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方中以防风、羌活疏风止痛,为君药;姜制半夏、姜制南星燥湿化痰,湿痰去则清窍利,头目昏朦胀痛可痊,为臣药;北细辛、川芎祛风止痛,黄芩合诸祛风药清利头目,白术健脾燥湿以绝生痰之源,四味合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为使药。
(一)防风羌活汤(《审视瑶函》)
【组成】 防风(9克) 川羌活(9克) 半夏(姜制)(9克) 黄芩(酒洗)(9克) 南星(姜制)(9克) 北细辛(3克) 白术(土炒)(9克) 甘草(炙)(9克) 川芎(9克)各等分
【用法】 锉剂,白水二钟,煎至八分,去滓,热服。
【功用】 燥湿化痰,祛风止痛。
【主治】 眉棱骨痛,目珠胀痛,或兼头痛昏朦,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淡苔白腻,脉浮滑或弦滑。
【方解】 本方所治之证乃风痰上扰所致。脾虚运化不足,湿邪及津液停聚酿生痰湿,或外感风邪,风邪挟痰上扰于头目,清窍不利,经脉不通,故见眉棱骨痛,目珠胀痛,头痛昏朦;痰停中焦,胃气失和,故见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淡苔白腻,脉浮滑或弦滑亦为风痰之征。治当燥湿化痰,祛风止痛。方中以防风、羌活疏风止痛,为君药;姜制半夏、姜制南星燥湿化痰,湿痰去则清窍利,头目昏朦胀痛可痊,为臣药;北细辛、川芎祛风止痛,黄芩合诸祛风药清利头目,白术健脾燥湿以绝生痰之源,四味合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以凑燥湿化痰、祛风止痛之功。
【运用】 本方用于风痰上扰之证、以眉棱骨痛,目珠胀痛或兼头痛昏朦为证治要点,眼科眉棱骨痛、青风内障等病及内科头痛、眩晕等见风痰征象者可加减运用。
【方歌】
防风羌活北细辛,星夏白术芎草芩。
燥湿化痰止风痛,头眼疼痛服之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