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全科学管理
(一)深化人事、行政改革。1、努力开创行政改革工作的新局面,贯彻以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的行政后勤文化建设,为临床一线服务的原则。推出新的酬金奖励制度和人事代理制度;加大力度改善用人机制,首次在网上面向全国重点高校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并实施聘用合同医生机制,探索出一条使用和吸引高层次合同技术人员的办法;积极探索建立科学考核机制,完善了《劳动纪律管理办法》[1]、《假期管理办法》[2]等多个规章制度,严格规范考勤工作;规范部门架构和管理职能,完成行政后勤科室工作职责汇编;重新规划人事信息库,全面校对各项人力资源数据和信息,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制定房维物业补贴发放方案,完成全院职工房维物业补发放工作。
坚持“适度从紧,严格控编”政策,使人员结构趋于合理;从岗位设置、人员结构、人员编制、科室床位定数等方面的合理性进行了调研,并对个别岗位设置、科室人员结构比例、梯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根据各科目前业务发展情况,重新测定医院总编制数,优化整合各系列人员的编制数及岗位数,并成功向地方政府申请增编。出台《医院岗位聘用系列实施细则》,完成岗位聘用工作及工资套改工作;完成业务科室教辅员轮科考试和定岗工作,建立“科研助手”制度,为专家配备科研助手;完善职称评聘程序,做好年度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作。
加强干部管理能力培训和学习,2006年共分五批选派中高层干部,赴新加坡参加“现代医院高级管理课程培训班”,有力推进了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顺利完成两届中层干部换届工作,2009年对新一届659个职位拟任干部进行了考察和任命,共调整业务干部294人,硕士以上学历占71.1%,其中博士学历占41.5%,出国进修经历人数35%。在新提拔业务科室中层干部62人,硕士以上学历占79%,博士学历占61.3%;共调整行政后勤干部98人,硕士以上学历占19.6%,其中新提拔行政后勤中层干部33人,本科以上学历占81.8%。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梯队结构和年龄结构举措,激发了全院干部努力学习和积极工作的动力和热情,使医院管理观念得到整体提升。
2.适应医疗体制的变化,及时调整行政架构。(1)院长办公室。①2001年下设科室仅有综合科和综合档案室。2005年,随着医院的发展需要,经医院行政架构调整,院长办公室下设五个职能科:文秘科、医院管理科、综合档案科、拓展科、信息网络科。对各科的职能做出调整:综合科更名为文秘科,综合档案室更名为综合档案科。2006年2月,医院召开“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会议,在研究分析卫生部督导检查和院内自查发现的问题及其整改现状的基础上,决定成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九个工作小组作为常设机构和组织。将原质控科职责,调整由医院管理科承担。另外,医院为规范外业务拓展和各类项目合作,加强与社会知名人士联系和高干保健工作等,归属拓展科。②2009年因中层干部换届,院长办公室再次调整架构,下设综合秘书科、档案文书科、拓展科、保健办公室、信息网络科。拓展科高干保健职能分离出来,归属保健办公室;另外新成立质量管理评价处,下设质量控制科、服务管理科、管理评价科三个科室。
(2)医务处。近十年来,医务处下设科室变迁如下:2002年,医院为加强医疗质控需要,病案统计室为副科级建制,归属质控科领导;2003年,设立医疗保险管理科; 2005年将病案统计室更名为病案管理科,预防保健科更名为医院感染管理科; 2006年,保健中心成立后,将职工保健的职能划归保健中心,并随后于2007年医院感染管理科增挂疾病预防科。至2009年,医务处下设有医务科、门诊办、医院感染管理科(疾病预防科)、病案管理科、医疗保险管理科六个科。
(3)其他处、室变化。2003年,监察科撤科设室,设立监察室,副处级建制;2006年9月,人保处更名为人事处,原人保处下设的保卫科独立设置,直接隶属主管安全保卫工作的副院长领导。人事处按工作职能成立人事科、劳保科、老干科。2006年,财务科升格为财务处,并延续至今。财务处下设会计科、经济管理科、收费管理科、黄埔院区财务科、东山院区财务科五个科。2009年,科教处分成科研处与教育处两个处室,副处级建制。科研处下设有科研科,教育处属下设有继续教育科、教学教务科、研究生科三个科。另外,新成立手术科建设办公室,科级建制,负责手术科大楼建设与管理。
(二)整体规划基建,改善就医环境。医院在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十分重视内部就医环境建设和医疗硬件环境建设,在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上,以强基为先,投入巨资完善基础设施,增强设备,美化环境,着力营造优美、便捷、温馨、和谐的就医环境。
1.以新门急诊、手术科大楼为主体的基础建设。(1)新门急诊大楼落成。2001年,为加快门诊大楼的基建工程建设进度,医院领导班子进一步明确了工程指挥部职能,建立了门急诊大楼各项子工程向院长书记会议定期汇报的工作制度,加强监管。大楼室内土建部分在2001年10月份全部完成,室内水电、空调、消防、信息、弱电、电梯、供氧、地下停车架的基建工程部分完工。同时,出台基建整体规划设计方案,加快重点工程建设。其中手术科大楼立项获得了省政府批准;污水处理工程也通过立项审批。新门急诊大楼于2002年7月1日搬迁开始投入使用,医院整体环境大为改善。同时完成万元以上装修工程36项;为适应新大楼投入使用,用水扩容为31 500立方/月,用电扩容5 200千瓦/时,并全面进行污水工程的改造。
