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七彩世界的“使者”

七彩世界的“使者”

时间:2023-05-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眼球接受外界光线的刺激;视觉通路把光波信息经过处理变成视觉冲动,传至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获得视觉图像;眼附属器则承担起维护眼球及视觉通路正常工作的责任。经过瞳孔的调节,眼睛里接受的光线总是恰到好处,一旦瞳孔的调节出现问题,“照片”就会曝光不当,影响成像的质量。这个过程中人体没有任何疼痛、伤害和危险。

1.七彩世界的“使者”

人类发明的计算机凭借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可以处理所有问题,而人体却是一个更加便捷然而复杂千百倍的“智能机器”,在他的体表和内部分布着无数个“输入设备”——感受器——用来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变化的特殊装置。通过这些感受器不断地向大脑提供信息,经过具有CPU功能的大脑皮层的精确计算,身体的反应就是计算机的输出结果。人体所获取的知识全部来自各种各样的“外界输入”,而其中80%的信息都来自一对乒乓球大小的装置——眼睛,这就是我的“感觉之旅”的第一站。

img81

这双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希望

眼睛可是五官当中的佼佼者,也是人体中最重要、最精巧、最完美的感觉器官,而且它的来路可不简单——它直接通向大脑,是大脑的延伸部分,所以眼睛有“脑之天窗”的美称。眼睛不仅是重要的视觉器官,还是容貌的中心。一个人的眼睛,特别是眼神的微妙变化,通常是表达各种感情、体现内在美和外表美的窗口,因此眼睛又被人类公认为“心灵之窗”。一双清澈明亮、妩媚动人的眼睛,不但能给人类增添魅力和风采,而且还能掩饰其他器官的不足,可谓“一眼遮百丑”啊!

下面我就从眼睛的结构谈起吧。

你知道吗?

“三庭五眼”之美

古人视面部“三庭五眼”为美。那么什么是“三庭五眼”呢?

在面部正中画一条通过额部——鼻尖——人中——下巴的轴线,通过眉间做一条水平线,通过鼻翼下缘做一条平行线,这样两条平行线就将面部分成三个等份;从发迹线到眉间;眉间到鼻翼下缘;鼻翼下缘到下巴尖,上中下恰好各占1/3。这就是所谓的“三庭”。

其次是“五眼”,是指左右眼角外侧到同侧发迹线边缘,刚好是一个眼睛的长度,两个眼睛之间呢,是一个眼睛的长度,加一起正好是“五眼”。

img82

眼球是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球体,平时从外观看到的只是它很小的一部分。

人们通常认为眼睛就是眼球,其实错了。眼睛的结构其实分为三部分:眼球、视觉通路(主要为神经组织)和眼附属器(包括眼睑、眼外肌、泪器等)。形象一些地说,它们就好似灯泡、电路和灯罩。眼球接受外界光线的刺激;视觉通路把光波信息经过处理变成视觉冲动,传至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获得视觉图像;眼附属器则承担起维护眼球及视觉通路正常工作的责任。当然,在这些结构中,最重要的当数眼球了。

眼球的构造十分精致,有人将它比作照相机,其实应该说,照相机是模仿眼球制造出来的。照相机的主要部件有镜头、光圈、暗箱、底片和调节装置等,而眼球具备一一对应的类似却又倍加复杂的结构。

首先,角膜是光线进入眼球的第一道关口,它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线经此射入眼球。由于它经常受到泪水的冲洗,因此总显得水汪汪的,一尘不染。由于眼球壁的其他部分好像照相机的暗箱,通过这层透明组织看暗箱般黝黑的眼内时,才产生黑的感觉。角膜上皮层有十分敏感的感觉神经末梢,对痛觉、触觉极为敏锐,它是眼睛内部结构的报警装置,对保卫眼睛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角膜对冷觉却不敏感,因此它有“不怕冷的大将军”之称,刺骨的寒风中人们把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惟独不用费心的就是眼睛了。

img83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而明亮的“窗口”要有勤劳的清洗工来维持,这个清洗工就是泪腺。

