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和危害

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和危害

时间:2023-05-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感染因素 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感染因素同样造成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损伤和慢性炎症。3.其他因素 免疫、年龄和气候等因素均与慢性支气管炎有关。缓慢起病,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而病情加重。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可鉴别。痰脱落细胞学、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可明确诊断。祖国医学虽无支气管炎的病名,但对此病有关的文献记载却是非常丰富的。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症、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疾患)。

一、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1.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 如香烟、烟雾、粉尘、刺激性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这些理化因素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巨噬细胞吞噬能力降低,导致气道净化功能下降。同时刺激黏膜下感受器,使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亢进,杯状细胞增生,黏液分泌增加,气道阻力增加。

香烟烟雾还可使氧自由基产生增多,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酶,抑制抗胰蛋白酶系统,破坏肺弹力纤维,引发肺气肿的形成。

2.感染因素 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毒感染以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常见。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和葡萄球菌等。这些感染因素同样造成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损伤和慢性炎症。

3.其他因素 免疫、年龄和气候等因素均与慢性支气管炎有关。寒冷空气可以刺激腺体增加黏液分泌,纤毛运动减弱,黏膜血管收缩,局部血循环障碍,有利于继发感染。老年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溶菌酶活性降低,从而容易造成呼吸道的反复感染。

二、病理

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后期出现鳞状上皮化生,纤毛变短、粘连、倒伏、脱失。黏膜和黏膜下充血水肿,杯状细胞和黏液腺肥大和增生、分泌旺盛,大量黏液潴留。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轻度纤维增生。病情继续发展,炎症由支气管壁向其周围组织扩散,黏膜下层平滑肌束可断裂萎缩,黏膜下和支气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肺泡弹性纤维断裂,进一步发展成阻塞性肺疾病。

三、症状和体征

(一)症状

缓慢起病,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而病情加重。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急性加重系指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突然加重。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可以是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1.咳嗽 一般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 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清晨排痰较多,起床后或体位变动可刺激排痰。

3.喘息或气急 喘息明显者常称为喘息性支气管炎,部分可能合伴支气管哮喘。若伴肺气肿时可表现为劳动或活动后气急。

(二)体征

早期多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如合并哮喘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并伴呼气期延长。

五、实验室检查

1.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引起支气管壁增厚,细支气管或肺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双下肺野明显。

2.呼吸功能检查早期无异常。如有小气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

3.血液检查细菌感染时偶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4.痰液检查可培养出致病菌。涂片可发现革兰阳性菌或革兰阴性菌,或大量破坏的白细胞和已破坏的杯状细胞。

六、诊断

(一)诊断标准

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慢性气道疾病。

(二)鉴别诊断

1.咳嗽变异型哮喘以刺激性咳嗽为特征,灰尘、油烟、冷空气等容易诱发咳嗽,常有家庭或个人过敏疾病史。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可鉴别。

2.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类似,X线检查无明显改变或肺纹理增加,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临床上容易误诊。诱导痰检查嗜酸细胞比例增加(≥3%)可以诊断。

3.肺结核常有发热、乏力、盗汗及消瘦等症状。痰液找抗酸杆菌及胸部X线检查可以鉴别。

4.支气管肺癌多数有数年吸烟史,顽固性刺激性咳嗽或过去有咳嗽史,近期咳嗽性质发生改变,常有痰中带血。有时表现为反复同一部位的阻塞性肺炎,经抗菌药物治疗未能完全消退。痰脱落细胞学、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5.肺间质纤维化临床经过缓慢,开始仅有咳嗽、咳痰,偶有气短感。仔细听诊在胸部下后侧可闻爆裂音(Velcro罗音)。血气分析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而二氧化碳分压可不升高。

6.支气管扩张典型者表现为反复大量咳脓痰,或反复咯血。X线胸部拍片常见肺野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高分辨螺旋CT检查有助诊断。

