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化的社会学理论

老化的社会学理论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化的社会学理论主要是研究、了解及解释社会互动、社会期待、社会制度与社会价值对老化过程适应的影响。老化的社会学理论有隐退理论、活跃理论、次文化理论、持续理论等。在老化的社会学理论中,影响老化的因素有人格特征、家庭、教育程度、社区规范、角色适应、家庭设施、文化与政治经济状况等。不同的社会背景对老年人的角色期望与行为规范也有所不同。

三、老化的社会学理论

老化的社会学理论主要是研究、了解及解释社会互动、社会期待、社会制度与社会价值对老化过程适应的影响。其研究的内容有影响老化的因素,包括人格特征、家庭、教育程度、社区规范、角色扮演、文化与政治经济状况等。老化的社会学理论有隐退理论、活跃理论、次文化理论、持续理论等。

(一)隐退理论

隐退理论(disengagement theory)是E.Cumming和W.Henry于1961年提出的,该理论指出老年人从社会角色与社会系统中隐退,是成功老化必须经历的人生过程,也是一种有制度、有秩序、平稳的权利与义务地转移。这个过程是促进社会进步、安定、祥和的完善途径,也是人类生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道理。该过程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规律性,不会因为个人意愿而改变,而且老年人应希望隐退并感到愉快。该理论主张社会平衡状态的维持决定于社会与老年人退出互相作用所形成的彼此有益的过程。此理论可以用来协助老年人适应退休后所面临的种种心理问题和社会家庭问题。

(二)角色理论

角色(role)是指个人在社会上扮演社会期待的行为模式。人在一生中不同的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出生时,只扮演第一角色(子女),随着年龄的增长,扮演的角色也在增多,如扮演学生、职员、丈夫或妻子、父母等,由于角色性质的不同,表现的行为也不同。在退休前,一个人的成熟社会化行为主要是功能性角色。如为人父母、职员或教师、领导等,社会对个人的期待较重视工作能力与责任;因此,个人的表现较偏向积极进取的行为模式。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功能性角色逐渐由情感性角色取代,如退休后就退出了职业角色,老年人的行为特点则逐渐变为保守谦和。老年人若能对角色理论有所认识,并对角色改变的自然过程有所认知并接受,将有助于其对老年生活的适应。

(三)持续理论

Neugarten等人于1968年提出持续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及行为特征是由环境影响与社会增强结果所塑造出来的。人的人格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地动态改变,持续理论较偏向行为论的观点,如个体能适时改变人格,适应人生不同阶段的生活,则能较成功地适应老化过程。

(四)活跃理论

Havighurst等提出了活跃理论。认为老年人因年龄大而失去原有角色功能,会使老年人失去生活的信心与意义。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需求,不会因为生理、心理及身体健康状况的改变而改变,一个人到年老时仍然期望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中年生活状态,维持原有角色功能,以证明自己仍未衰老。如果能让老年人有机会参与自己有兴趣的一些非正式社会活动,会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状态,增强生活的自信心,而不会觉得自己老而无用,他们对晚年生活的满意度就会增加,从而能自如地适应老年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存质量。

(五)次文化理论

Rose于1962年提出次文化理论。认为老年人在社会团体中是一群非主流人群,他们有自己特有的文化特质,就像少数民族拥有不同于主流人群的生活信念、习俗、价值观及道德规范,自成一个次文化团体。在老年人的次文化团体中,个人社会地位的认定由过去的职业、教育程度或经济收入转移至健康状态或患病情形。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该类次文化团体也随之壮大,许多相关的组织也随之设立,如我国的老年大学、老年社团等。有研究指出,同一层次的文化团体中,群体间的相互支持和认同与适应老化过程有正向关系,可促使老年人充实晚年生活。

(六)年龄阶层理论

Riley等提出了年龄阶层理论,把人群按一定年龄间隔分成不同的年龄阶层,认为老年人的人格与行为特点是一种群体相互影响的社会化结果。同一年代出生的人不仅具有相似的年龄,而且拥有相似的社会经历及生理、心理特点;不同年龄层群体对历史会有不同的感受;社会可根据不同的年龄及其所属的角色被分为不同的阶层;社会不断地变化,各年龄阶层的人群以及他们的角色也一样不断地变化;人的老化与社会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呈动态的。老年人是社会团体中的一个年龄阶层,因此同一年龄阶层的老年人之间会相互影响其老年社会化过程,使得老人群体间拥有某些特定的普遍性行为模式。

(七)社会环境适应理论

社会环境适应理论认为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会塑造出不同人格与行为特点的老年人群。除生理遗传特点与群体之间相互影响外,环境也是影响人类人格社会化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当环境改变时,人类为适应环境需求,会激发出许多潜能,以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老年人为适应生理、心理及社会的改变会产生出老年团体特有的行为特点,各老人团体的行为模式特点会因环境不同而各具特色。

在老化的社会学理论中,影响老化的因素有人格特征、家庭、教育程度、社区规范、角色适应、家庭设施、文化与政治经济状况等。不同的社会背景对老年人的角色期望与行为规范也有所不同。因此,照顾老年人时,要能充分收集并了解其基本资料与成长文化背景,才能拟订完善且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在护理老年人时,不仅要知道老化的相关理论,还必须了解不同理论是以不同角度以及不同老年人群来研究、了解影响老年行为表现模式的因素与原因。要求从“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人”这个角度看待老年人,以及了解老年人生活的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应用社会学理论帮助老年人适应晚年生活,例如应用活跃理论、隐退理论和持续理论来评估老年人的应对机制,计划干预措施,以促进老年人适应健康的生活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