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健康监护实验室检测技术

职业健康监护实验室检测技术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血常规的检测可用传统的毛细血管采血显微镜检查或血液学分析仪器的检测。红细胞增加或减少的临床意义与血红蛋白测定相似。但在病理情况下,此比例关系会打破,因此,同时测定两者,对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煤气中毒或大量吸烟引起血液内碳氧血红蛋白增多,也可使测定值增高。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为糖尿。

第三节 职业健康监护实验室检测技术

一、实验室常规检查

(一)毛细血管采血法

以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尖内侧为宜,使用一次性笔尖式专用采血针或带刃的三棱针。

采血步骤:

1.先用手指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使手指尖自然充血。

2.用75%的乙醇棉球消毒局部皮肤,待乙醇挥发。

3.操作者用左手适度捏紧刺血部位,右手持采血针,自指尖内侧迅速刺入2~3mm,以稍加挤压血液能流出为宜。

4.用消毒干棉球拭去第一滴血后,按需要依次采血并移入专用贮血容器中。

5.采血完毕,用消毒干棉球压住伤口片刻即可。

(二)静脉采血法

通常采用肘部静脉,根据采血量可选用2ml、5ml或10ml一次性注射器,也可选用真空定量采血装置。其他器材还有压脉带、垫枕、75%的乙醇、30g/L碘酊和无菌棉签等;常选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钾或二钠盐,浓度为15g/L,也可选用15g/L的肝素。

采血步骤:

1.检者取卧位或坐位,手臂伸直平放在床边或台面垫枕上,暴露穿刺部位。

2.找好采血静脉后,先后用碘酊、乙醇棉签从内向外侧顺时针方向消毒穿刺处皮肤并擦去碘迹。

3.在采血部位的上方扎上压脉带,嘱受检者紧握拳头,操作者以左手拇指固定静脉穿刺部位的下端,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尖斜面和针筒刻度向上,先以约与皮肤成30°角的位置迅速刺破皮肤,再适当降低角度穿破静脉进入静脉腔中。

4.见血回针后,将针头顺势深入少许。

5.用右手指将针头固定,左手缓缓抽动注射器内芯,至所需血量后,解开压脉带,嘱受检者松拳,用无菌干棉球(签)压住伤口,拔出针头。

6.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专用贮血容器中,防止泡沫产生。

7.采血完毕,应再次核对受检者姓名和号码,并清理台面。

8.将采集好的血标本在细胞分析仪上检测,得出检测报告。

二、常规检测项目

(一)血常规

血常规的检测可用传统的毛细血管采血显微镜检查或血液学分析仪器的检测。前者常规检查只含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常用的是手指尖毛细血管采血法。仪器的检测已把血常规的检测项目增多,约18~30项参数,常用的是静脉采血法。

1.白细胞计数

【操作】

(1)取小试管1支,加白细胞稀释液0.38ml。

(2)用微量吸管准确吸取末梢血20μl,擦去管外余血,将吸管插入小试管中稀释液的底部,轻轻将其放出,并吸取上清液清洗吸管2次,混匀。

(3)待红细胞完全破坏,液体变为棕褐色后,再次混匀后充池,静置2~3秒,待白细胞下沉。

(4)用低倍镜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对压线细胞按“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进行计数。

【计数】

白细胞数/L=N/4×10×20×106=N/20×109

式中:N为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14为每个大方格(即0.1μl)内白细胞平均数;×10为1个大方格容积为0.1μl,换算成1.0μl;×20为血液稀释倍数;×106为由1μl换算成1L。

【参考区间】

成人:男(3.97~9.15)×109/L

   女(3.69~9.16)×109/L

【校正公式】

img2

式中:X为未校正前白细胞数;Y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时,计数100个白细胞的同时计数到的有核红细胞数。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加:新生儿、妊娠晚期、分娩期、月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冷水浴后及极度恐惧与疼痛等。

(2)病理性增加:大部分化脓性细胞所引起的炎症、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出血、组织损伤、手术创伤后、白血病等。

(3)病理性减少:病毒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度严重感染,X线照射、肿瘤化疗后和非白血性白血病等。

2.红细胞计数

【操作】

(1)取中号试管一支,加红细胞稀释液2.0ml。

(2)用清洁干燥微量吸管取末梢血或抗凝血10μl,擦去管外余血后加至红细胞稀释液底部,再轻吸上层清洁吸管2~3次,立即混匀。

(3)混匀后,用干净微量吸管将红细胞悬液充入计数池,不得有空泡或外溢,充池后静置2~3秒后计数。

(4)高倍镜下依次计数中央大方格内四角和正中共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对压线细胞按“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进行计数。

