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9 补体结合实验
(Complement fixation reaction)
【目的】
了解补体结合反应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
补体结合实验是根据抗原-抗体复合物能吸附(固定)并激活补体的特性,用一定量的补体和致敏红细胞来检查抗原、抗体间有无特异性结合的一类实验。该实验包括待检系统和指示系统,有5种成分参与反应,包括抗原、抗体、补体、羊红细胞和溶血素。待检系统与指示系统竞争补体系统,先加入待检系统,使其获得优先结合补体的机会。若待检系统中存在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则抗原与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后可结合补体;再加入指示系统时,因为已无游离的补体而不出现溶血,此为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若待检系统中不存在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将会有游离补体参与指示系统的反应,最终出现溶血,此为补体结合试验阴性。本方法主要用于某些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材料】
1.乙型脑炎病毒抗原。
2.乙型脑炎病人血清(56℃30min灭活,1∶50稀释)。
3.补体(豚鼠新鲜血清)。
4. 1%绵羊红细胞。
5.溶血素。
6.其他:生理盐水、试管、吸管。
【方法】
1.取试管5支,依次标明顺序。
表19-1 补体结合试验(单位: m l)
2.按表所示依次加入病人血清、抗原、补体、生理盐水并摇匀。
3.放37℃水浴箱中30min。
4.取出加入溶血素和羊红细胞,摇匀。
5.再放入37℃水浴箱中水浴30min,取出观察结果。
【结果】
试管内液体混浊呈浅红色为不溶血。
1.管内液体透明呈红色为溶血。
2.第2、3、4管为对照管均应发生溶血,第5管为羊红细胞对照不应溶血。凡第1管红细胞发生溶血者为补体结合反应阴性,而不溶血者为阳性。
【注意事项】
1.为防止产生抗补体,要求所有反应成分均不能被细菌污染,血标本应立即分离血清,及时操作或冰冻保存。
2.所有的试管、吸管等玻璃仪器必须十分洁净。
3.每次试验前各成分(除待测抗原或抗体)必须通过预备试验来确定各成分的使用量(滴定效价),配制成规定的浓度使用,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思考题】
补体系统在机体是如何发挥抗感染作用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