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护理研究中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

护理研究中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护理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生活经验的本质为主,采用归纳性、描述性研究设计的现象学研究、开发中间理论为目的的扎根理论研究和在特定群体的文化中研究其现象的人种学研究等。现象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取样方法是有研究者进入现场立意取样。在取得知情同意之前,研究者不可以任何形式收集参与者的任何资料。

五、护理研究中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

护理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以生活经验的本质为主,采用归纳性、描述性研究设计的现象学研究、开发中间理论为目的的扎根理论研究和在特定群体的文化中研究其现象的人种学研究等。

1.现象学研究 现象学指的是一种表象的科学,是一种描述某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的外表,即从表象到真实,就像视觉对角度的研究,演绎出所见对象的真正面貌,或者说是事物的本质,是用一种归纳性和描述性的方法来寻找问题本质的学问。它致力于重新用一种最直接、最原始的方法去接触这个世界,以哲学的观点重新审视每件事情的意义。

(1)现象学研究基本概念 现象学研究法是由德国Edmund Husserl(1965)开发的,是一种观察特定的现象,分析该现象中的内在成分和外在成分,把其中的重要要素提炼出来,并讨论各要素之间及各要素与周围情境之间关系的质性研究方法,它以促进对人的理解为目标,说明行动的本质。

(2)现象学研究的特性

1)现象学研究的重点放在研究参与者的经验以及他们对自己生活的解释方式。因此,现象学研究总是努力从复杂的周围事物或情境中了解人类的经验和整体的人。

2)现象学认为人并不是被动的存在,而是有意识的,并有根据地指导自己行为的积极的存在。

3)现象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是主观的认识。人们靠自己的理解认识世界和完成其内涵,即内涵基于社会背景并通过任何人之间的持续的相互过程而形成。

4)通过自身的体验确认他人的真实经验。即认为内涵的完成是由相互主观认识而形成,是通过非客观的,深层次访谈或参与观察等与研究参与者共享中获得的真实的资料。

5)现象学研究追求的是研究参与者体验的本质,是共享的经验。现象学研究认为尽管每一个人的经验是主观和相对的,但由于通过共同的体验能理解,因此可寻找出经验的本质。

(3)现象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现象学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观察了解某特定的现象、发现该现象中的要素,并理解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1)资料的收集 尽管现象学研究没有标准化的资料收集的方法,但其基本步骤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参与者的选择:现象学研究多属初步探索一个问题或现象,通常无法判断怎样才算有代表性。现象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取样方法是有研究者进入现场立意取样(或目的性抽样)。此方法所选择的参与者,是基于其对某一现象具有特别的知识,以便分享这些知识。这种取样方法最大优点是能够直接接近那些拥有丰富体验的参与者,但在这一步骤中是无法也不能决定抽样的多少,因为质性研究样本数是取决于资料的饱和而不是统计学的概率代表性;②知情同意:抽样完成后,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取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在取得知情同意之前,研究者不可以任何形式收集参与者的任何资料。这里的“知情”除了研究者需要向研究参与者澄清研究目的和意义、基本步骤、隐私权等以外,应该特别强调能否利用辅助工具,如利用录音或录像等获取资料;③访谈前准备:对大多数研究者来说,在进行访谈之前,最好能得到有经验的现象学研究者的指导,形成一份完整的访谈大纲,由此提高研究者访谈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其他用物准备也不容忽视,如访谈需要录音或录像时,应事先准备好设备并调节好性能;④进行访谈:要进行一次有效的访谈,访谈者必须将敏感性及灵活性有机结合到资料收集情境之中。开放性的访谈使研究者能跟随参与者的思维,使参与者更好的表达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叙述他们的体验。在访谈中,研究者可通过适当的提问来协助研究参与者详细的描述或进一步说明。资料收集一直持续到研究者相信已达到饱和状态,也就是从参与者那里没有新的主题产生。因此,一般都不可能事先决定研究参与者的人数。