(2)手术科大楼建设。继新门急诊大楼落成使用,手术科大楼工程也于2003年被列入“省计委2003年自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2004年完成手术科大楼的规划、报建等工作;2006年完成手术科大楼电梯数量评估、招标代理、洁净工程设计招标及初步设计方案、环保评估、防空、消防设计的报批等工作,手术科大楼总面积设计由原来的6.1万平方米增加到10.2万平方米;在2007年完成手术科大楼工程考古、树木伐迁、施工图纸设计等工作,于2008年4月举行了手术科大楼奠基仪式,并开始正式施工;2010年7月,地基土建工程全部完成。
(3)业务用房改造,更新仪器设备。2002年,业务用房装修开工项目15个,面积2.2万平方米,包括邱德根楼、综合楼、工字楼后座等多个装修项目,紧锣密鼓地进行。推进生殖医学中心洁净系统装饰工程,于2004年3月验收完工;2004年开始学生公寓建设的规划、报建等工作,于2006年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并于2009年投入使用;2005年完成门急诊楼电梯改造的设计报建、设备招标工作,于2007年启动该项工程;完成引进PET—CT及用房装修,PET—CT于2009年初正式投入使用;有效推进建设放疗科,在手术科大楼规划场地建设放疗科,放疗设备已完成招标采购;加快心血管医学部实验室、动物实验室、病理科等实验室的装修工程;完成医学影像科64排CT机房装修工程、DSA机房装修工程、门诊大楼和何善衡楼步行梯等墙面扇灰油乳胶漆工程。
适应医疗需要,更新大型设备。近十年,更新购置5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29项及一大批中小型设备,金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过百万元设备MR(3.0)、64排CT两台、DSA两台、乳腺DR、B超机40台、检验设备等,并于2009年引进PETCT,大大提高了医院医技检验实力。
图7-1 改造一新的信息网络设施
2.继续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化是医院建设的基础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是医院实现“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优化流程、方便病人,控制成本、降低费用”的重要和有效手段。为此,医院于2004年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需求全面展开调研,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医院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提到议事日程中;并于2005年开始,全面改造和提升全院的信息系统,(见图7-1)至2009年基本平稳完成H IS系统(住院系统)的转换,完成ECT、内镜室、病理科等部门PACS系统的接入,完成检验医学部LIS部分与该部所有主用仪器的联入并完善与HIS系统的接口,完成除检验楼以外所有楼宇互联网宽带的接入。完成新住院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和护士工作站;完成新医疗服务价格上网收费的调整;完成医院外网线路的升级,内网防病毒软件的安装,以及信息发布平台的开发和医院网页改版等;完成深圳医保异地实时结算系统、省市公医直报系统的上线;完成市医保门诊慢性病系统的试点上线;完成药库库存管理系统、门诊诊疗卡系统、自助挂号系统等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完成手术科大楼的信息建设规划,“一卡通”消费系统建设及门禁考勤系统定点等工作;优化了医院网站新闻发布后台,推出了门诊检验结果查询等多个网页板块。并参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3项信息科技项目建设。
2008年以来,继续实施程序优化和流程再造,数字化医院建设进入快车道,全年完成医院网络、存储系统、PACS系统改造与优化工程、第四课室电教化改造装修等工作;完成门诊分诊系统、体检中心体检系统、静脉输液配制中心软件、手术室病人信息发布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合作开发了网上预约挂号信用卡支付系统;完成电子病历医生工作站;优化了急诊压单流程、处方开立程序和住院收费程序等。完成手术室信息显示系统、三基考试系统、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相关住院病种统计程序、急诊输液中心系统接口的开发、安装及实施;完善处方控制管理系统。
3.改善院容院貌。积极改善就医环境,提升医院外部形象,为患者提供先进、快捷、优美、舒适的医疗就医环境。加强环境卫生整治,营造良好就医环境:2004年,拆除了医院污染源“大烟囱”,实施污衣清点入室、垃圾处理入室措施;完成餐厅改造,有效地改善了职工工作环境和病人就医环境,医院被广州市政府评为“广州地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示范单位”。2007年,更是以广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率先在华南地区创建首家“无烟医院”。实施以来,98%的工作场所未发现吸烟现象,患者及其家属控烟知晓率达95%,该年度医院荣获越秀区创卫工作优胜单位奖、广州市爱国卫生模范单位称号、学校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等。2009年,深化综合整治,营造美化院内良好就医环境,强化病原微生物的防治工作,规范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定期现场监督检查并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全年无发生食品安全事故;作为全球健康合作伙伴——创建无烟医院项目实施单位之一,加大全院范围内的控烟力度,因禁烟工作成效突出,赢得了卫生部精神文明办公室、中国控制吸烟协会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维护稳定就医环境。