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血气不分混而遂结之病

血气不分混而遂结之病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血气分而不混,行而不阻也。大抵血气如此,不欲相混。混则为阻,阻则成结,结则无所去还,故隐起于皮肤之中,遂为疣病。故而,气血的调和于人体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如果气血相混,杂而不分,那么就会出现气血阻滞,结而不去,留阻于皮肤经络间,致生疣病。气与血之间,一为阳,一为阴,气行血随,贵在分而不混,行而不阻,通畅无碍。气血相互调和、有条不紊,才能维持人体的平秘之态。

六、血气不分混而遂结之病

【原文】 轻清圆健者为天,故首象天;重浊方厚者为地,故足象地;飘腾往来者为云,故气象云;过流循环者为水,故血象水。天降地升,云腾水流,各宜其性,故万物生无穷;阳平阴秘,气行血随,各得其调,故百骸理而有余。反此则天地不降升,云水不腾流,各不宜其性矣;反此则阴阳不平秘,气血不行随,各不得其调矣。故曰人身者小天地也。《难经》曰:“血为荣,气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此血气分而不混,行而不阻也。明矣!故如云腾水流之不相杂也。大抵血气如此,不欲相混。混则为阻,阻则成结,结则无所去还,故隐起于皮肤之中,遂为疣病。然各随经络而见。疣病自上眼睫而起者,乃手少阴心脉、足厥阴肝脉血气混结而成也……

【阐释】 此段论血气不分混而遂结之病。上两处一论血之病,一论气之病,此处则论气血合病。

文中首先以天、地、云、水作譬喻,阐述了人体阴阳气血调和,流通无碍的重要性。作者引述《内经》之理,宗易学取象之法,以“人身者小天地”观点为出发点,认为头首象天,足部象地,以应天圆地方之理;气象飘腾往来的云,血象流动循环的水,气血调和即如云腾水流。在自然界,只有天降地升、云腾水流,万物才能生化无穷;在人体,只有阴平阳秘、气行血随、相互调和,才能“百骸理而有余”。这是天地之性,也是人体之性。调和之性是自然界普遍的法则,同样也是人体生理的法则。若违背了调和之性,在自然界则天地不升降、云水不腾流,在人体则阴阳不平秘、气血不行随,失去调和之性,陷入“死机”。故而,气血的调和于人体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

作者以天地取象论人体阴阳气血关系之后,开始进一步深入论述了气血的生理病理。《难经》以“血为荣,气为卫”,“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倪氏则顺此而进行解释:血与气当分而不混,流通才能无阻碍。如果气血相混,杂而不分,那么就会出现气血阻滞,结而不去,留阻于皮肤经络间,致生疣病。根据气血阻结部位的不同,疣病也会在不同部位出现,出现在上眼睑的是手少阴心脉与足厥阴肝脉血气的混结。

在此段,作者充分表述了其重视气血调和的学术观点,认为天地万物、人体百骸的常态最重要的就是要适宜调和之性。气与血之间,一为阳,一为阴,气行血随,贵在分而不混,行而不阻,通畅无碍。气血相互调和、有条不紊,才能维持人体的平秘之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