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怎样了解骨折病人的躯体功能

怎样了解骨折病人的躯体功能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骨折后,由于肢体运动减少,常常发生肌肉萎缩及肌肉力量下降。握力主要反映手腕部屈肌肌力,正常值约为体重的50%。假性长度指从肚脐到内踝间的距离,真性长度是用皮尺测量髂前上棘通过髌骨中点至内踝(最高点)的距离。大腿长度是指从髂前上棘到膝关节内侧间隙的距离。外力作用于病人破坏原有的平衡后,病人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姿势来维持新的平衡。下肢功能评估的重点是评估步行、负重等功能。

(十六)怎样了解骨折病人的躯体功能?

1.关节活动度

可以使用量角器测量关节活动范围。一是检查病人主动活动时的主动关节活动范围,让病人完成指定方向的活动,患肢、健肢可以同时做,以对比活动受限情况。二是检查病人完全放松时,由外力作用完成的被动关节活动范围。一般先检查主动关节活动范围,如果正常就不必检查被动关节活动范围。如果两者差别过大,可能是由于神经损伤和肌肉力量不足的缘故。检查手指对指活动度时,也可通过测量两指间的距离来衡量活动度。

2.肌肉力量

骨折后,由于肢体运动减少,常常发生肌肉萎缩及肌肉力量下降。肌肉力量检查,是判断肌肉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检查时让肢体完成某一指定方向的活动,注意患肢与健肢对比,查看能否完成及完成的难易程度。例如,健肢可在绑沙袋、抗阻力等情况下完成,而患肢完成速度可能较慢、较费力。

对于手部肌肉力量的检查,可以通过检查握力及手指捏力完成。

1)握力检查

握力主要反映手腕部屈肌肌力,正常值约为体重的50%。可以使用握力计测握力。握力正常值一般用握力指数来表示。

握力指数=手握力(kg)/体重(kg)×100%

正常握力指数应大于50%。检查时病人取坐位,连续3次用力握握力计,双手交替测量,健侧手数据用来进行比较。

2)捏力检查

捏力主要反映拇指对指能力,可以使用标准捏力计检查,也可以通过指捏物体如木棒、纸张、钥匙等,注意与健侧对比。手捏方式通常有掌捏(拇指指尖对食指指尖)、侧捏(拇指对食指侧面)、三点捏(拇指指尖对食指、中指指尖)(图3-1)。

3.肢体周径和长度测量

1)肢体周径

img7

图3-1 手捏的不同方式

为判断骨折肢体早期的肿胀及后期的萎缩,必须对肢体周径进行测量,测量时须选择两侧肢体相对应的部位。测量时用无弹性的皮尺环绕肢体已确定的部位一周,读取刻度数值,注意患肢和健肢同时测量,以便进行对比,并记录测量的日期,随访后可对比治疗前、后疗效。测量上臂时,最常取尺骨鹰嘴上方10cm处;测量前臂时,最常取尺骨鹰嘴下方10 cm处。测量大腿周径时,最常取髌骨上方10cm处;测量小腿周径时,最常取髌骨下方10cm处。

2)肢体长度

下肢骨折易发生肢体长度的改变,因此需要进行肢体长度的测量。下肢长度有真性长度和假性长度之分。假性长度指从肚脐到内踝间的距离,真性长度是用皮尺测量髂前上棘通过髌骨中点至内踝(最高点)的距离。测量时可以直接测量整个下肢长度,也可以分段测量大腿长度和小腿长度。大腿长度是指从髂前上棘到膝关节内侧间隙的距离。小腿长度是指从膝关节内侧间隙到内踝最高点的距离。

4.平衡功能

站立位平衡能力,是病人安全步行的前提。平衡包括以下几方面。

1)静态平衡

病人坐位或站位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某一静态姿势,能自身控制并调整身体平衡。

2)自动态平衡

病人在自身重心移动而无外力作用下,能自身控制并调整身体平衡。

3)动态平衡

外力作用于病人破坏原有的平衡后,病人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姿势来维持新的平衡。只有在达到了自动态平衡后,病人才能进行步行训练。

5.下肢功能评估

下肢功能评估的重点是评估步行、负重等功能。常见骨折后步行方式包括助行架步行、双腋拐步行、单腋拐步行、手拐步行等。步行能力还包括步行速度及步行距离。可以测量10m步行所需的时间,做好记录方便以后进行疗效对比。负重能力可以使用地秤直接测量。

6.步态评估

下肢骨折后由于疼痛、患肢负重能力减退等原因,步行时可能会出现跛行,患肢支撑时间较健肢短。同时还可以观察病人步行时身体是不是一条直线,有无偏斜,有没有仰胸凸腹,有没有身子左右摇摆,有没有用手用力抵住膝关节,有没有足下垂等。

7.心肺功能了解

对长期卧床者,尤其是老年病人还要注意了解其心、肺功能。

8.肌电图检查

对于合并神经损伤的病人还应进行肌电图的检查,明确损伤部位和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