2)资料分析 当资料收集开始时,资料分析也已经开始。资料分析的目的是保存每位参与者生活经验的独特性,而又能对研究中的现象产生了解。资料分析以明确主体和主体间的关系为目标,通过编码、分类、解释现象的实质和意义、提炼主体和要素来完成。即首先倾听参与者的口头叙述,接着反复逐字阅读现场笔记,然后将这些陈述转写到索引卡或记录于一个资料管理档案,理解或抓住这些陈述间的主要关系,最后形成对此现象的完整叙述。有可能的话,准备电脑和文字处理软件等,使资料储存与提取更简便有效。

2.扎根理论研究法 扎根理论研究法又称根基理论研究法,是1967年社会心理学者Glaser和Strauss开发的方法,他对现实中的现象进行深入解释,并以产生理论为目的。

(1)基本概念及其哲学背景 Strauss和Corbin(1990)指出:“扎根理论是归纳推理它所代表的现象的研究。也就是说它是被发现、发展和通过系统性资料收集和分析而证明的某一现象存在的理由。”扎根理论是一种自下而上建立理论的方法,一定要有情境资料的支持。扎根理论特别强调理论必须来自于资料,要从行动中产生理论,从行动者的角度构建理论,其主要特点在于他从实践中抽象出新的理论和思想。扎根理论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实质理论”,即中间理论。扎根理论的目的是去发现或寻找某一特定现象理论上完整的深层描述、正确说明和构建理论。常见的扎根理论研究问题是“这一群体的人们是如何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共同的含义”。

(2)扎根理论的特性 扎根理论法遵循归纳与演绎并用的推理、比较、假设检验与理论建立等科学原则,但较偏重于归纳。综合国内外研究学者的观点,提炼出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具有六大基本特点。

1)从资料中产生理论的思想 扎根理论强调从资料中提升理论,概念框架来自资料而不是先前的研究。只有从资料中产生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如果理论与资料相吻合,理论便具有了实际用途,可以被用来指导人们的具体的生活实践。

2)理论敏感性 理论敏感性指的是研究者的直观能力或对资料赋予含义的能力,又称研究者的“自我认识的内心”,进一步强调研究者是质性研究的工具。扎根理论的宗旨是构建理论。因此,研究者努力去发现社会情境中的主要进展而不是详细描述调查单位。扎根理论认为理论比纯粹的描述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度,强调应该对理论建构保持敏感性。

3)持续比较的方法 扎根理论法的主要分析思路是比较。研究者不断地将所有的资料与其他资料相比较,以显现其相似性与差异性并加以归类。

4)理论抽样的方法 理论抽样指的是抽取与理论相关的样本。通过理论抽样可验证分析内容与资料的适合性,并验证新的理论框架。研究者可根据先前的理论对资料收集进行调整,持续收集资料到理论饱和,即收集到没有导出新的范畴的状况。

5)适度引用文献 研究者在进行理论构建时可以使用前人的理论或者自己原有的理论,但是必须与本研究所收集的原始资料及其理论相匹配。如果研究者希望发展前人的相关理论,必须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

6)标准化的理论检视和评价 扎根理论对理论的检视和评价拥有自己的标准:①概念必须来自于原始资料,深深扎根于原始资料之中;②理论中的概念本身应该得到充分的发展,密度应该比较大,内容比较丰富;③理论中的每一个概念应该与其它概念之间具有系统的联系,彼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④由成套概念联系起来的理论应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与由单一的概念形成的理论相比,这种理论的内涵更加丰富,可以对更多的问题进行阐述。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优点是提供能够说明事实,采取行动的框架。扎根理论方法把研究的焦点放在研究现象的过程。因此,研究资料的分析中常把重点放在研究参与者的行为以及相互作用而表现的行为的含义上。

(3)扎根理论研究的主要步骤

1)研究参与者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扎根理论法的研究参与者在20~50名左右。

2)资料的收集 最常用的收集资料方法是通过参与性观察和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有时也同时采用会谈法、历史资料和档案资料收集法补充资料,观察的重点是社会的现象关联性。