如果角膜受到外伤或者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的感染,就会使透明的角膜混浊变形而失明,也就像照相机的镜头不能通过光线,无法拍摄照片一样。这时人们只好去照相机修理铺去擦拭或更换镜头。而角膜要通过角膜移植术除去混浊角膜,取而代之的是透明、健康的角膜,但是可供移植的角膜材料严重短缺致使这些患者只能在黑暗中苦苦等待。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志愿在死后捐出自己的角膜使需要角膜的患者重见光明。

你知道吗?

为什么打呵欠时眼泪汪汪

在人的两只眼睛外上方的眼眶里,各有一个泪腺。除了睡觉之外,泪腺时时刻刻都在分泌泪水。平时,泪腺分泌的泪水很少。这些泪水通过泪道流到鼻腔中,因此人几乎感觉不到自己在流泪。人在打呵欠时张大了嘴巴,一股气体从口中冲出,这时口腔内的压力很高,鼻腔内的压力也随之而增高,泪水通行的泪道暂时受阻,便只得夺眶而出,出现眼泪汪汪的情况。

你知道吗?

戴隐形眼镜要注意

◎ 戴隐形眼镜而引发的炎症会对角膜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所以一定要遵守以下注意事项:

◎ 注意使用卫生。即使镜片的质量好,也会阻碍眼睛对氧气的需求,导致细菌的滋生,因此要及时对镜片进行清洁。

◎ 每天佩戴隐形眼镜不超过10个小时。镜片干燥变硬,容易损伤角膜。

◎ 不戴隐形眼镜过夜。

◎ 隐形眼镜和框架眼镜各准备一副,交替使用。

呈辐射褶皱状的虹膜围成了眼球中央的一个小孔——瞳孔。照相机在拍摄时,根据光线的明暗,需要随时调整光圈。瞳孔也起着同样的作用:当光线太强时,瞳孔会慢慢缩小,挡住过多的亮光;当光线太弱时,瞳孔就会自动放大,以便让尽可能多的光线进入,有助于在暗光下分辨物体。经过瞳孔的调节,眼睛里接受的光线总是恰到好处,一旦瞳孔的调节出现问题,“照片”就会曝光不当,影响成像的质量。

虹膜上有非常丰富的血管,而这些血管的形状、走向、分布在一个人的一生中都保持不变,并且每一个人都各不相同,因此就像指纹一样,虹膜是人类的另一个“天然身份证”。此外,不同地区的人类拥有不同颜色的眼珠,这其中的奥秘也在于虹膜。黄种人和黑种人大多是一双黑色的眼睛,而白种人的眼睛则有好几种颜色:蓝色、绿色、褐色、灰色、黄色等。因为虹膜中含有许多色素细胞,在这些细胞中所含色素量的多少就决定了虹膜的颜色,也就是眼珠的颜色。而且,色素细胞中的色素含量与皮肤颜色是一致的,并且与种族的遗传有关。东方人是有色人种,虹膜中色素含量多,所以眼珠看上去呈黑色;色素稍微少一些的,就成为褐色眼睛;色素最少的就形成蓝眼睛。

img84

照相机在拍摄时,根据光线的明暗,需要随时调整光圈。瞳孔也起着同样的作用。

虹膜知道你是不是健康

虹膜学是通过一种仪器,把人的黑眼珠拍摄下来,通过虹膜的形状,可以看出体内各器官的状况,特别是五脏六腑的平衡状况及精、气、神的体现,可看出毒素累积的部位及程度,从而找出其长斑、肥胖、长痘、衰老的原因的一门科学。这个过程中人体没有任何疼痛、伤害和危险。

