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检查的基本原则

检查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已研制出一些相应检查技术,可以保护患者在MR检查期间免受感应电流的损害。结果表明,带有非铁磁性或弱铁磁性植入物的患者接受MR检查可能是安全的,相关磁场干扰不足以使之发生移位。MR检查时金属植入物的移位是引起患者损伤的根本原因,所以,检查前的评估极其重要。很明显,带有铁磁性物体的患者使用0.2T与使用9.4TMRI进行检查具有的风险不同。

第一节 MR检查的基本原则

由于生物体内铁磁性植入物、材料或装置在强磁场中有移位的危险,这类患者可能禁忌MR检查。金属异物的存在还会导致诸如感应电流(在导体材料内)、过度产热等危险,以及因之产生的图像伪影可能被误认为病变等问题,MR检查前必须向检查科室声明。

导电材料或装置,如门控导线、内置金属性导管、导丝、表面断裂的线圈、某些颈部固定装置、人工耳蜗、灌注泵或者生理监护仪的不恰当使用等产生的感应电流,均有导致MR检查患者受到意外损伤的潜在危险。现已研制出一些相应检查技术,可以保护患者在MR检查期间免受感应电流的损害。

目前已采用离体检测技术,对不同规格、不同形状、不同金属含量的植入物、材料及装置在MR检查时导致的温度上升进行研究评价。多项研究表明,在MR检查过程中较小“惰性”金属植入物(如非电激发的)只有很小温度变化,因此带有此类“惰性”金属植入物的患者,做MR检查时产生的热量一般来说不会引起很大危害。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带有“惰性”金属植入物或设备的患者由于过度产热而引起严重损伤的报道,除非这些植入物较长或者形成一个导电闭合回路。事实上,据Dempsey等的研究,产热往往是植入物形成了共振性的导电回路或延长的导线形成了共振性天线所致。此外,Ⅰ、Ⅱ、Ⅲ度灼伤的发生,可能与使用制造商不推荐使用的导电装置有关。

金属植入物、材料及设备所致伪影很容易在MRI图像上识别。金属物体造成的伪影和图像失真,很大程度上是局部磁场因频率与相位互相干扰而中断引起的,而后者对于图像的建立非常关键。MRI图像伪影中的相对数量取决于植入物的磁敏感性、数量、形状、方向及其位置,以及成像技术(如特殊脉冲序列)和图像后处理的方法。患者体内金属物体产生的MRI伪影典型表现为图像局部变形或信号缺失。在一些病例中,信号缺失的附近可以看到信号增强区域。

许多研究者通过检测偏转力、横向引力、旋转力或其他与MRI磁场有关的相互作用力,对植入物、材料、装置的磁场干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带有非铁磁性或弱铁磁性植入物的患者接受MR检查可能是安全的,相关磁场干扰不足以使之发生移位。一个预期要植入体内的物体可能会影响MR检查的安全,因此,在进行人工假体植入时,必须考虑此问题。

在患者进入MRI环境或做MR检查之前,应当采用离体技术对其植入物、材料及设备(尤其是组成成分不明者)进行评价。据此可以判定物体的有关磁敏感性,以便对其暴露于MRI环境有无发生危险可能性作出有力判定。MR检查时金属植入物的移位是引起患者损伤的根本原因,所以,检查前的评估极其重要。

体内有金属性物体的患者接受MR检查时,发生危险的影响因素包括磁场强度、物体的磁敏感性、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自然位置与方位、保护机制的存在(如纤维组织、骨骼、组织缝合等)及物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等。带有铁磁性物体的患者在做MR检查或进入MRI环境前,应当仔细考虑上述因素。尤为重要的是,必须考虑到金属性物体是否位于身体潜在危险部位,如靠近中枢神经、血管或某些软组织结构,因为这些部位金属性物体的移位均可造成患者严重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带有较强铁磁性装置或植入物的患者进行MRI扫描可能是安全的,因为有足够的固定力量使之位于原位而不移位。这种情况也可作为准备体内应用金属性植入物或装置的参考。例如,一种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介入性螺钉,将其固定于患者的骨骼内,即使暴露于1.5TMRI系统中,也不会致其松动。

目前,低场(≤0.2T)或高场(9.4T)MRI系统都已应用于临床和科学研究。考虑到对大多数金属物体的磁场干扰评价都是在1.5T磁场中进行,所以,应用更高或更低场强MRI进行检查时,对带有金属性植入物患者提供的有关安全信息可能会有相应的改变与修改。也就是说,MR检查的安全建议应该根据MRI静磁场场强及其他方面来作相应的调整,而不应一成不变、生搬硬套。很明显,带有铁磁性物体的患者使用0.2T与使用9.4TMRI进行检查具有的风险不同。

虽然作者非常努力地提供了一些植入物、材料、设备、物体的丰富而准确的安全性信息,但仍有很多其他植入物、材料、设备、物体做MR检查时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价。因此,为确保患者在MRI环境中的安全性,MRI科室工作人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带有金属性物体的患者只有先进行安全测试并认为是安全的才能进行MR检查。关于是否允许其他带有金属植入物或装置的个人进入MRI环境,也应遵循类似的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