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规范危险物品处理程序,加强敏感时期对重点人员的监控,狠抓院内承包公司人员的法纪问题,开拓了综合治理工作新局面;实行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建立院内安全管理平台,完善人防、技防、物防三结合的防范体系;积极学习宣传《新消防法》,大力整改消防隐患,配合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医闹、炒号”等不法现象,实现了全年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案件、无火灾事故的“三无”目标。其中,治安案件的发案率,同比下降15%,院本部及黄埔院区获连年获评为广州市消防工作先进单位,为提高医疗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三)规范财务审计管理,开源节流。审计财务。确保社会效益,完成政府规定的控制指标,开源节流,经济效益保持大幅度增加。规范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着重加强大额资金的使用审批。出台经济合作和承包管理办法,使经济管理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的前瞻性增强,规范化程度有所提高。审计制度也在进一步完善,审计力度不断加强,保障了工程审计的成效。出台了基建与修缮工程项目的内部审计办法,节约了大笔资金。据统计,2000—2009年,平均每年为医院节约资金900万元,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促进医院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内部审计工作也不断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以院务公开作为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六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明确定了院务公开“十八条”,全面拉开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序幕。
严格招标采购。认真依照国家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将1 133种药品纳入联合招标采购范围,其中广东省医保目录的药品全部列入了公开招标范围。采用投标议标方式加强节流以来,物资采购价格在整体上有所减低。严格执行采购计划,按时完成固定资产类、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材料的购置,保障一线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2008年,严格执行大型设备采购、基建工程承包招投标程序。医院所辖企业盛亿公司积极盘活内部资源,整合原有班组,改革陪护模式,成立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团队,开拓外延经济。
强化监督。不断强化内部监督机制,重视环节管理,升级财务信息系统,维护财务信息高效运转,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好预结算工作,发挥内审监督和服务职能,保质控价。加强会计监督功能,保障医院经济运营安全,加大预算管理力度,严格控制支出,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据统计,医院本部2009年业务收入219 003万元,较2001年的68 512万元,实现了巨大的增长。
(四)重视医保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医保增长迅猛,病案管理条理化。自2001年医院作为第一批医保试点单位开始实行医保以来,不断调整医保政策,建立了医保质量管理标准,严控大额、超额费用,实现各项指标同比明显提高。直至2009年,年度共收治广州市医保病人165 930人次,生育保险1 395人次,外地住院病人3 481人次,医保总费用已达2.5亿元,公费医疗病人(门诊、住院)897 950人次,总费用1.5亿元,医保总人次和发生费用均比上年度增长约30%;办理门特项目1 100人次,门慢项目2 153人次,转诊转院180人次,尤其是在居民医保选点、费用追溯等工作方面,服务人数达140 265人次。
医保增长步伐的提速,使医院在近几年荣获多项荣誉:2005年,医保工作荣获市“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院本部和黄埔院区被评为广州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AAA”单位;2008年,被评为“越秀区公费医疗管理先进代表单位”和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理事;2009年,继续获评为广州定点医院“AAA”信用等级单位;王深明院长当选为省医院协会医院医疗保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另有2人被评为广州市医疗保险服务标兵。
提升整体护理水平。2001年,进行整体护理的组织架构建设,建立按职上岗的护士职责,把护士分成三个层次(责任护士、执行护士、辅助护士),以求达到分级管理的原则,激发护士积极性,尽能力最大限度地解决病人所需;且医疗护理通过层层质控,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和质量意识明显提高。护理队伍实施按职上岗以来,整体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护理的整体满意度上升3%,达到97%。其中;门急诊满意度提高得很快,分别提高了9.2%和14.76%,达到99.25%和96.7%的较高满意度率;病房管理100%达标,护理工作持续品质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随着整体护理的普及和推广,现代护理观念也逐步确立。2002年,病房实施八大项质控和持续无间断夜班制等措施,并于12月在临床上招聘正式护理院校毕业的护士作为助理护士,替代原有的护工,以执行生活护理为主,护理满意度达到95%以上。2003年,开始护理人员全面实施按职上岗,并实施了按职上岗各层人员岗位职责审核,这种“三管齐下”深化职业道德建设做法,收效明显,综合满意度91.1%,比上年度提高1.8%。2004年5月始,护理部成立了慢性伤口、造口护理专科门诊,负责全院造口、伤口以及失禁护理,并试行开展社区护理,为出院病人提供延续服务,达到良好的效果。