七、西药治疗

1.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1)控制感染:抗菌药物治疗可选用喹诺酮类、大环类酯类、β-内酰胺类或磺胺类口服,病情严重时静脉给药。如左氧氟沙星0.4g,每日1次;罗红霉素0.3g,每日2次;阿莫西林(amoxicillin)2~4g/d,分2~4次口服;头孢呋辛1.0g/d,分2次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SMZ-co),每次2片,每日2次。如果能培养出致病菌,可按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

(2)镇咳祛痰:可试用复方甘草合剂10ml,每日3次;或复方氯化铵合剂10ml,每日3次;也可加用祛痰药溴己新8~16mg,每日3次;盐酸氨溴素30mg,每日3次;桃金娘油0.3g,每天3次。干咳为主者可用镇咳药物,如右美沙芬、那可丁或其合剂等。

(3)平喘:有气喘者可加用解痉平喘药,如氨茶碱(aminophyllin)0.1g,每日3次,或用茶碱控释剂,或长效β2激动剂加糖皮质激素吸入。

2.缓解期治疗

(1)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的吸入。

(2)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也是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内容之一。

(3)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可试用免疫调节剂或中医中药,如细菌溶解产物、卡介菌多糖核酸、胸腺素等,部分患者可见效。

八、中医对慢性支气管炎的认识及治疗

(一)历代医家有关论述

祖国医学虽无支气管炎的病名,但对此病有关的文献记载却是非常丰富的。《内经》对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咳嗽的成因、症状及证候分类、病理转归等问题,都有较系统的论述。《素问·咳论》提出:“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明确咳嗽的病因为感受外邪,由皮毛而入,合于肺而为病。从病理转归来说,《素问·宣明五气论》指出:“肺为咳”。首先提出咳嗽是肺的病变。《素问·咳论》又指出:“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了咳嗽是肺的病变,但其他脏腑受邪也可影响到肺而发生咳嗽。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对咳嗽证治作了许多具体的论述。如《伤寒》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的小青龙汤,《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治表邪夹寒饮咳喘气逆的射干麻黄汤,治寒饮内停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虚火咳逆的麦门冬汤等,均为后世沿用治疗咳嗽的著名方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在论述《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基础上,又把咳嗽分为“风咳”、“寒咳”、“支咳”、“肝咳”、“心咳”、“脾咳”、“肾咳”、“胆咳”、“厥阴咳”等10种,并对这10种咳嗽作了症状的描述及鉴别。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将咳嗽分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所致的三类。金代刘完素、张子和更明确地把咳嗽与气联系起来,提出“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及“嗽分六气”。进一步阐明咳嗽与自然界“六淫”的关系。《丹溪心法·咳嗽》则将咳嗽分为风寒、痰饮、火郁、劳嗽、肺胀5种。明代医家对咳嗽的辨证论治更有新的补充。王伦《明医杂著·论咳嗽证治》指出:“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便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则治虚之法也。”李梃《医学入门》首先出现外感、内伤分类,为后世对咳嗽的分类提供了借鉴。《景岳全书·咳嗽》中对外感、内伤咳嗽的病因、病机、证候、治疗论述颇详,提出“外感咳嗽由肺而及他脏,故以肺为本,他脏为标;而内伤咳嗽则由他脏及肺,故以他脏为本,肺为标”的见解。这对后世治疗咳嗽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在论述咳嗽的病理时说:“盖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火不炽,咳不甚,其大较也。”不仅指出肺脾肾三脏是咳嗽的主要病变所在,并指出咳嗽累及的脏腑是随着病情的加重而由肺及脾,由脾及肾的。程钟龄《医学心悟》创制的止嗽散,根据肺为娇脏的特点,配伍“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成为治疗外感咳嗽的著名方剂。

(二)中医对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支气管炎的主症为咳嗽、咳痰,严重时出现喘息,属肺系的疾患。究其成因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种。或由外邪侵袭,肺卫受邪,肺失宣降而致或由其他脏腑病,传至肺脏而发生。兹据历代有关论述,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分述如下。