【计数】

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5×10×200×106

     =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1010

     =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100×1012

式中:×5为5个中方格换算成1个大方格;×10为1个大方格容积为0.1μl,换算成1.0μl;×200为血液的实际稀释倍数应为201倍,按200是便于计算;×106由1μl换算成1L。

【参考区间】

男:(4.09~5.74)×1012/L

女:(3.68~5.13)×1012/L

【临床意义】

红细胞增加或减少的临床意义与血红蛋白测定相似。一般情况下,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浓度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但在病理情况下,此比例关系会打破,因此,同时测定两者,对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

3.血红蛋白测定

【操作】

(1)标准曲线制备市售氰化高铁血蛋白(HiCN)参考液稀释为4种浓度(200g/L、100g/L、50g/L、25g/L),然后将HiCN试剂调零,分别测定各自在540nm处的吸光度。以血红蛋白浓度(g/L)为横坐标,其对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绘制标准曲线。

(2)常规检测血红蛋白先将20μl血用5.0ml HiCN试剂稀释、混匀,静置5分钟后,测定待检标本在540nm下的吸光度,查标准曲线求得血红蛋白含量。

【注意事项】

(1)试剂应贮存在棕色硼硅有塞玻璃瓶中,不能贮存塑料瓶中,否则会使CN丢失,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2)试剂应置于4℃~10℃保存,不能放0℃以下,结冰可引起试剂失效。

(3)脂血症或标本中存在大量脂质可产生混浊,并引起血红蛋白假性升高。白细胞大于20×109/L、血小板计数大小700×109/L及异常球蛋白增高也可出现混浊,均可使血红蛋白假性升高。煤气中毒或大量吸烟引起血液内碳氧血红蛋白增多,也可使测定值增高。若因白细胞数过多引起的混浊,可离心后取出上清液比色;若因球蛋白异常增高(如肝硬化患者)引起的混浊,可向比色液中加入少许固体氯化钠(约0.25g)或碳酸钾(约0.1g),混匀后可使溶液澄清。

(4)测定后的HiCN比色液不能与酸性溶液混合,因为氰化钾遇酸可产生剧毒的氢氰酸气。

(5)废液处理:首先以水稀释废液(1∶1),再按每升上述稀释废液加次氯酸钠(安替福民)35ml,充分混匀后敞开容器口放置15小时以上,使CN氧化成CO2和N2挥发,可水解成CO2-3和NH+4,再排入下水道。如没有安替福民可用84消毒液40ml代替。

正常参考值:

男:131~172g/L

女:113~151g/L

4.血小板计数

【操作】

(1)取清洁小试管1支加入血小板稀释液0.38ml。

(2)准备吸取毛细血管血20μl,擦去管外余血,置于血小板稀释液内,吸取上清液清洁吸管2~3次,立即充分混匀。待完全溶血后再次混匀1秒。

(3)取上述均匀的血小板悬液1滴,充入计数池内,静置10~15秒,使血小板下沉。

(4)用高倍镜计数中央大方格内四角和中央共5个中方格内血小板数。

【计算】

血小板数/L=5个中方格内血小板数×109/L

【参考区间】

成人:男(85~303)×109/L

   女(101~320)×109/L

【临床意义】

(1)血小板减少(<100×109/L):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②血小板破坏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进;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DIC等。

(2)血小板增多(>400×109/L):①骨髓增生综合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②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等;③其他:脾切除术后。

5.红细胞沉降率

【操作】

(1)取静脉血1.6ml,加入含109mmol/L枸橼酸钠溶液0.4ml试管中,混匀。

(2)用血沉管吸取混匀抗凝血液至“0”刻度处,拭去管外附着的血液,将血沉管直立在血沉架上。

(3)室温静置1小时后,观察红细胞下沉后血浆高度,读取结果。

【参考区间】

成人:男性<15mm/h

   女性<20mm/h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快:见于月经期、妊娠3个月至产后1个月的妇女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

(2)病理性增快:见于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风湿热活动期、组织严重破坏、贫血、恶性肿瘤、高球蛋白和异常蛋白血症等。

(二)尿液常规

常规尿液检查包括尿比重、酸碱度、尿蛋白、尿糖和显微镜细胞学检查。尿液分析仪则可同时测定其他项目。

【操作】

1.尿液标本的收集:

(1)应留取新鲜尿,以清晨第一次尿为宜,较浓缩,条件恒定,便于对比。

(2)使用清洁有盖容器(一次性容器为好),容器上应贴上检验联号。

(3)尿标本应避免经血、白带、精液、粪便等混入,此外还应避免烟灰等其他异物混入。

(4)尿液标本收集后应立即送检,夏季1小时内、冬季2小时内完成检验,以免细菌污染,细胞溶解,尿内化学物质发生改变。如不能及时检验,要置于4℃冰箱或加防腐剂如甲醛、甲苯、麝香草酚或浓盐酸保存。

