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总补体活性测定

总补体活性测定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测定管透光率应为40%,否则应予调整。如pH值升高,离子强度增强,使补体的溶血活性下降。因此,在进行该项试验时对反应的各个环节应严格控制。

实验20 总补体活性测定

(The total complement activity assay)

【目的】

掌握总补体活性测定的操作过程、结果判断及补体含量的计算。

【原理】

补体能使溶血素(抗绵羊红细胞抗体)致敏的绵羊红细胞(SRBC)发生溶血,当致敏的绵羊红细胞浓度恒定时,溶血程度与补体含量和活性呈正比例关系。因此,将新鲜待检血清做不同稀释后,与致敏红细胞反应,测定溶血程度,根据溶血程度判断受检血清中的总补体活性,以50%溶血时的最小血清量为判定终点,可测知补体总溶血活性。

补体溶血实验常用的方法为50%溶血实验,而且50%溶血判断结果要比100%溶血灵敏、准确。即引起50%溶血所需要的最小补体量,以CH50U/ml表示。在观察补体量与溶血百分率关系的试验中,发现两者在坐标纸上呈“S”形曲线关系(图20-1),但在30%~70%溶血范围内几乎呈直线,在此范围内能敏感地反映补体量的差异,因此以50%溶血判定作为终点,可以提高测定的敏感性。

【材料】

1. 1%致敏SRBC,即溶血素(抗SRBC抗体)致敏的SRBC。

2. 2%绵羊红胞悬液。采用新鲜脱纤维羊血。先将抗凝血液1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加10倍量生理盐水并用毛细管吸吹混匀,1000r/min离心10min,再弃去上清液,如此用生理盐水洗2次,第3次2000r/min 5min,取压积红细胞用缓冲液配成2%绵羊红胞悬液。

(1)为了使2%细胞悬液标准化,吸取0.2ml 2%绵羊红细胞悬液加入5ml缓冲液充分混匀后置光径1cm比色杯中,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42nm测定其透光率,用缓冲液作空白对照,校正透光率至100%。测定管透光率应为40%,否则应予调整。因红细胞易于下沉,每次应用前需充分摇匀,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自制溶血素:在使用前应先滴定其效价,然后再稀释成2单位溶血素。

(3)致敏绵羊红细胞:按实验所需量取2%绵羊红细胞加等量2单位溶血素,混匀后置37℃水浴10min。

3. 50%溶血标准管配置:

(1) 2%血红素溶液: 2%SRBC10ml加入10ml刻度离心管中,2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液,加蒸馏水至9.5ml处,使其全部溶血,再加0.5ml 17%NaCl缓冲液使之成等渗溶液,并加入少量NaN3,置冰箱保存备用。

17%NaCl缓冲液配方:

NaCl      17g  

Na2HPO4     1.13g  

KH2PO4     0.27g 

ddH2O      100ml  

(2)取2%血红素0.1ml加2%SRBC0.1ml,再加入生理盐水0.8ml,2000r/min离心5min,上清液作为50%溶血标准管,供当天使用。

3.待检血清,或用新鲜豚鼠血清。

4.生理盐水。

5.水浴箱、小试管、吸管等。

【方法】

1.取洁净小试管7支排于试管架上,并标以管号。

2.稀释血清,将待测血清或豚鼠血清用生理盐水做1∶10,1∶20,1∶40稀释。

3.第一管加1∶10血清0.5ml,第2管加1∶20血清0.5ml,3-7管加1∶40血清,加量见下表。

4.每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表20-1)。

表20-1 CH50测定操作法

img28

5.加1%致敏SRBC,每管0.4ml。

6. 37℃水浴30min。

7. 1000r/min离心5min,与50%溶血标准管比较,判定结果。

【结果】

上述各检测试验管分别与50%溶血标准管以肉眼观察比较。待测血清中的最少量补体仍能产生50%溶血的试验管,为该血清50%溶血的补体含量。补体的含量用下式计算,以单位(U)表示。

img29

本次实验与50%溶血标准管对照后判定为第5管,结果:

img30

【注意事项】

1.待检血清标本应无溶血、无乳糜、无污染。

2.缓冲液、致敏SRBC均应新鲜配制,缓冲液若被细菌污染,会导致自发溶血。

3.待检血清标本必须新鲜,如室温放置2h以上,会使补体活性下降。

4.实验所用玻璃器皿一定要清洁,酸碱均能影响测定的准确性。

5.测定需在0~4℃进行,试管需预冷,可保持补体活性。

img31

图20-1 CH50测定

6.补体的溶血活性与反应体系的pH值、离子强度、钙镁离子量、绵羊红细胞浓度及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均有一定关系。如pH值升高,离子强度增强,使补体的溶血活性下降。红细胞浓度增加,使50%溶血所需的补体量增加。因此,在进行该项试验时对反应的各个环节应严格控制。

【临床意义】

1.患有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如风湿热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伤寒、Reiter综合征和多发性结节炎)、癌肿、骨髓瘤等时,常可见补体含量增高。

2.低补体血症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SLE活动期、RA、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思考题】

1.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时,患者的血清补体水平为什么会低下?

2.在急性炎症、感染、组织损伤时患者血清补体水平为什么会增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