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常见小儿手术麻醉与配合
一、麻醉的分类
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指麻醉药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进入意识消失的一种状态。理想全麻是在不严重干扰机体生理功能的情况下,达到意识消失,镇痛完善,肌肉松弛,神经反射迟钝的状态,这种抑制是可逆的或可控的,手术完毕患者逐渐清醒,不留任何后遗症。全麻可分为吸入全身麻醉、静脉全身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基础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也称部位麻醉,是指应用药物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的感觉神经传导,患者神志清醒,运动神经保持完好或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被阻滞状态,这种阻滞应完全可逆,不产生组织损害。(常用的局部麻醉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静脉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等)
麻醉前的准备:麻醉前的准备主要是为了了解麻醉方法,安抚患者,消除或减轻患者对麻醉与手术产生的恐惧和紧张心理,以减少麻醉并发症,利于麻醉的诱导与维持,减少麻醉意外的发生。其中包括:
术前探视:按照围手术期护理的要求进行术前探视,介绍麻醉方法、麻醉时的体位、麻醉清醒后的感觉等,让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准备实施的麻醉方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以取得患者的合作,消除患者家属及患者对麻醉的恐惧感与不安心理。同时告诫患者家属术前禁食禁水的原因,去除义齿,不要带贵重物品进入手术室。在儿童住院围手术期进行术前访视,将麻醉方法、麻醉清醒后的吵闹和配合等介绍给患儿家长,取得患儿家长理解。
麻醉前给药:目的是使患者情绪安定,减少麻醉意外,降低基础代谢,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常用药物有两类:①镇静镇痛药:地西泮、苯巴比妥钠、哌替啶、吗啡等。②抗胆碱药:东莨菪碱、阿托品。
二、全麻的护理配合及注意事项
吸入和静脉麻醉都属于全麻,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都有一定时间的诱导期。由于诱导期用药剂量大,机体状态的变化及麻醉药对心血管的作用影响剧烈,易出现躁动、喉痉挛等并发症。因此,做好全麻患者的护理很重要。
应让患者了解麻醉方式,给患者及较大患儿心理支持,帮助减轻恐惧感。
(1)去除患者金属饰物,提醒麻醉医生检查患者口腔内有无松动的牙齿、义齿等。
(2)建立静脉通道,连接输液用的三通接头,以有利于静脉给药。
(3)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准备好急救药和器材。
(4)束缚,固定患者四肢,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甚至造成四肢骨折。
(5)麻醉诱导及插管时,在床旁看护,密切注视插管情况,随时准备抢救,直至套管固定,接上呼吸机。
(6)麻醉诱导或苏醒时,关闭手术间门,停止不必要的交谈,保持室内安静。
(7)全麻过程中,注意保障患者权益和舒适,避免难受或受伤。
麻醉护士可协助麻醉医生备齐物品,如气管导管、喉镜、牙垫、插管钳、润滑剂、喷雾器等,剪好固定胶布。若全麻插管仅有一名麻醉医生时,麻醉护士或手术巡回护士应协助麻醉医生静脉给药,固定气管导管及牙垫。
三、椎管内麻醉的护理配合
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硬脊膜外腔神经阻滞都属于椎管内麻醉。其护理及配合:协助摆放麻醉体位,并在床旁照看,防止坠床。穿刺时应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呼吸及脉搏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告知麻醉医生。穿刺完毕,协助患者恢复仰卧。用束缚带固定患者四肢,防止坠床。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可引起全脊髓麻醉;穿刺误入血管内可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出现并发症,因此,应树立麻醉前先建立静脉通道后穿刺的概念,以保证意外情况下液体能及时输入,保证抢救用药通路,能快速配合麻醉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血压的变化等。
四、常用局部麻醉药
常用局麻药有普鲁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等。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①中毒反应:轻者出现精神紧张,面部肌肉抽搐,多语不安,判断力一时减退,心悸脉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重者出现谵妄,肌肉抽动,皮肤发绀,血压稍下降,脉率减慢,周围循环迟滞,出冷汗,昏睡及深度昏迷,处理不及时呼吸抑制或停止,循环衰竭及心跳停。②过敏反应:罕见。酯类局麻药(普鲁卡因、丁卡因)的发生机会相对较多,因此术前需进行皮内敏感试验。典型的过敏反应是使用很少量的局麻药后出现荨麻疹、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以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可危及病人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