2.尿液理化指标检测:

尿比重(SG):是指在4℃时尿液与同体积纯水重量之比。尿比重测定可粗略反映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测定方法有称量法、浮标法、液体落滴下法、超声波法、折射仪法和试带法。成人参考值在1.015~1.025之间。

尿酸碱度(pH):可反映肾脏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能力。测定方法有滴定酸度和真正酸度法。参考值为4.5~8.0之间,一般约6.5。

尿液蛋白质(PRO):正常人随机一次尿中蛋白质定性试验呈阴性反应,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大于0.1g/L时定性试验可呈阳性反应。常用方法有加热乙酸法、磺基水杨酸法、干化学试带法、比色法、比浊法等。

尿糖(GLU):正常人尿液中可有微量葡萄糖,用普通定性方法检查为阴性。尿糖定性试验呈阳性的尿液称为糖尿。常用方法有葡萄糖氧化酶试带法。

尿白细胞(LEU):中性粒细胞胞质内含有特异性酯酶,可与试带膜块中的吲哚酚酯结合,并与重氮盐反应产生颜色,其颜色的深浅与中性粒细胞的多少呈正比例关系。

尿血红蛋白、尿红细胞(BLD):尿液中血红细胞或其破坏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可使试带上的过氧氢茴香素或过氧化氢烯钴分解出新生态氧,后者可氧化色原使之呈色。

显微镜检查:在干化学试带质量合格、尿液分析仪运转正常情况下,试验结果中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及亚硝酸盐全部为阴性,可以免去对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显微镜检查,如果其中有一项阳性结果,应同时进行显微镜检查。

(三)肝功能

1.血清总胆红素测定(重氮法)

【操作】

波长:540nm,37℃。

工作液:R1∶R2=5∶1,混合即成。

img3

分别混匀,在反应温度保温10分钟,比色。

【参考值】

健康成人血清总胆红素浓度:3.4~17.1μmol/L(0.2~1.0mg/dl)。

【临床意义】

血清总胆红素增高: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或肝癌,肝内或肝外胆道阻塞,溶血性疾病,新生儿生理性黄疸,Crigler-Najjar综合征,Gikbert病和Dubin-Johnson综合征等。

2.总蛋白(TP)

【操作】

img4

混匀,37℃保湿10分钟,540nm比色。

【参考区间】

健康成人走动后血清总蛋白浓度为64~83g/L;

健康成人静卧时,血清总蛋白浓度为60~78g/L。

【临床意义】

血清总蛋白浓度增高:(1)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凡体内水分的排出大于水分的摄入时,均可引起血浆浓缩,尤其是急性失水时(如呕吐、腹泻、高热等)变化更为显著,血清中总蛋白浓度可超过100~150g/L。休克时,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血浆可发生浓缩。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由于钠的丢失而致继发性水分丢失,血浆也可出现浓缩现象。(2)血清蛋白质合成增加。大多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主要是球蛋白的增加,其量可超过50g/L,总蛋白则可超过100g/L。

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1)血浆中水分增加,血浆被稀释。如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2)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长期饮食中蛋白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吸收不良,使体内缺乏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或因长期患消耗疾病,如严重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恶性肿瘤等,均可造成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3)肝功能障碍。肝脏功能严重损害时,蛋白质的合成减少,以白蛋白的下降最为显著。(4)蛋白质丢失。严重烫伤时,大量血浆渗出,或大出血时,大量血液的丢失。肾病综合征时,尿液中长期丢失蛋白质。溃疡性结肠炎可以从粪便中找出一定量丢失的蛋白质,这些均可使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

3.血清白蛋白测定(溴甲酚绿法)

【操作】

img5

混匀,37℃,30秒,628nm比色。

【参考区间】

4~14岁儿童,血清白蛋白浓度为38~54g/L。

健康成人血清白蛋白浓度为34~48g/L。

【临床意义】

白蛋白浓度降低的原因与总蛋白浓度降低的原因相同。但有时总蛋白的浓度接近正常,而白蛋白的浓度降低,同时伴有球蛋白浓度的增高。急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由于急性大量出血或严重烫伤时血浆大量丢失。慢性白蛋白浓度降低主要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功能障碍、腹水形成时白蛋白的丢失和肾病时白蛋白从尿液中的丢失。严重时,白蛋白浓度可低于10g/L。白蛋白浓度低于20 g/L时,由于胶性渗透压的下降,常可见到水肿等现象。

