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8 溶血空斑实验
(Hemolytic plaque test)
【目的】
了解溶血空斑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原理】
溶血空斑试验又称为PFC(plague forming cell,PFC)测定技术,是一种体外检测抗体形成细胞的方法。
将一定量洗涤过的绵羊红细胞注射入小鼠腹腔,4天后将小鼠杀死,取脾脏制成脾细胞悬液,内含抗体形成细胞(PFC)。然后将脾细胞、绵羊红细胞,补体混合孵育。由于PFC所分泌的抗体和绵羊红血球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补体作用下可使红细胞溶解,于特制的小室内形成肉眼可见的溶血空斑。一个空斑即代表一个抗体形成细胞。
本实验可作为机体免疫状态的指标,研究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等特异指标。具有特异性高,筛检力强,可直接观察等特点。
【材料】
1.动物解剖器械、注射器(5m l)、平皿、中试管、小试管、乳头吸管、载物玻片、盖玻片、双面胶、微量加样器和离心机等。
2.试管、1ml吸管、毛细滴管。
3.载玻片、用双面胶条制成的小室。
4.石蜡盘、酒精灯。
5.微量加样器及枪头。
6.小鼠。
7. 5%和15%绵羊红细胞(SRBC)。
8.豚鼠新鲜血清——补体(经SRBC吸收过)。
9.含5%新生牛血清的Hanks液。
【方法】
1.免疫小鼠及脾细胞悬液的制备:用5%SRBC 0.4ml(约4×106个)注射入小鼠腹腔,4天后拉脱颈椎处死,取出脾脏放在已加入6mlHanks液的平皿中,用100目的不锈钢网研磨后,经尼龙布过滤放入试管中,1000r/min离心5min,洗2次。将沉淀的脾细胞重悬Hanks液中,细胞计数并配成1×107/ml细胞浓度。
2.补体制备:新鲜豚鼠血清,经绵羊红细胞吸收后,用Hanks液配成1∶6~1∶8浓度。
3.绵羊红细胞(SRBC)制备:取脱纤维SRBC,用生理盐水洗3次,(每次1500r/min,10min)最后一次要2500r/min,15min,取压积SRBC配成15%的SRBC悬液。
4.制作小室:取无脂载玻片(75mm×25mm),平置桌面上。用双面胶带在载玻片两端和中间各粘一条,然后再覆盖上同样的载玻片,即形成两个小室。将此双层玻片的一侧长边浸入融化的石腊池中以封闭小室的一边(无需浸入过深,以能封闭小室边缘为准)。
5.小室灌注细胞悬液:取1×107/ml脾细胞50μl,15%SRBC 50μl,1∶6~1∶8补体50μl,Hanks液250μl,混匀,用微量加样器将混合液注入事先制备好的小室中(每小室100μl),然后以石蜡封口,放37℃温箱1~1.5h,取出观察结果。
【结果】
进行空斑计数,可肉眼直接观察或借助放大镜。计算1×106个脾细胞所含空斑数,即抗体形成细胞数。
【注意事项】
1.载物玻片、盖玻片必须洁净。
2.绵羊红细胞及补体要保持新鲜。
3.双面胶与盖玻片之间不要留有缝隙。
4.加样时勿产生气泡,勿使液体外溢。
5.小室边缘须用石蜡封严。
6.放37℃温箱培养时必须放平,不可倾斜。
7.观察空斑应注意与气泡区别。
【思考题】
1.PFC实质是什么细胞?
2.简述溶血空斑实验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3.在本实验中,绵羊红细胞有什么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