护理人才分层使用。2005年,进行护理人员人事改革,护理人员在定编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次使用。建立了分层次架构、准入制度、职责审核标准,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分层次护理的“金字塔”模式,护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素质明显提高。(注:直到2008年院本部学历构成: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护士总人数的百分比71.5%,较2005年提高18.1%。)。2006年,以病人需求为导向,注重行为规范,提升护理服务。开展了8次ICU联合查房;注重出院病人延续服务与家居护理,据统计全院病房护理总满意度达95.13%;编写了《护理工作核心制度》、《中山一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以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革落实到位,贯彻护理人才分层次使用机制,完成480名护理实习生带教工作,学生综合技能考核合格率100%,学生满意度达98.5%;护理部被省护理年会评为集体优胜奖。
设立专科护理制度。2007年,加强护理管理制度落实机制,编写《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制度》,使医院临床护士培训更趋规范化,完善和确立了专科护理委员会组织架构及职责,制定专科护理指引及规范;增设糖尿病、呼吸、静脉置管(PICC)专科护理门诊,建立专科护理查房机制,培养了一批专科护士,进一步开展与国内、外专科护理学术交流;试点推行“3-8”制小组排班,组织学习与病人沟通技巧,丰富患者健康教育讲座内容,促进护理工作再上台阶。全年病房护理满意度高达98.24%,护理纠纷下降28%;荣获全省三基理论和护理技能考核竞赛团体第一名;囊括广东省直三级医院护理技能选拔赛第一名、第二名;获省直属医院三基理论抽查成绩排名第一;方海云被评为市红十字会第五届南丁格尔式优秀护士。
2008年,应上级管理要求,采取专人专项质控以及小组长负责制,强化质控意识,大幅提升护理质量水平;组织晨间护理、生活护理及重病护理质量评比,加强基础重病护理质量;成立护理安全网络小组,开展“创优质护理服务品牌”活动,出台《护理安全指引》等多项指引和手册,充分调动护理人员主动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成立职业安全与护士维权工作委员会,维护护理人员的合法权益。首次开展专科护理专项培训,进一步规范静脉输液治疗和膀胱功能康复技术;继续全面实施分层次护理的工作模式,推广“3-8”排班制,该年度已有13个病区实行新的排班模式。
加强护理环节管理。2009年,以护理质量优质化管理理念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继续实施三线值班,推广APN排班(三班制,晚班基本实行双人值班),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注重护理环节管理,采用前瞻性管理模式替代传统经验式质控模式,建立“责任护士-组长/护长-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委员会”的三级管理架构,增强了护理人员“预防在先”护理安全意识;建立脱管及护理不良事件预防个案报告制度,构建护理缺陷分享文化,加强护理安全指引,使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率逐年下降,全院病房护理平均满意度为97.83%,同比增加0.53%。
护理成绩显著提高。以2008、2009两年为例,2008年,全院病房护理平均满意度(采用新计算方法)为93.34%,护理纠纷投诉同比大幅下降,确保了《广东省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中期评估工作取得良好成绩;另有2人被评为广东省护士岗位标兵,2人分获广东省护理小课的讲课比赛二、三等奖,外科护理教学小组被评为广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护理部荣获2008年广东省护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体优胜奖;主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护理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和《临床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正式出版。
2009年,有1人获得广州市南丁格尔优秀护士;1人获得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先进个人;1人获得广东省护理学会静脉输液技能比赛理论一等奖;2人获得广州市放射影像“显我风采”护理知识与技能比赛一等奖;2人获广州市首届孕妇学校授课及技能比赛二等奖;外科护理教学质量管理小组获评为2008年度广东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另外,成守珍获得首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三等奖和第一届广东省护理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人获得第一届广东省护理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3人获得广东省2009年护理学术年会护理论文交流优秀奖,医院获集体优胜奖;外科教学成果《分层次护理模式下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改革研究》,获2009年广东省护理学会首届科学进步奖三等奖,成为全省医院协会中二家获奖医院之一;外科《分阶段目标教学在分层次护理中的应用》,获得中山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五)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事关国计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重大举措。