妊娠时尤其是妊娠晚期,由于体内对蛋白质的需要量增加,同时又伴有血浆容量增高,血清白蛋白可明显下降,但分娩后可迅速恢复正常。

球蛋白浓度增高,临床上常以r-球蛋白增高为主。球蛋白增高的原因,除水分丢失的间接原因外,主要有下列因素:①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麻风病等;②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肝硬化等;③多发性骨髓瘤,此时r-球蛋白可增至20~50g/L。

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ALT)(速率法)

【操作】

RI:α-酮戊二酸、NADH、乳酸脱氢酶R2:Tris缓冲液L-丙氨酸

工作液:取一定量R2复溶1瓶R1即成。

img6

混合均匀,在37℃保温1分钟,读取初始吸光度,同时开始计时,在精确1、2、3分钟,分别读取吸光度,测定每分钟平均吸光度变化。

【参考值】

男:5~40IU/L

女:5~35IU/L

【临床意义】

ALT活性增高:(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和胆管炎等。(2)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和脑出血等。(3)药物和毒物氯丙嗪、异菸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引起ALT活性增高。

5.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测定(速率法)

【操作】

取一定量R2复溶1瓶R1,溶解后即为工作液。工作液预先保温至室温度。

img7

混合均匀,在反应温度保温1分钟,读取初始吸光度,同时开始计时,在精确1、2、3分钟时,分别读取吸光度,测定每分钟平均吸光度变化(ΔA/分)。

【参考区间】

ALT≤40U/L

【临床意义】

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力增高,以发病后6~12小时之内显著增高,在48小时达到高峰,约在3~5天恢复正常。血清中AST的升高,有时可达1 200U,中毒性肝炎还有更高。肌炎、胸膜炎、肾炎、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的轻度增高。

6.血清L-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活性测定(速率法)

【操作】

(1)2.0ml底物溶液,温浴至37℃。

(2)加0.25ml血清,混匀,孵育180秒,使反应杯中溶液的温度达到37℃。

(3)加0.5ml启动试剂,混匀,延滞时间60秒,然后监测吸光度(升高速率)180秒。此期间吸光度读数点≥6。

【参考值】

成年男性GGT:11~50U/L(37℃)

成年女性GGT:7~32U/L(37℃)

7.血清碱性磷酶活性测定(速率法)

【操作】

img8

混匀,温浴至37℃。

【参考值】

女性:1~12岁<500U/L;

15岁以上40~150U/L。

男性:1~12岁<500U/L;

12~15岁<700U/L;

25岁以上40~150U/L。

【临床意义】

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可见于下列疾病:(1)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肝癌等。(2)骨骼疾病由于骨的损伤或疾病使成骨细胞内所含高浓度的碱性磷酸酶释放入血液中,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增高。如纤维性骨炎、成骨不全症、佝偻病、骨软化病、骨转移癌和骨折修复愈合期等。

8.血清尿素测定(二点法)

【操作】

img9

37℃,比色延迟时间30秒,准确1分钟后340nm,读取吸光数。

【参考区间】

健康成年人血清尿素浓度:2.9~8.2mmol/L。

【临床意义】

生理性因素:高蛋白饮食引起血清尿素浓度和尿液中排出量显著升高。血清尿素浓度男性比女性平均高0.3~0.5mmol/L。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增高的倾向。成人的日间生理变动平均为0.63mmol/L。妊娠妇女由于血容量增加,尿素浓度比非孕妇低。

病理性因素:有肾脏因素和非肾脏因素。血液尿素增加的原因可分为肾前、肾性及肾后三个方面。(1)肾前性最重要的原因是失水,引起血液浓缩,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血液中尿素潴留。常见于剧烈呕吐、幽门梗阻、肠梗阻和长期腹泻等。(2)肾性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衰竭、慢性肾盂肾炎及中毒性肾炎都可出现血液中尿素含量增高。(3)肾后性疾患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尿道狭窄、膀胱肿瘤致使尿道受压等都可能使尿路阻塞,引起血液中尿素含量增加。(4)血液中尿素减少较为少见,常表示严重的肝病,如肝炎合并广泛性肝坏死。

9.血清肌酐测定(二点法)

【操作方法】

img10

混匀,温浴至37℃。

【参考值】

男:62~115μmol/L

女:53~97μmol/L

【临床意义】

肌酐经肾小球滤过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通过肾小管排泄。在肾脏疾病初期,血清肌酐值通常不升高,直至肾脏实质性损害,血清肌酐才增高。在正常肾脏血流量的条件下,肌酐值如升高至176~353μmol/L,提示为中度至严重的肾损害。所以,血肌酐测定对晚期肾脏病的临床意义较大。