虹膜能检测到很多身体潜在的不健康因素。例如,身体缺什么营养;身体什么器官、腺体和组织有遗传性的衰弱;什么器官最需要及时滋补、康复;各器官的血液循环情况,等等。

晶状体位于瞳孔虹膜后面,是一个起凸透镜作用的、圆鼓鼓的小胖子,它看起来笨笨的,可它晶莹剔透并且富有弹性,活动很敏捷,它能滤去一部分紫外光,保护内部的“胶卷”——视网膜,最重要的是,人类既能看近处的书籍、电脑,又能看远处的高山流水,全依赖于晶状体的调节,所以说,晶状体是一个世界上最智能的全自动变焦“镜头”。

看远处时,晶状体呈扁平型;看近处时,晶状体依靠其本身弹性变凸。通过这样的调节,光线最终聚焦在视网膜上。如果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就导致了几种异常情况: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眼;聚焦在视网膜之后称为远视眼;不能聚焦在一个点,称为散光眼;晶状体劳累几十年之后难免出现老化失调情况,如同身躯不再像年轻时那么灵活地“想胖就胖想瘦就瘦”,这就是“老花眼”。

img85

晶状体是世界上最智能的全自动变焦“镜头”。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个“小胖子”面对远景时变得比较扁平瘦长,然而当物体逼近到眼前时,它就愈发丰满圆润起来。

晶状体内没有血管,那么它是靠什么维持正常的“工作”呢?原来,它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分别位于晶状体“身前体后”的前、后房水。前房和后房因此而变得格外重要,如果房水的代谢出了问题,晶状体就会因为营养不良而发生混浊,本应透明的晶状体就成为乳白色,不仅使人的眼睛变得暗淡无光,而且还会影响视力,这就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眼部疾病——白内障。在我造访的这个时代,人类的医疗技术水平已经很高了,治疗白内障的方法很多,而最常用的就是干脆把已变得不再透明的、旧的晶状体拿掉,换上一个人造的新晶体,眼睛便立刻焕然一新,还很好用!这就是人工晶体植入术。

脉络膜和巩膜包裹着除了裸露部分的全部眼球,具有遮光作用。巩膜呈不透明乳白色,就是俗称的“眼白”,它就像相机壳,对眼球的内部结构起保护作用。脉络膜衬在巩膜的内侧,它像一件神奇的“营养外衣”,首先和巩膜一起齐心协力保卫眼球;其次,因为其内部富含血管,它还把眼球“喂”得胖胖的,身体倍儿棒;此外,它和虹膜含有充足的色素给眼球这个“高级相机”提供一个安全、保险的“暗箱”,使光线集中而容易成像。

照相机中的胶卷,是最后感光成像的部位,也是成像好坏的关键一步。而人眼的视网膜就是一个质量相当好的高级胶卷,有些人的“胶卷”终生都能洗出清晰的“照片”。这个高质量的“胶卷”拥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在仅厚0.1~0.5毫米的薄薄一层中竟有10个功能不同的细胞层。其中最为关键的要属感光细胞了,当它们接收到光的刺激信号后,会将信号转变为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的传递,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心。这样,人就能真实地感受到大千世界的形象和色彩了。

img86

人眼的视网膜是一个质量相当好的高级胶卷,当感光细胞接收到光的刺激信号后,会将信号转变为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的传递,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心。这样,人就能真实地感受到大千世界的形象和色彩了。

再进一步探究才发现,小小的感光细胞内部也有明确精密分工呢。它们分为两个小分队——“视杆细胞”小分队和“视锥细胞”小分队,它们分别承担着明亮世界和黑暗世界的视觉重任。首先看看它们可爱的样子吧,就是这两种不起眼的小不点细胞让人类知道了什么是方、扁、圆和红、绿、蓝。

你知道吗?