2005年,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关于“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以医院管理年活动督导为契机,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探索医院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定《中山一院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层层组织,狠抓落实。针对2005年8月23—25日,卫生部督导组来医院进行“医院管理年”活动督导检查,指出医院存在问题,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及医院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用严肃的态度开展深入整改。医院管理层通过端正办院方针,加强管理队伍的培训,切实解决收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采取科室自查、院内督导检查等有效、有力措施,向有关部门、科室共发出“整改通知”。这些不仅使医院抓住了彻底审视自我提高管理水平的大好机遇,也使得医院的医疗服务行为、医疗收费行为、药品招标采购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医德医风建设得到进一步推进,医患关系逐步趋于和谐等等,为探索医院科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夯实了根基。
2006年,将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与“八荣八耻”教育、纠风专项治理工作、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有机紧密结合,把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纳入工作重点。据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隶属广东省委宣传部) 2006年10月公布的《广东三级甲等医院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统计结果显示,医院在28家三甲医院中综合服务满意度名列第三。全年综合满意度达98.2%。2007年,以“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为契机,完善全面质量管理评价体系,以“五查”(自查、抽查、季查、不定时查、突击查)形式加强事中控制;发挥医疗质量委员会作用,加强事后监控。实现质控工作“全院性、全员性、全方位”。2008年,以开展“优质服务月”和以努力创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为契机,大力推动服务创新,巩固医院管理年活动成效。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2008广东三级甲等医院服务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医院在广州地区20家三甲医院中,综合满意度排名第二,尤其在受访者对医院价格感知的满意度评价中,满意度得分最高。2009年,积极开展“缩短平均住院日,提升医疗服务效能”和创建“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活动,不断提升医疗质量,健全长效科学管理机制。
精心部署,扎实推动医疗质量和安全持续改进,保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水平。具体工作有:(1)通过优化服务理念,提升主动服务意识,使医务人员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患者的意识,使行政后勤人员进一步树立起主动服务临床的意识。开展“微笑在窗口”活动,彰显医院“人性化”服务理念。在全院掀起争相追求实现“三好”目标(服务好、质量好、群众口碑好)的热潮。(2)以“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为切入点,积极提升管理效能。活动所取成效得到卫生部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在反馈会上高度评价医院为“三个扎实”,即“基础医疗管理扎实、护理管理工作扎实、急诊医师基本技能扎实”。为此,卫生部医政司主办的《医政工作简讯》[3]专门头条刊登介绍了医院的管理经验。
(3)以创建“全国百姓放心医院”为动力,促进医疗安全。以创建标准和患者安全目标为指引,共建患者安全质量保障体系,促进医院和谐健康持续发展。活动所取成效得到了中国医院协会创建全国百姓放心医院专家组的好评,对医院实施的患者安全措施、手卫生依从性、护理操作流程、管理、温馨提示等方面均给予了较高评价。2010年1月23日,在京召开的“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总结表彰大会上,医院被授予“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称号,王深明院长被授予“全国百姓放心医院优秀管理者”称号。(4)以“缩短平均住院日活动”为载体,积极提升服务效能。2009年,医院全年总体平均住院日11.3天。其中,院本部实现11天的目标。(5)积极配合卫生部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规范诊疗行为。2009年,医院被确定为卫生部病种质量管理的试点医院之一,承担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剔除术)和闭合性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的病种质量管理试点工作。