10.β2微球蛋白测定

【操作】

按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只需分离血清上机,包括加样、分离、搅拌、温育和打印结果在内的各项操作均由仪器自动进行。

【参考区间】

血清:1.3~2.7μg/ml

随意尿:<0.2μg/ml

【临床意义】

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与多发性骨髓瘤等患者血中β2MG显著升高,并与病情的进展高度相关。尿毒症与肾病综合征患者血与尿中β2MG也显著升高。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血中β2MG升高显著,而尿β2MG无较大变化。糖尿病患者无论尿蛋白阳性或阴性,尿β2MG均显著升高。肾移植后如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其尿液中的β2MG显著增加并早于巨细胞病毒直接早期抗原检测。肾移植后如发生早期移植排斥反应,血中β2MG的显著升高可早于临床诊断移植排斥反应2~7天。

11.IgG、IgA、IgM测定(免疫比浊法)

【操作】

img11

ΔA= A2-A1。

【参考区间】

img12

【临床意义】

(1)年龄:年龄与血中Ig含量有一定关系,新生儿可由母体获得通过胎盘转移来的IgG,故血清含量较高,近于成人水平。婴儿由于体液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免疫球蛋白含量较成人低。(2)血清免疫球蛋白降低: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先天性低Ig血症主要见于体液免疫缺损和联合免疫缺陷病。最多见是IgA,患者易患呼吸道反复感染;缺乏IgG易患化脓性感染;缺乏IgM易患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引起的败血症。(3)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常见于各种慢性细菌感染,如慢性骨髓炎、慢性肺脓肿。子宫内感染时脐血或出生后两日的新生儿血清中IgM含量可大于0.2g/L或大于0.3g/L。在多种自身免疫病、肝脏疾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隐匿性肝硬化)患者可有三类Ig升高。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IgG、IgA或IgM升高较多见;类风湿关节炎以IgM升高为主。⑷M蛋白血症:主要见于浆细胞恶性病变,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此病血清中某类Ig(M蛋白)升高,而其他类Ig水平正常或降低。

二、特殊检查方法

(一)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

【试剂与试剂配制】

(1)甲基纤维素:(Mehycellulose,M450)用生理盐水配制浓度为0.5%的甲基纤维素溶液,置冰箱保存。

(2)肝素抗凝剂。

(3)吉瑞氏染液。

【操作步骤】

(1)抽血0.5~1.0ml(抗凝剂:肝素钠125U/ml 0.1ml)。

(2)加甲纤(0.5%)与血等量充分混匀。

(3)培养(37℃)40分钟。

(4)吸取上清液(注:不能吸入RBC)。

(5)上清液离心(1 000转10分钟)。

(6)弃上清液,留沉淀物推片。

(7)制片:制片需厚均匀。

(8)瑞氏染色(待血片干后染色)。

【淋巴细胞微核的判断标准】

(1)微核与主核完全分离或相切(相切处核膜一定要清晰可见),为圆型或卵圆型,大小在主核1/3以下,结构与主核一致,不折光,注意与粗大的嗜天青颗粒相鉴别。

(2)微核与主核分离但有细丝相连者也算在内,但细丝内不含有核染色质,此类微核应单独记录。

(3)其他如主核掩盖微核,或微核掩盖主核以及核碎裂等一律不计。

(4)在油镜下计数2 000个胞体完整的淋巴细胞。

(二)外周血染色体检验

【方法】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

【器材】

(1)载玻片:用肥皂水、洗衣粉煮沸20分钟,趁热洗刷(纱布)流水冲洗,晾干后逐片丢入重铬酸钾硫酸洗液中浸24小时,取出后逐片流水冲洗,用双蒸馏水冲洗后,置双蒸馏水中浸泡两次,各24小时(盖盖),用纱布擦干,置医用酒精中浸泡。(注:玻片之间不能摩擦,浸泡时应逐片放入,不能烘干)。

离心管(10ml):置肥皂水或洗衣粉中煮30分钟以流水冲洗干净,浸入新鲜重铬酸钾硫酸洗液浸泡1~2天,取出后用水冲洗20分钟,蒸馏水冲洗3~4次,置纱布上烘干。

(2)秋水仙素(100μg),使用前用生理盐水作10倍稀释即成10μg/ml。

【操作步骤】

(1)采血,向培养基中无菌滴加全血0.4~0.6ml后加入10μg/ml秋水仙素0.1ml,充分混匀。

(2)培养:置37℃温箱培养50~54小时。

(3)取出,弃去上清液,用37℃预温好的KCl约6ml将细胞层一并吸入离心管中,混匀,置37℃30分钟低渗处理。

(4)预固定:加入固定液1ml,混匀,置1 000转离心10分钟。

(5)固定:弃去上清液,加入8ml固定液充分混匀,室温放30分钟后离心10分钟。

(6)二次固定:弃去上清液,加入8ml固定液后冷藏过夜。

(7)第二天冰霜中取出后离心10分钟。

(8)染色:①去上清液留约0.1ml充分混匀,用吸管吸出滴至刚从冰水溶液中取出的玻片上,分三次滴片,三次取玻片头、体、尾部滴入,置火焰上固定。②浓缩染液用磷酸缓冲液1∶9稀释。③玻片上编号标签,用蜡封好。④将玻片反扣在染色板上,将染色液充于玻片与染色体间,不能产生气泡。⑤染色10分钟,冲净。

