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心功能不全
学习目标
掌握:心功能不全的概念、发生机制;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及机制。
熟悉:熟悉心功能不全的原因、诱因、代偿方式及意义。
了解:心功能不全的分类和防治原则。
案例引导
病例1
患者,女性,37岁,农民。10年前曾先后出现右膝关节、肩及左臂关节疼痛伴红肿,经治疗(用药不详)痊愈。近3个月来出现活动后心悸、胸闷,同时伴有咳嗽及痰中带血。1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水肿,心悸、气促较前加重,夜间平卧后即感气喘、胸闷难受,坐起后感觉好转。近十天来因感冒,上述症状进一步加重而入院。
体格检查 T 38℃,P 123次/min,R 25次/min,BP 16/10.7kPa(120/80 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半坐位。双侧扁桃体Ⅰ0肿大。颈静脉怒张。两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心界扩大,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腹部膨隆,肝大,在锁骨中线肋下5cm,有压痛,质地中等硬度,脾肋下3cm。双下肢水肿。
问题:1.本病例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
2.引起心功能不全的诱因有哪些?该患者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和机制是什么?
3.该患者的心率为什么会加快?有何利弊?
4.该患者为什么夜间平卧后即感气喘、胸闷?为什么坐起来后感觉好转?
5.该患者为什么有颈静脉怒张、肝脾大?
6.该患者出现水肿的机制是什么?
病例2
患者,女性,39岁。幼时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入院治疗史,具体治疗过程不详。5年前发现心房纤颤,近年来逐渐加重,1年前在上坡或登楼梯时感到头晕、心悸、气促,休息后好转。最近症状进一步恶化,2周来有时夜晚入睡后感到胸闷而惊醒,并坐起喘气和咳嗽,3d前因感冒引起气促加重。
体格检查 T 37℃,P 56次/min,R 28次/min,BP 16/10.7kPa(120/80 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半坐位。重病容,口唇和指端紫绀,颈静脉怒张。两肺底可闻湿性啰音。心尖抬举性搏动,心率115次/min,心音强弱不等,节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肝在肋缘下6cm,有压痛。双下肢水肿,腹水征(+)。
问题:1.该患者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2.心功能不全有哪些分类?该患者属于哪一类型心力衰竭?其依据是什么?
3.该患者出现了哪种类型的心肌肥大?有何意义?为什么最终导致心功能不全?
4.该患者有无紫绀?为什么?
5.该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泵器官。在生理条件下,心脏的泵血量能够适应机体不同水平的代谢需求,表现为心输出量可随机体代谢率的升高而增加,故心脏具有储备能力。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的舒缩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即泵血功能降低,以致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求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称为心功能不全(cardiac insufficiency)。心功能不全包括代偿阶段和失代偿阶段。在代偿阶段,患者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而失代偿阶段,患者有心输出量减少和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的症状和体征,此阶段也称为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区别,在临床实践中两者往往通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