以医管年活动为契机,狠抓廉政与行风建设。新时期纠风廉政工作的重点,就是抓好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医药购销中的违纪违法行为,加强医生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确保患者医疗安全。以广东省开展行风评议为契机,规范医疗服务行为。2001年以来,医院制定和实施了《中山一院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方案》,医院党政工团负责人直接牵头参加行风评议工作协调小组,每周、每月均定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检查督促,并设立两个专用电话、七个专用意见箱,组织六个座谈会,派发调查问卷1 100份,收集意见229条,以广泛听取意见。同年9月10日,广东省医疗卫生单位行风评议团在检查中,肯定了医院在行风评议中取得的成绩。
2002年,医院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作为医院工作重点来抓。采取各种措施,宣传学习广东省中医院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并结合医院实际改进工作。根据省卫生厅的部署,认真落实行风建设“回头查”工作,抓紧改进行风评议遗留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以良好的评价顺利通过广东省行风评议回头查检查小组的检查。同时,把纠风工作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工作,各级领导签订责任状,进一步明确领导职责。制定和实施了《医疗纠纷预警和应急处理预案》[4]、《医疗差错和缺点判定标准》[5]、《医疗事故和差错处罚规定》[6]、《处理医疗事故预案》[7]、《防范医疗事故预案》[8]、《病历资料复印管理规定》[9]、《知情同意书管理规定》[10]、《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管理规定》[11]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医疗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收效明显,诊疗效率有所提高。医院在全省医疗机构的行风评议中被评为“满意”单位;2003年荣获广东省第八届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2005年以后,医院结合全国卫生系统纠正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和省卫生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全方位推进行风评议,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检查等多项督导,及时整改不足,深化各项举措,确保行评工作跃上新台阶,赢得了省直行评团的高度认可,被评定为省行风评议“满意”医院。2008年,医院结合民主评议行风回头查、治理商业贿赂、创建“平安医院”、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等工作,以开展优质服务月活动为载体,治本抓源,创新服务观念,不断完善医院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增强医院科学管理的生机与活力。统一部署,突出重点,继续推动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入开展。扎实开展行风评议“回头查”工作。在2008年10月,省直行评团到医院进行“回头查”时,充分肯定了医院的行风建设工作,并给予高度评价:“工作量上升,满意度上升,纠纷数下降,费用合理,文化先进,特色明显,成效显著”。
近十年,医院经过不懈努力,提升了医院管理、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医疗特色及临床科研教学方面的发展水平;特别是在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四年里,进一步推进了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取得了卫生主管部门满意、医院满意、患者满意、社会满意的“四满意”的良好效果,开创了科学管理的崭新局面。医院先后获得多项荣誉: 2001年,医院被评为“广东省百佳医院”;2004年被评为“香港人最信赖的中国内地医疗机构”;2005年,被评为广州市“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先进单位”;在卫生部2007年医院管理年活动督导检查中,我院以总分第一在广东省五家受督导单位中排名居首,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简报和《医院报》分别为此作了相关专题报道,并被评为全国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2008年被中国医药企业管理联合会、中国医疗质量监督委员会评为“全国十佳亲民医院”,王深明院长被评为“全国医德高尚救死扶伤”十佳优秀院长及2008年度中国医院“先声杯”优秀院长;在39健康网、《青年报》等多家媒体组织逾300万社会公众参与的评选活动中,医院连续三年(2007—2009年)被评选为“最受欢迎三甲医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