(三)尿汞的检测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采用经清洗、5%硝酸浸泡后再清洗、晾干后的塑料壶,收集患者24小时尿量或足量的随机尿,取样前应混匀尿标本后,从标本中取5ml尿液于50ml反应瓶中,加入1ml浓硫酸和5%高锰酸钾液,摇匀盖紧瓶盖置于培养中过夜,第2天向瓶中滴加10%的盐酸羟胺至瓶中液体变白色,再用去离子水稀释定容至50ml刻度线,混匀后待测量。

【试剂与试剂配制】

(1)硝酸、硫酸、盐酸:分析纯。

(2)重铬酸钾:光谱纯或分析纯。

(3)氯化亚锡:分析纯。

(4)汞标准贮备液:含1mg/L汞。

(5)硝酸重铬酸钾液:称取0.05g重铬酸钾,溶于无汞去离子水,加入5ml硝酸,再用去离子水释到1 000ml。

(6)5%硝酸溶液量取50ml硝酸,用去离子水稀释到1 000ml,供洗涤用。

(7)临用前配制10%氯化亚锡溶液(w/v):称取10g氯化锡于小烧杯内加入20ml浓盐酸,微微加热至透明,冷却后再用去离子水稀释到100ml。

(8)5%高锰酸钾液:称取5g KMnO4溶于100ml去离子水中。

(9)10%盐酸羟胺:称取50g盐酸羟胺溶加去离子水至500ml。

(10)自配汞标应用液:A液——用1ml移液管从含汞1mg/ml的汞标贮备液中吸取1ml汞标贮备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重铬酸钾液稀释至刻度100ml;B液——用1ml移液管从含汞10μg/1ml的A应用液中吸取1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硝酸重铬酸钾液稀释至刻度100ml,含汞10ng/ml。

【操作步骤】

(1)制作标准曲线:在20ml还原瓶内,分别加入汞浓度为10ng/ml的标准液0.00、1.00、2.00、3.00、4.00、5.00ml,再补加硝酸重铬酸钾液体总体积为5ml,它们对应的浓度分为0、2、4、6、8、10μg/L,在仪器上设出相应的各自吸光度来做标准曲线,并计算曲线回归方程标准差,变异系数。利用标准曲线,既可检测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又可直查样品含含汞量。

(2)样品测量:打开F732-V仪电源开关,预热2小时,并注意当仪器预热到1.5小时应打开抽气泵预热直至2小时后开始测量。先用5ml硝酸重铬酸钾液于20ml反应瓶中,加入1ml氯化亚锡还原剂,从仪器上读出峰值吸光度——空白值。再用5ml移液管吸取3ml硝酸重铬酸钾液于20ml反应瓶中,再加入1ml氯化亚锡还原剂,从仪器上读出峰值吸光度——标准值。另取已消化处理好的样品液5ml于20ml反应瓶中,加入1ml氯化亚锡还原剂,从仪器上读出峰值吸光度——样品值。

【计算方法】

img13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尿汞含量。

(四)尿砷的检测法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采用2.5L塑料壶,用前应先用水洗干净,然后用5%的硝酸浸泡几天,再用清水反复洗干净并晾干,收集患者24小时(一昼夜)尿量,或足量的随机尿。取样前混匀尿标本,量取25ml尿液,倒入125ml砷发生瓶中加入3ml浓硫酸和5ml浓硝酸,混匀,加盖瓶盖,放置过夜。第二天再将硝化砷瓶置于电炉上加热,待反应瓶中的液体变黑色时,停止加热,冷却,加入0.5ml高氯酸,再置于电炉上加热到反应瓶里样品颜色变白变清时便停止。冷却,加入2ml去离子水和1ml饱和草酸后置于电炉上加热数小时,直至样品消化完全。

