。显微镜下可见伪膜系由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黏蛋白及坏死细胞碎屑组成。黏膜固有层内有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重者腺体破坏断裂、细胞坏死。黏膜下层因炎性渗出而增厚,伴血管扩张、充血及微血栓形成。坏死一般限于黏膜层,严重病例可向黏膜下层伸延,偶有累及肠壁全层导致肠穿孔。Price和Davies将本病的黏膜病变分为三种:①早期轻度病变显示黏膜灶性坏死,固有层中性粒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和纤维素渗出。②轻重度病变示有腺体破坏,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伴有典型火山样隆起坏死病变,伪膜形成。以上两者病变限于黏膜固有层浅表部位,间有正常黏膜。③最严重病变为黏膜结构完全破坏,固有层广泛波及,覆有厚的融合成片的伪膜。病变愈合后,伪膜脱落,伪膜下愈合的创面发红,在伪膜脱落后10天左右,内镜检查可完全恢复正常。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常见于手术后或危重病患者,绝大多数患者有近期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史。
起病急,患者有程度不等的腹泻,以水泻多见,轻者每日2~3次,重者,腹泻每日数十次,排便量可高达10L以上。大便自棕黄色至绿色,部分病人也可为糊状、黏液状或脓血便,罕见有血便,常有里急后重,偶有斑块伪膜排出。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亢音、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体温一般在38℃~40℃,重者易出现脱水、代谢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休克、少尿、肾功能衰竭、心动过速、软弱无力。老人易发生定向障碍、烦躁、谵妄等。
大便细菌培养:大便的细菌特殊条件下培养,多数病例可发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生长。大便毒素检测:有确诊价值。将患者粪的滤液稀释不同的倍数,置组织培养中,观察细胞毒作用,1∶100以上有诊断意义。抗污泥梭状芽孢杆菌抗毒素中和试验常阳性。结肠内窥镜检查:诊断意义大。可发现黏膜发红水肿,上面有斑块或已融合成伪膜,活检见黏膜有急性炎症,伪膜内含有坏死上皮、纤维蛋白、炎细胞等。
四、处理
(一)病因治疗 立即停用所用抗生素,由于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对万古霉素、不吸收的磺胺类药及灭滴灵很敏感,可改用万古霉素、灭滴灵等。用法:万古霉素0.5g,6小时1次,口服,连用7~10天;为减少复发,可用万古霉素125mg,6小时1次,口服,连用7天;症状消失后,第2周改为125mg,12小时1次,口服;第3周125mg,每日1次;第4、5周用125mg,2天1次,口服;第6、7周用125mg,3天1次,口服。灭滴灵每日1.2~1.5g,口服,或静脉用药。对上述治疗无效者或复发者,可用杆菌肽,剂量为0.5g,6小时1次,口服,连用7天。气性坏疽梭状芽孢杆菌多价抗霉素5万U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ml,静滴,12小时1次,疗效佳。消胆胺2~4g,每日3次,口服,此药能与毒素结合,减少毒素吸收,促进回肠末端对胆盐的吸收,以改善腹泻症状。早期也可间歇应用高压氧5~7次,可缓解病情。
(二)支持疗法及抗休克 轻者可用口服补液盐,重者可输入血浆、白蛋白或全血,及时静脉补充足量液体和钾盐等。补液量根据失水程度决定,并注意纠正电解质失常及代谢性酸中毒。如有低血压可在补充血容量基础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中毒症状严重者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扶植肠道正常菌群 轻型病例停用抗生素后任其自行恢复;严重病例可口服乳酸杆菌制剂(如乳酶生)、维生素C及乳糖、蜂蜜、麦芽糖等扶植大肠杆菌;口服叶酸、复合维生素B、谷氨酸及维生素B12以扶植肠球菌,亦可用健康人粪便5~10g加生理盐水200ml混匀,将滤液保留灌肠每日1~2次,连用5天,引入正常菌群。
(四)对症治疗 给静脉高营养治疗,解痉镇痛药。腹泻重者,适量应用复方苯乙哌啶等止泻药。
(五)手术治疗 严重暴发病例,合并肠穿孔以及内科治疗无效而急速恶化者,可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五、预后
轻症病例在停用抗生素之后可自愈,重者经及时诊断及积极治疗预后良好,约10%~20%的患者在初治停药1~3周后可再次出现腹泻,其原因可能是灭菌不彻底或再感染。复发病例轻者可应用调整肠道菌群药物,重者需再次使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治疗。出现严重并发症如中毒性巨结肠、麻痹性肠梗阻、肠穿孔时,病死率可达到16%~22%。
(姜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