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

世界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

时间:2023-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境内的灵渠,初名秦凿渠,亦称零渠,唐代始称灵渠,清代称为陡河,近代学界则名其为湘桂运河、兴安运河。1988年,灵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灵渠的修建技术也在桂林得到发扬光大。兴安古严关桂柳运河,又名相思埭、临桂陡河、南陡河,与灵渠并称为桂林的南北二陡河。
世界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_兴安灵渠_人文桂林

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境内的灵渠,初名秦凿渠,亦称零渠(兴安古属零陵郡),唐代始称灵渠,清代称为陡河,近代学界则名其为湘桂运河、兴安运河。灵渠始凿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与四川的都江堰、陕西的郑国渠同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盘山运河。它创造性地运用铧嘴分水、陡门蓄水和盘山渠道引水等技术,用36.4千米长的渠道,不仅成功地沟通了南岭以北长江水系的湘江和南岭以南珠江水系的漓江,使船舶“拾级而上”、“浮江越岭”成为现实,而且更使湘桂走廊成为南岭交通之通衢、中原汉族与岭南各民族交流融合之纽带、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陆上水运之要道,无愧为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南宋广西经略安抚使范成大评价:“治水巧妙,无如灵渠者。”1963年3月28日,现代大文豪郭沫若畅游灵渠,赞之:“斩山通道,连接长江、珠江水系,两千余年前有此,诚足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并填词《满江红·灵渠》,刻石碑立于灵渠边上。1988年,灵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2012年,灵渠两次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秦始皇命凿灵渠的目的,是为了向征战百越的数十万大军运输粮草军需。灵渠修通后,秦军的粮草、武器源源不断地运达岭南,统一岭南的战争随之很快结束,岭南广大地区被划分为桂林、南海、象三郡,并入秦帝国的版图。秦汉时期在灵渠两岸修筑有四座城堡,古称秦城,一座关隘,古称严关,可见当时这条运输线的重要性。

汉代以后,灵渠在继续发挥航运功能的同时,也兼具灌溉功能,两岸昔日荒蛮无水的山地竟成良田沃土,阡陌相连。历朝政府对灵渠多有维修疏浚,使得灵渠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它的航运和灌溉作用。灵渠的修建技术也在桂林得到发扬光大。唐代修建的连通漓江和柳江的桂柳运河、宋代修建的连通漓江和阳江的桂林环城水系、明代修建的分阳江水入桂林南濠的阳江滚水坝(虹桥),都能看到灵渠技术的影响。

灵渠的主体工程包括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渠、北渠、秦堤、陡门、泄水天平,均基本保存完整。

灵渠位置示意图

铧嘴位于大天平、小天平之前河中,其形前锐后钝,形似犁铧之嘴,故以此名。其作用是借铧嘴斜角之力将河水三七分流,七分水经北渠流回湘江,三分水经南渠流入漓江。

灵渠的枢纽——铧嘴鸟瞰

大天平、小天平又称铧堤,为自动调节水量的滚水坝,北侧大天平长344米,南侧小天平长130米,顶向铧嘴方向成“人”字形迎水。迎水面用重达数吨的长条石横砌,条石连接处凿有斧形凹口,中间用铸铁栓固成整体。滚水坡面用长条石直竖相叠砌成鱼鳞状。平时拦河蓄水,导上游来水入南北渠道,汛期则可使洪水越过堤面泄入湘江故道,“称水高下,恰如其分”,故称天平。

自动调节水量的滚水坝——大天平、小天平

泄水天平共有4处,其中南渠3处,北渠1处,它们是建筑在灵渠上的溢洪堰。泄水天平采用侧堰溢洪控制入渠流量,或用石筑堤障阻故道,使蓄水缓缓而进,保护渠堤的安全。

南渠泄水天平

海洋河水被铧嘴分开,经大天平、小天平拦截,分为南、北两支流进开凿的运河渠道。南渠长约30千米,蜿蜒向南流入漓江上游大溶江。北渠长约4千米,因为落差过大,其渠道设计呈“S”形迂回曲折流入湘江故道。

呈“S”形弯曲的北渠

陡门建筑在南北渠道中,类似船闸,其设置在渠道中水浅流急处,用方形石块叠砌而成。陡堤上凿有搁面杠的凹槽,一边堤根有搁底杠的鱼嘴,水底铺鱼鳞石。塞陡用竹箔。船来之时,先架陡杠(包括面杠、底杠和小杠),再将竹箔逆水置在陡杠上。等水位升高到可以行船时,抽去陡杠,往来船只就可经过陡门,“循崖而上,建瓴而下”,出现爬山越岭的奇观。唐代曾设置18座陡门,宋代增至36座,其中南渠31座,北渠5座,今保存完整或大体完整的有14座。

灵渠上的陡门

兴安县溶江镇大溶江与灵渠交汇的三角洲上,现存秦汉时期城址4处,面积共约46万平方米,残存城垣总长3900多米。宋人周去非于《岭外代答》中记载:“湘水之南,灵渠之口,大融江小融江之间,有遗堞存焉,名曰秦城。实始皇发兵戍五岭之地。”秦城遗址是目前中国所保存的几座重要的秦汉时代城址之一,200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安秦城遗址

在秦城遗址附近的严关乡仙桥村狮子山与凤凰山之间,有一座始建于秦代或西汉时期的古关隘——严关,它是广西最古老的关隘。现存的严关为明代重建,全部用条石砌成。古严关于1963年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兴安古严关

桂柳运河,又名相思埭、临桂陡河、南陡河,与灵渠并称为桂林的南北二陡河。开凿于唐长寿元年(692年)。运河全长约30千米,东连漓江,西连柳江支流洛清江。桂柳运河主要工程包括分水塘东西分水闸门、东陡、西陡、陡门等部分。分水塘在运河中部的临桂县会仙乡狮子岩前。分水塘闸门以东的运河称东陡,分水塘的水七分朝东流,经雁山区良丰江汇入漓江。分水塘闸门以西的运河称西陡,三分水朝西流,经永福县洛清江汇入柳江。由于运河水量很小,特置陡门多处,以蓄水行舟。历史上共筑陡门24个,至今基本完好的有7个。

桂柳运河上的陡门,继承了秦代灵渠的陡门技术。

桂柳运河上的古石桥

(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 周有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