【试剂与试剂配制】

(1)DDC银麻黄素吸收液:称取0.5g DDC银加入适量氯仿,再加入2ml三乙醇胺,然后用氯仿稀释到200ml。

(2)15%碘化钾液:称取15g KI,加入100ml去离子水。

(3)40%氯化亚锡液:称取40g SnCl2,加入100ml盐酸溶解。(加入两粒锡粒,该液可保存一个月)。

(4)饱和草酸:分析纯。

(5)高氯酸:分析纯。

(6)浓硫酸:分析纯。

(7)1∶1硫酸(100ml浓硫酸慢慢加入100ml去离子水中)。

(8)贮备液:用1ml移管从1mg/ml砷标贮备液中取1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10μg/ml砷应用液。

【操作步骤】

将硝化后的样品瓶、空白瓶、标准瓶(加入1ml含砷10μg/ml砷应用液)各加入30ml去离子水,再加入7ml1∶1硫酸,2ml15% KI液,0.5ml40%氯化亚锡,混匀10分钟。另取10ml刻度离心管,加入4ml DDC银吸收液,向各发生瓶中加入3g无砷锌粒,接好导气管(塞入乙酸铅脱脂棉),逸气通入吸收液,反应40分钟后,用氯仿补足10ml刻度离心管容量(4ml)待5分钟后于530nm分光度计比色。

【计算方法】

img14

(五)尿铅检测(双硫腙比色法)

【操作步骤】

从摇匀后的尿标本中量取25ml尿样于250ml锥形反应瓶中,加入2ml浓HNO3和30ml5% KMnO4,混匀后盖紧锥形瓶的盖子,放入培养箱(设置温度为37℃)过夜后,取出锥形瓶,冷却至室温,加入7ml20%盐酸羟胺,混匀反应完全并放置半小时,再加入30ml铅缓冲液,摇匀,加入10ml42%的双硫腙氯仿液,振摇萃取1分钟,再将萃取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取双硫腙氯仿液,又加入洗液30ml,振摇萃取半分钟,再用分液漏斗分取双硫腙氯仿液于分光光度计上510nm处比色,读出吸光度。

标准曲线配制:用0.001、0.002、0.004、0.006、0.008、0.010mg铅,制备一系列标准管,调节pH值后,操作与标本相同,将比色后读取的读数绘成标准曲线。

【计算方法】

(1)根据标准曲线查出含铅量。

img15

(六)尿镉原子吸收方法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尿样用具盖聚乙烯收集一次尿样约100ml。尽快测量比重后,取尿样加硝酸(100∶1),混匀。置冰箱4℃可保存两个月。

【仪器与试剂】

(1)具塞聚乙烯塑料瓶,250ml。

(2)尿比重计。

(3)具塞比色管,10ml。

(4)微量移液管,10μl。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石墨炉、背景校正和镉空心阴极灯。仪器操作条件:干燥40℃~120℃,35秒;灰化120℃~250℃,31秒;原子化1 800℃,3秒;清除2 000℃,3秒。

(6)离子交换水。

(7)硝酸,优级纯。

(8)硝酸溶液,1%(V/V)。

(9)基体改进剂:称取1g磷酸氢二铵加硝酸溶液溶解,并稀释至100ml。

(10)镉标准溶液:国家认可的镉标准溶液1mg/L溶液为储备液。应用液为临用前,用硝酸溶液稀释而成的0.05μg/ml(50μg/L)标准应用液。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将尿样充分摇匀后,取1.0ml尿样于具塞试管中,加入1.0ml基体改进剂溶液、8.0ml稀硝酸混匀。同时作试剂空白:1.0ml基体改进剂加9.0ml 1%硝酸溶液,混匀。

(2)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5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1、0.2、0.4、0.6ml镉标准应用液,加1.0ml基体改进剂,再加入硝酸溶液至10ml,配制成0.0、0.5、1.0、2.0、3.0μg/L镉标准系列,进样10μl。标准管的吸光度减去第1管的吸光度为纵坐标,镉溶度(μg/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用测定标准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试剂空白溶液;测得的样品吸光度减去试剂空白吸管后,由标准曲线得镉的溶度(μg/L)。

【计算方法】

按式计算尿样浓度:C=c·k·F

式中:C为尿样中的镉浓度,μg/L;c为由标准曲线得测定样品浓度,μg/L;k为尿样换算成标准比重(1.020)下的浓度校正系数;F为尿样的稀释倍数,本样为10。

(七)尿铜原子吸收法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用具盖聚乙烯壶收集24小时尿样,计算尿总量,混匀后,取10ml尿样加入0.1ml浓硝酸混匀。置于冰箱内可保存2周。

【仪器与试剂】

(1)具盖聚乙烯塑料壶,2.5L。

(2)具塞比色管,10ml。

(3)微量移液器,10μl。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石墨炉、背景校正装置和铜空心阴极灯。

