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结构式观察法与非结构式观察法
(一)结构式观察法
在结构式观察法中,研究人员事先确定观察样本和观察项目,并设计记录观察结果的表格。对资料进行准确的分类、记录、编码,其结果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因此与非结构式观察法的探索性截然不同,结构式观察法在使用前要求对所观察的事物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以及设计好较详细的记录过程和规范的表格(类似于结构式问卷)。
1.观察方法
(1)操作性定义或说明 首先要对所观察的行为、现象、特征进行详细的操作性定义或说明,见例5-25。
【例5-25】 例如在评估肝硬化病人的护理问题时,首先应对病人所拥有的相关医学知识的程度界定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然后对三个层次分别进行定义,如可对“掌握”定义为:“患者能将所学到的疾病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生活实践中,指导日常饮食及用药”。
(2)设计所观察的行为或现象的分类系统 结构式观察法可以结合适宜的评定量表来进行观察,见例5-26。
【例5-26】 痴呆评定时,将痴呆的程度分为“健康、可疑痴呆、轻度痴呆、中度痴呆、重度痴呆”5个层次,见表5-9。
表5-9 痴呆等级评定表
续表5-9
(3)选择收集和记录研究资料的工具 要收集某些健康状况和身体功能方面的资料,可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帮助获取资料,例如秒表、听诊器、B超、X线、心电图等。
(4)确定观察样本 观察样本可按事件进行选样,选择完整的行为过程,例如护士对病人进行肌内注射的过程、护理实习生在神经内科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经过等。也可按时间进行选样,例如每小时观察5名样本。时间段的选择可通过预试验来确定。
(5)按照事先确定的观察项目及要求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
2.记录方法 记录的方法既可根据统一的要求,采用观察记录表格对每个研究对象进行统一的记录,也可用录像的方式记录观察内容。进行录像记录前应获得研究对象的同意,在征求其同意后,可以使用录像的方式将观察内容录制下来,以便研究人员可以回放仔细观察。
3.使用要点
(1)研究人员的培训。
(2)对分类系统及观察的记录表格进行预试验,并根据结果做适当修改。
(3)明确观察目标和内容。
(4)对观察内容作操作性说明。
(5)研究人员与研究对象的互动关系。
(二)非结构式观察法
非结构式观察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要求,也没有正式的记录格式和观察提纲。研究人员参与到研究对象的活动中,在接触中观察其活动,以获取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的观察往往采用现场记录或日志记录的方式进行,研究人员可以将自己的解释、分析、归纳、综合加入到观察结果中,观察结果只能按照定性资料的处理与分析方式进行。非结构式观察法所收集的资料深入、系统、全面,方法灵活,适用于探索性研究。但该法主观性较强,研究人员本身的价值观和个人情感的融入可能对资料的分析带来偏差。
1.观察内容 非结构式观察法的具体内容应包括:①研究对象的活动和相互作用方式;②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包括频率、程度、持续时间等);③研究行为发生的物理环境;④研究对象的特征;⑤其他:如隐藏在行为后面的信息或非语言性沟通的方式等。
2.记录方法 非结构式观察法通常采用现场笔记或日记的方式进行记录。在应用时,可以边观察边记录,直接将整个情景过程记录下来。或者先观察,然后通过回忆有关情形,事后再整理、记录、归纳、分析资料。如果记录可能影响研究对象的行为和表现,可先记住所观察到的要点,然后找时间速记下来,最后进行整理。非结构式观察法这种方式的记录更深入、全面、范围更广,不仅包括对信息的记录,还包括对所记录资料的综合、理解,并且可以收集到计划之外的资料、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