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的不良健康行为有哪些

大学生的不良健康行为有哪些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健康相关行为是指人类个体及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按照行为者对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可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大类。不良生活方式与肥胖、心血管系统疾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A型行为又叫“冠心病易发性行为”。现有证据表明,在A型行为中有害的心理因素是“愤怒”和“敌对”。

二、健康相关行为

健康相关行为(health related behavior)是指人类个体及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按照行为者对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可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大类。

(一)促进健康行为

促进健康行为是指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1.基本特征

(1)有利性 行为表现有益于自己、他人和全社会,如不吸烟、不酗酒等。

(2)规律性 行为表现有恒常的规律,如定时、定量进餐,定期运动等。

(3)和谐性 个体的行为表现既有自己的鲜明个性,又能根据整体环境随时调整自身的行为,使个体或团体行为有益于他人的、自身的健康。

(4)一致性 外显的表现和内在思维动机与能力的协调一致。

(5)适宜性 行为强度有理性控制,个体行为能表现出忍耐和适应,无明显冲突表现,而且该强度对健康是有利的。

2.分类

(1)基本健康行为 指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例如,适当休息与适量睡眠、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适度的运动锻炼等。

(2)预警行为 指防止事故发生以及事故发生后正确处置的一类行为。例如,乘坐飞机、汽车时先系安全带,发生车祸或紧急情况能及时自救和救护他人。

(3)保健行为 指正确、合理应用卫生保健服务,以维护自身健康的行为,如定期体格检查、预防接种,发现患病后及时就诊、咨询、遵从医嘱、配合治疗、积极康复等。

(4)避开有害环境行为 环境危害是广义的,既可指环境污染,也可指引起人们心理应激的紧张生活事件。积极的应付方式或积极应对(coping style)即属此类,如离开污染的环境、采取措施减轻环境污染、调适心情等。

(5)戒除不良嗜好 不良嗜好是指日常生活中对健康有危害的个人偏好,如吸烟、酗酒与滥用药品等。

(二)危害健康行为

危害健康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偏离了个人、他人、社会的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

1.主要特点

(1)该行为对人、对己、对整个社会的健康有直接或间接、明显或潜在的危害作用。

(2)该行为对健康的危害有相对的稳定性,即对健康的影响具有一定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

(3)该行为是个体在后天生活经历中习得,故又被称为“自我创造的危险因素”。

2.分类

(1)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不良生活方式是一组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习惯,如吸烟、酗酒、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与肥胖、心血管系统疾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2)致病性行为模式 是指导致特异性疾病发生的行为模式。目前研究较多的有A型行为和C型行为。

A型行为又叫“冠心病易发性行为”。A型行为者表现为有竞争性,有时间紧迫感,能为成功而努力奋斗,在对待挫折情境时更容易产生攻击性和敌意。现有证据表明,在A型行为中有害的心理因素是“愤怒”和“敌对”。有这两种心理因素存在的人,其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2~4倍。随着现代社会的竞争加快,A型行为模式的人群有所上升,据国内有关资料表明,A型行为模式者占冠心病人数的70.9%。

C型行为又称“肿瘤易发性行为”,其表现为情绪压抑、爱生闷气、自我克制,表面上处处顺从谦和忍让,但内心却强压怒火。研究表明,C型行为者胃癌、结肠癌、宫颈癌、肝癌、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率比其他人高3倍左右。

(3)不良疾病行为 指患者从感知自身有病到疾病完全康复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常见的不良疾病行为有恐惧行为、瞒病行为、自暴自弃行为、角色行为缺如、角色行为超前、求神拜佛迷信行为等。

(4)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 例如吸毒、性乱等,这些行为既直接危害行为者个人的健康,又严重影响社会健康与正常的社会秩序。

(5)不良用药行为。

(三)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特点

1.潜伏期长 不良生活方式形成以后,一般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对健康产生影响,出现明显的致病作用。例如,肺癌患者的吸烟史大多长达10年甚至几十年之久。不良生活方式与疾病的关系不易确定,人们一般容易放松警惕,不会产生足够的重视,因而要改变它就显得十分困难;另一方面,由于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发生致病作用,从而为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阻断其危害作用提供了机会。

2.特异性差 不良生活方式与疾病之间没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一种行为可能与多种健康问题有关,如吸烟可能与肺癌、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有关系;一种疾病也可能与多种行为有关,如高血压与吸烟、高盐饮食、缺乏运动锻炼等多种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3.协同作用强 多种不良行为同时存在,各因素对身体的影响会互相增强,这种协同作用最终产生的危害将大于每一因素单独作用之和。不良生活方式中的诸多因素联合作用可使其致病作用大增。如饮食中动物脂肪含量过多可发生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是冠心病发病和恶化的必要条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亦可使血管内膜损伤,并使血流中氧含量降低,增加心脏的负担;生活紧张刺激可使血压升高,进而引起血管内膜损伤,促进脂质在血管内膜的沉积。这些因素的联合作用,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变得更大。

4.变异作用大 相同的不良生活方式对个体产生危害的程度和强度、发生时间早晚不同,有个体差异性。例如,有的人吸烟会发生肺癌,有的人也同样有此不良习惯却没有得肺癌,对个体而言,往往表现为有或无现象,而没有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

5.广泛存在性 不良生活方式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且具有这样或那样不良生活方式的人较多,其对健康的危害深而广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