噪音也会伤眼睛

就像它们的名字,视杆细胞呈杆状,而视锥细胞像一个锥子,它们分别在不同的亮度环境下工作。

当光线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就是视锥细胞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分别含有三种不同色素的三种视锥细胞——红锥、绿锥和蓝锥,它们专门“追踪”各自对应的颜色后发出不同的信号。赤、橙、黄、绿、青、蓝、紫分别由红、绿、蓝三种基本色组成,“五颜六色”会使这三种视锥细胞综合发出不同的信号,从而产生良好的颜色感觉。

当光线的降低,视锥细胞逐渐力不从心,这时就只有“能者多劳”的视杆细胞承担无色视觉的工作了。视杆细胞个头大,“法力”也自然高强一些,它内部的一种叫做“视紫红质”色素分子对光刺激的敏感性极强,因此人类即使在夜晚或微光情况下也能看到物体,不过,此时人们眼前的世界就变成了黑、白、灰色的了。

最新科学研究证实,噪音也会伤害眼睛,引起眼睛疲劳和视力减弱。当噪音强度在90分贝时,约有一半的人会出现瞳孔放大,视力模糊;当噪音达到或者超过110分贝时,几乎所有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这就是为什么长时间生活在噪音环境中的人,特别容易发生眼疲劳、眼涨痛、眼发花,以及视物流泪等多种眼损伤现象的缘故。

img87

这些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像天线一样随时准备接收外部传来的光信号。

img88

夜晚时分,人们眼前的世界就变成了黑、白、灰色的了。这是因为弱光环境下视锥细胞逐渐力不从心,就只有让“能者多劳”的视杆细胞承担无色视觉的工作了。

了解了眼睛的结构之后,我来总结一下眼睛工作的大致过程:自然界各种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反射出明暗不同的光线,这些光线通过角膜、晶状体等结构的折射作用,聚焦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一系列的电化学变化,将光刺激转换成为神经冲动,通过视觉通路传导至大脑的视觉中枢,完成视觉的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瞳孔可调节进入眼球内的光线;晶状体也通过调节作用,保证光线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获得一个完整清晰的物像。

你知道吗?

为什么有的人分辨不出红绿蓝

颜色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红、绿、蓝这三种基本色光,其他各种颜色都是由这三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的。人眼睛里“视锥细胞”对这三色光有特殊的感觉能力。所以如果视锥细胞不能辨别红色,就是红色盲;不能辨别绿色,就是绿色盲;不能辨别蓝色,就是蓝色盲;不能辨别红绿两色,就是红绿色盲;如果对三种颜色都不能辨别,那就是全色盲了。

小插曲

灰色的记忆

从富有弹性的晶状体、玻璃体,到充满视神经的视网膜,我在这个乒乓球大小的“星球”上不仅能观察到外面的大千世界,还可以沿着视神经顺便去大脑里转一圈。这里面的圈圈(视网膜、脉络膜等)、球球(晶状体、玻璃体、前房、后房)和线线(血管、神经)令我眼花缭乱,我想,正是因为这多彩的结构才赋予了眼睛一个特别的能力——传达人类的喜怒哀乐。

此外,我还在“视觉之旅”中学会了识别各种颜色,了解到,原来还有一些人对颜色分辨不清,他们被叫做“色盲”。这些人的视锥细胞出了问题,七彩世界在他们眼中是一片灰暗,仅有明暗之分,没有颜色差别。经过我的追踪发现,原来这种病是遗传病。父母如果有一方患有色盲,孩子就很有可能患病,而且男性患病几率远远高于女性。

一分钟了解你的眼睛

视觉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它所提供的信息量,超过所有的其他感觉的总和。

从功能上看,眼球很像一部精密的照相机。由感光细胞组成的视网膜相当于底片;晶体、虹膜和角膜就分别相当于镜头、光圈和滤光镜。但它的精确性和自动调节功能却为任何高级的照相机所不及,例如,人眼的晶体是透明的弹性胶状体,可根据景物的距离,随时自动调节焦距,以保证所有目标都能在视网膜上准确成像而不必改变晶体的位置。

此外,两只眼球所拍摄到的平面图像同时输入一个神经中枢,加以对比分析,利用因两眼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微小视角差就可以判定物像的距离,以产生空间感,并组成立体的图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