1.外感

主要是由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犯肺所致。由于四时气候变化不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因而在临床上也会出现风寒、风热及燥热等不同,临床所见以风寒为多。又风为百病之长,所以在外感诸证中,不论由于风寒、风热或燥热,多以风为先导,夹寒、热、燥等外邪入侵,伤于肺而发生咳嗽、咳痰、喘息等症。其他如吸入烟尘秽浊之气亦可犯肺而发病。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连咽喉,开窍于鼻,司呼吸,为气机出入升降之道,司清浊之宣运,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又肺为娇脏,畏寒畏热,主清肃,不耐邪侵。故外邪犯肺不外两个途径:一是从鼻窍直接吸入,由咽喉以至于肺;二是从皮毛侵入,因皮毛为肺之合,病邪从所合而入于肺。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肺气必须通畅,呼吸才能正常进行。外邪侵袭于肺,则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气道不利,肺气上逆,而引起咳嗽、喘息等症。从另一方面来说,为了使呼吸之职得以正常进行,必然要改变肺气闭塞的现象,因此,咳嗽也是人体为了通畅肺气,鼓邪外出的表现,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所以临床治疗外感所致之咳嗽、喘息多采用宣通肺气、疏散外邪的方法,因势利导,而不可早用收涩之剂,以免闭门留寇。

2.内伤

肺脏虚弱,他脏有病可累及于肺,损伤肺系,引起咳嗽、喘息、痰多。这种由他脏有病累及肺系受伤者,属于内伤,其主要病因有如下几种:

(1)脾虚生痰 肺主气,脾主运化,肺气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以充养,若脾气虚弱,脾失健运,不能输布水谷精微,酿湿生痰,上渍于肺,壅塞肺气,影响气机出入,出现咳嗽、气促、痰多等症。另外嗜酒及食辛辣燥热之品亦易化火迫肺为咳,灼肺津而成痰。

(2)肝火犯肺 肝与肺以经络相联系。《灵枢·经脉》篇说:“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于肺。”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升发与肃降互相协调,则人体气机升降正常。若肝气郁结,失其升发疏泄之能,就会影响肺气的肃降而致咳嗽、喘息。肝火上炎,灼伤肺阴,则可出现咳嗽,痰出不爽,咽喉干燥,胸胁胀满等症,这类病变称为“木火刑金”。

(3)肾气虚弱 人的呼吸虽由肺所主,但肾能帮助肺纳气,故称“肾主纳气”。肾精充足,吸入之气经过肺的肃降,才能使之下纳于肾。若肾精亏损,不能助肺吸气,就会出现呼吸短促等症,所以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又肺阴与肾阴有着相互资生、相互依存的关系,若肾阴下亏不能上滋肺金或虚火上炎,灼伤肺阴,就会出现干咳少痰、颧红、口干、声嘶。另一方面,肺阴充足,金能生水,则肾阴亦充。在人体津液代谢方面,若肾阳不振,气化不利以致水液停积,上逆犯肺,亦可导致痰多,咳嗽,喘息。综上所述,不论外感、内伤所致之咳嗽、痰多、喘息,均为肺系受病而发生。不过外感病起于肺,而内伤则由他脏之病累及于肺,但都必须在肺脏受累之后才能发生。所以前人有说:“肺体属金,譬如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可谓咳嗽病因病机的大略。

(三)中医辨证分型及方药

1.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

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咳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方用麻黄、荆芥、杏仁、紫菀、白前、百部、陈皮、桔梗、甘草等。

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黏,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药用桑叶、菊花、薄荷、桔梗、杏仁、甘草、连翘、芦根。

风燥伤肺

症状: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药:桑杏汤。方用桑叶、豆豉、杏仁、象贝母、南沙参、梨皮、山栀等。

另有凉燥伤肺咳嗽,乃风寒与燥邪相兼犯肺所致,表现干咳而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薄白而干等症。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取杏苏散加减;药用苏叶、杏仁、前胡、紫菀、款冬花、百部。

2.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缓、憋闷减轻。常伴体倦,脘痞,腹胀,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陈汤药用半夏、茯苓燥湿化痰配伍陈皮、甘草;三子养亲汤用白芥子、苏子、莱菔子。两方合用,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痰热郁肺

症状: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稠黏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痰有热腥味,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药用黄芩、知母、山栀、桑白皮、茯苓、贝母、瓜蒌、桔梗、陈皮、甘草、麦冬等。