3)资料分析 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是在收集资料的同时,采用编码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编码又称登陆,是扎根理论研究资料分析中将资料转化为概念的第一步。对资料进行逐级编码包括:一级编码(开放式登陆)、二级编码(关联式登陆)和三级编码(核心式登陆)。编码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资料字斟句酌的分析,从中获得研究者自己感兴趣的,并在研究情境中反复出现的现象。

扎根理论研究法通过对片段资料的分析,经过编码–归类–找出核心变量–饱和的过程,进行资料整合、概念化,直到浮现扎根理论,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因此,进行一项扎根理论研究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是无法准确预计的,所形成的理论必须是可以解释事物的关联作用的理论。

3.人种学研究法

(1)基本概念及其哲学背景 人种学研究是一种描述和解释人们在某种文化形态下的行为的研究法方法,起源于人类学研究。人种学研究是研究者以特定的文化群体为研究参与者,研究者亲自深入到所研究的特定文化群体当中,通过实际参与人们自然情形下的生活、深入观察、深度会谈,并通过档案或文史资料查寻,以理解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特征、习俗,并对此文化群体的社会和文化生活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探讨一定时间内人们的生活方式或体验。

人种学研究法的目的是发现特定群体的知识结构,并描述和说明所研究的文化群体价值观念、行为特征、习俗等。尽管人种学研究是护理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但它能够帮助护理研究者理解和解读不同文化所赋予的特定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经验及意义,接近和分享其文化知识。因此,人种学研究的研究问题一般是“何谓此群体的文化”。

Leininger(1985)指出,护理研究中的人种学研究着重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或某种特定文化进行系统的观察、描述、记录、分析,以研究文化对护理行为及其种的观点、信念、方法的影响,探索护理本身的文化特性、临床过程、以及护患关系,护理人种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挖掘护理知识。

(2)人种学研究的特性 人种学研究是研究者在特定文化群体中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和感受来描述和诠释特定文化形态下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表现。因此,人种学研究除了具有其他质性研究方法共同的特征以外,还有自己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研究者作为研究工具 这是质性研究的共同特征之一,研究者进入要研究的文化背景中,通过参与观察模式来观察和记录文化资料。

2)现场工作方式 是质性研究的另一种共同特征,所有的人种学研究都产生于实地的现场研究,即研究者亲自进入某一特定文化群体所在地,观察研究参与者的衣食住行。研究者既要深入被研究文化的现场,又要保持一个观察者的客观独立的立场。

3)文化的焦点 有研究者往往是从不同的文化人类经验的差异中发现问题,并去确定和解释这些差异。但这只能说明在某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完成了对文化差异的描述和解释,并不能说已经回答了所有的文化问题。

4)文化的洗礼 人种学中文化的洗礼是指研究者融入特定文化群体的深度及长度。研究者只有深入了解和体验被研究群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对他们特殊的文化方式有充分的理解。

5)双重性 是指进行人种学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既是研究者同时又是被研究文化的参与者,又称两面性。研究者从研究现象的内在及外在观点出发,试图使研究结果得到完善。保持双重性是人种学研究者必备的条件和要求。

(3)人种学研究的主要步骤

1)研究参与者的选择 选定在地位、角色、年龄、性别、经验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的个体为研究参与者,这些研究参与者应能够并愿意解释他们所熟悉的文化,而且研究者维持与研究参与者的密切关系并获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是获取有意义资料的关键。由于研究参与者比研究人员更熟悉他们自身所处的文化,可让他们参与形成研究问题。

2)资料收集方法 要收集好资料,研究人员必须深入该文化中,熟悉该文化的语言、社会文化常模、传统习俗、沟通交流方式、宗教信仰、工作方式、情感表达方式等,将有助于深入该群体的文化中。资料收集主要是通过参与观察和访谈来完成、参与观察指的是研究者深入所研究文化的技术。关于参与观察的方法,Spradley(1979)指出,参与观察有五种方法,即非参与、放任、被动参与、积极参与和完全参与,其参与程度取决于研究状况。与观察并行的是访谈。访谈可以使观察自然化,也为进一步的观察指出方向。

3)人种学研究的资料分析方法 收集到的资料采用“质性内容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