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十五 小儿心肺复苏技术
[实训目的]
1.掌握小儿心肺复苏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2.用人工方法重建呼吸及循环,尽快恢复患儿肺部气体交换以及全身血液和氧的供给。
[实训内容]
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包括通畅气道、人工呼吸、心脏胸外按压等。
[相关知识点]
1.心肺复苏技术的适应证为心跳呼吸骤停患儿。
2.心跳呼吸骤停临床表现:①呼吸、心跳停止;②意识丧失、昏迷、抽搐;③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④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3.心跳呼吸停止4~6min可导致脑细胞死亡,造成不可逆脑损害。
4.心肺复苏技术是心跳呼吸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分为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持续生命支持3个阶段,包括通畅气道、人工呼吸、心脏胸外按压、应用复苏药物、心电监护、除颤、病情评估、脑复苏、重症监护9个方面。心肺复苏时应首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通畅气道,人工呼吸时吹气与排气时间之比为1∶2,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之比为30∶2。
5.不同年龄小儿心肺复苏的具体方法见表1-3。
表1-3 不同年龄小儿心肺复苏的具体方法
注:①单(双)手环抱拇指按压法:单(双)手环抱小儿胸部,将第2~5指并拢置于背部,单(双)手大拇指置于胸骨中1/3处,然后用单(双)手拇指与其余4指同时相对按压。②托背法人工呼吸:利用第2~5指指间关节的屈曲,托起小儿背部,以刺激小儿呼吸。
6.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志:①扪到颈、肱、股动脉搏动,血压>60mmHg;②听到心音,心律失常转为窦性心律;③自主呼吸恢复;④散大的瞳孔缩小;⑤口唇、甲床颜色转红。
[实训用物]
听诊器、血压计、电筒、纱布、弯盘,必要时备木板、脚踏凳。
[实训流程]
[操作评价标准]
图1-46 提下颌通畅气道
图1-47 双指按压法
图1-48 双手拇指按压法
图1-49 1~8岁儿童单手掌根按压法
[实训指导]
1.对心跳呼吸骤停患儿应争分夺秒就地抢救,尽可能在15~30s内进行操作。
2.心肺复苏时应首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通畅气道。
3.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过猛,以免肺泡破裂。
4.胸外按压时应注意防止用力过猛或部位不正确而发生肋骨骨折或内脏损伤,以及胃内容物返流造成窒息。
4.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进行时,吹气应在按压放松的间歇进行。
5.心肺复苏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判断复苏效果。
实训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1.心肺复苏术时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A.通畅气道 B.人工呼吸 C.心脏按压 D.复苏药物应用 E.心电监护
2.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之比为( )。
A.3∶1 B.5∶1 C.5∶2 D.15∶2 E.30∶2
3.进行心肺复苏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通畅气道 B.人工呼吸 C.心脏按压 D.复苏药物应用 E.人工冬眠
4.人工呼吸时吹气与排气时间之比为( )。
A.1∶1 B.1∶2 C.1∶3 D.2∶1 E.3∶1
5.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
A.颈动脉搏动消失 B.血压测不出 C.瞳孔缩小
D.神志丧失,昏迷、抽搐 E.心跳、呼吸停止
6.心跳呼吸停止多久可导致脑细胞死亡( )。
A.2~3min B.4~6min C.6~8min D.8~10min E.10~15min
二、判断题
1.心跳呼吸停止4min以上就有可能导致脑细胞死亡。( )
2.新生儿和小婴儿心肺复苏时心脏按压部位在胸骨下1/3。( )
3.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通气之比为15∶2。( )
4.心肺复苏术时应首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通畅气道。( )
三、简答题
判断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