肝火犯肺

症状: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状,咳引胸胁胀痛,咽干口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化痰止咳。

方药: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药用青黛、海蛤;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粳米、甘草。

肺阴亏耗

症状: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常伴有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或舌上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方用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甘草、扁豆。

(四)中成药治疗

1.片剂

(1)复方鱼腥草片(鱼腥草、板蓝根、黄芩、金银花、连翘等),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咳嗽、痰黄胸痛。每次 4~6 片,每日3次。

(2)穿心莲片(穿心莲浸膏),能清热解毒、消炎,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每次5片,每日 3~4 次。

2.口服液

(1)川贝枇杷露(川贝母、枇杷叶、桔梗、薄荷脑、杏仁、香精等),能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口服每次 10~20ml ,每日 3 次。

(2)蛇胆川贝液(三蛇胆汁、杂蛇胆汁、川贝母、杏仁、蜂蜜、薄荷脑),能清热润肺,止咳化痰。口服每次 1~2 支,每日 2 次。

(3)橘红痰咳液(橘红、茯苓、苦杏仁、五味子、半夏、白前、百部等),能理肺健脾,止咳祛痰,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痰湿较盛者。每次 10~20ml ,每日 2 次。

3.注射液

(1)双黄连注射液(金银花、连翘、黄芩等),清热解毒,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肌注每次 2~4ml ,每日 2 次。

(2)清开灵注射液(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栀子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静脉滴注 1 次 20~40ml ,稀释于 10 % 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静滴。

(3)鱼腥草注射液,清热解毒,消炎抑菌,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肌注每次 2~4ml ,每日 2~3 次。静滴 1 次 20~60ml ,用 5 %~10%葡萄糖注射液 250~500ml 稀释后应用。

(五)名老中医经验

蒲辅周

认为本病为肺脾同病或阳虚脾湿,治疗不一定是治肺,而是重在调理脾肾。先用六君汤合苓桂术甘汤健脾除湿,温化痰饮,若肾阳虚弱者加附子振奋阳气,阳气振奋,痰浊自除,继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味,用丸剂缓图,以资巩固。

黄文东

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认为治咳之法,先宜祛邪,当分别风、寒、燥、热而施治;继则清肺养肺,滋养肺阴、益气固表等法。咳喘而外邪未清者,则滋阴、益气、固表等法不能用之过早,宜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适当配合使用,以免留邪之弊。对于治疗以后,咳喘渐平,痰浊渐清,但经常复发的病例,宜根据病情的轻重,又当用健脾补肾等法,扶正御邪,加以防治。对病情较轻者,注重肺脾同治,以苓桂术甘汤为基本方,加入苏子、杏仁、陈皮、半夏、紫菀、当归之类,研极细末,水泛为丸,每日早晚吞服 2 次。病情较重者,肾气不纳,动则气喘,加用金匮肾气丸。

(六)中医对本病的研究进展

1.病因病机研究

(1)外感致病 支气管炎的主症为咳嗽,咳痰,严重时呼吸喘促。咳嗽病因不外外感与内伤。外感主要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又因风为百病之长,所以外感咳嗽诸证中多以风为先导。

(2)内伤致病 支气管炎是肺系的疾病,肺系本身疾病如感受外邪或本身肺气虚弱可以发病。如果他脏有病,亦可影响至肺而产生咳嗽,这就是内伤致病。五脏中以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有人认为肺气未虚→肺气已虚→肺脾两虚→肺脾肾俱虚是慢性咳嗽发展过程中由实到虚,病情由轻到重的几个不同发展阶段。

2.辨证论治研究

(1)辨证分型的研究

本病辨证分型比较复杂,目前全国各地对分型尚不一致。有人分风寒犯肺、风热客肺、寒饮郁肺和肺阴虚亏4种证型。有人分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3 期。急性发作期分风寒束肺、风热袭肺、风燥伤肺 3 型。慢性迁延期分肺虚咳痰、脾虚痰湿、肾虚喘促 3 型。临床缓解期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有人分成外感与内伤二大类,外感分风寒、风热、温燥、凉燥、火热 6 个证型。内伤分痰湿、痰热、肝火、阴虚、气虚、阳虚 6 个证型。各种证型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互相转化,应注意辨证求因,审因论治。

(2)临床治法的研究

临床上一般分外感与内伤进行治疗。外感以祛邪为主,邪去才能正安。祛邪主要针对风寒、风热、风燥,采取祛风、散寒、清热、润燥法,不可过早使用温补、收涩以免留邪。对内伤咳嗽应该根据辨证是何脏病变影响及肺系而分别采取相应的治法,肺虚补肺,脾虚健脾,肾虚固肾,肝火则清泻肝火。内伤咳嗽虽以虚证多见,但由于正气虚弱,又极易复感外邪,形成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情,治疗宜分清轻重缓急,或先扶正后祛邪,或先祛邪后扶正或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才能切合病情取得较好疗效。

九、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近年来在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中,各地都研究和开发出不少新药,积累了不少经验。如从某些清热解毒药中寻找对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毒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药物;在中药草药中寻找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提高免疫能力的药物;寻找能排痰、减少气道分泌、扩张气管而改善气道通气的有效药物。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全国已开发了有一定疗效的片剂、口服液,部分并已进行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这些新药都为急、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消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改善肺功能等作用,从而达到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目的,这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特别是慢支临床缓解期的新途径。临床资料表明,中医辨证,西医辨病,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其疗效又显著优于单纯中医治疗或西医治疗。缓解期重在扶正固本,采用多种方法,防治结合,以防止本病的急性发作。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则主张中西医药合用,发挥协同作用,以提高临床疗效。

十、精神干预

(一)慢性支气管炎导致的精神症状多与以下因素有关

1.身心障碍 是指对躯体疾病产生的心理反应,可出现焦虑、抑郁、易激惹、多疑、孤独感等。

2.精神障碍 是由躯体疾病产生的生物因素直接造成。

(二)慢性支气管炎导致的精神症状表现

1.焦虑症状:由于对疾病的不良认知都会产生焦虑症状,担心自我的健康状况,整日惴惴不安,心烦,坐立不安。由于疾病反复发作,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加重,也可出现抑郁症状,如情绪低,做事没有兴趣,疲乏无力、失眠等。

2.记忆力下降,健忘、嗜睡,回答问题迟钝,理解困难,时间、地点定向障碍。

(三)精神干预

1.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急性期抗感染、平喘、止咳等。

2.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以及严重程度采用药物治疗,如抑郁、焦虑时使用抗抑郁、焦虑药物,尽可能避免使用安定类药物;可以选择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盐酸帕罗西汀,从小剂量开始,一般10~20mg,每天1次,短期应用两周。

3.心理治疗主要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支持性心理治疗是指不依赖于特殊的心理学原理,运用心理治疗的一般原则协助患者应付危机或挫折的治疗方法。当患者知道患有某种疾病时,心理活动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因此治疗者采取支持性治疗结合病因治疗,会取得很好的疗效。对于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询问与倾听:仔细、耐心地与患者交流,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对于疾病的心理反应,用心倾听。体会、感受当事人的内心世界,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

(2)详细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3)分析与指导:分析是治疗者根据患者的倾诉及自己掌握的资料。针对患者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解释。指导是治疗者对求助者提出行动建议,采取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4)支持与鼓励:支持就是要让患者感受来自医师、家人和社会的关心。当一个人独自面对困境或需要单独应付的困境超出了个人能力范围之外时,便可能出现胆怯、绝望情绪。在此种情况下,他人的帮助、关注、支持,无论是物质方面还是心理方面的,都可能激励当事人战胜疾病的勇气,并最终从困境中走出来。因此支持的目标是带给当事人一种积极、正性的情绪体验。采取支持技巧时,必须注意治疗者不能只表态而不行动,采取实际的、确实能够对当事人有所帮助的行为,是最佳的支持方式。鼓励是治疗者发现和赞赏患者自己觉察不到或忽视的优势,能够很大程度上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十一、医嘱示例

img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