仪器操作条件:干燥40℃~120℃,35秒;灰化120℃~500℃,31秒;原子化2 500℃,4秒,停气;清除2 600℃,3秒。

(5)离子交换水。

(6)硝酸,优级纯。

(7)硝酸溶液,1%(V/V)。

(8)铜标准溶液:用国家认可的铜标准溶液1mg/ml稀释为200μg/L的铜标准应用液。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样品从冰箱取出,充分摇匀后,取1.0ml置于具塞比色管中,加4.0ml硝酸溶液,混匀供测定。

(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只具色塞比色管,加入0.0、1.0、2.0、3.0、4.0ml的铜标准应用液,用1%稀硝酸溶液定容至10ml刻度,配制成0、20、40、60、80μg/L铜标准溶液曲线。进样10μl,测定各管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值对铜溶度(μg/L)绘制标准曲线。

在标准曲线测定的条件下,测定尿样和试剂空白的吸光度。以尿样吸光度减去试剂空白的吸光度后,由标准曲线得铜的溶度(μg/L)。

【计算方法】

按式计算尿中铜的溶度:C=c·L·F

式中:C为尿中铜的含量,μg/24h;c为由标准曲线得铜的溶度,μg/L;L为24h尿总量;F为尿样的稀释倍数。

(八)尿锰原子吸收方法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尿样用具盖聚乙烯收集一次尿样约100ml。尽快测量比重后,取尿样加浓硝酸(100∶1),混匀。置冰箱4℃可保存2周。

【仪器与试剂】

(1)具塞聚乙烯塑料瓶,250ml。

(2)尿比重计。

(3)具塞比色管,10ml。

(4)微量移液管,20μl。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石墨炉、背景校正和锰空心阴极灯。

仪器操作条件:干燥40℃~120℃,60秒;灰化120℃~400℃,31秒;原子化2 600℃,4秒;清除2 700℃,3秒。

(6)离子交换水。

(7)硝酸,优级纯。

(8)硝酸溶液,1%(V/V)。

(9)锰标准溶液:国家认可的锰标准溶液1mg/L。临用前,用稀硝酸稀释为0.100μg/ml的应用液。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将酸化的尿样从冰箱中取出,放置恢复到室温后,充分摇匀。将1.0ml尿样于具塞比色管中,加入1.0ml稀硝酸溶液混匀。

(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5只具塞比色管,加锰表应用液0、0.2、0.4、0.6、0.8ml,用稀硝酸溶液定容至10ml,配制成0、2.0、4.0、6.0、8.0μg/L锰标准系列,进样20μl。吸光度为纵坐标,锰溶度(μg/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用测定标准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得样品吸光度后,由标准曲线得锰的溶度(μg/L)。

【计算方法】

按式计算样品溶度:C=c·k·F

式中:C为样品中的锰溶度,μg/L;c为由标准曲线得样品浓度,μg/L;k为尿样换算成标准比重(1.020)下的浓度校正系数;F为尿样稀释倍数。

(九)血中镍原子吸收法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用3%硝酸溶液和乙醇溶液依次清洗皮肤后,抽取3.0ml静脉血,置于预先加入0.1ml肝素钠溶液的具盖聚乙烯塑料管中,充分混合,在室温下尽快运输。置于4℃下可保存2周,最好当天分析。

【仪器与试剂】

(1)具盖聚乙烯管,10ml。

(2)具塞比色管,10ml。

(3)具塞聚乙烯离心管,1ml。

(4)微量移液管,20μl。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石墨炉、背景校正装置和镍空心阴极灯。仪器操作条件:干燥40℃~120℃,60秒;灰化120℃~600℃,31秒;原子化2 700℃,4秒,停气;清除2 800℃,3秒。

(6)去离子水。

(7)硝酸溶液,5%(v/v)。

(8)硝酸溶液,3%。

(9)乙醇溶液:75%。

(10)医用肝素钠溶液:12 500单位。

(11)镍标准溶液:国家认可的1.0mg/ml镍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硝酸溶液逐级稀释成1.0μg/ml镍标准溶液。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将血样由冰箱中取出,放至实验室温度,彻底摇匀后,分别取出0.1ml血样于具塞聚乙塑料离心管中,加入0.9ml水,混匀,供检。

(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支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2、0.4、0.6、0.8、1.0ml镍标准应用液,加水至10ml,制备成0、20、40、60、80、100μg/L镍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节到最佳测定;进样20μl,测定各管的吸光管。以第2~4管的吸光度减去第1管的吸光度,以镍的浓度与相应的吸光度值绘制标准线。

按测定镍标准系列的条件测定样品和试剂空白对照。血样的吸光度值减去空白的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镍的浓度(μg/L)。

【计算方法】

按式计算血中镍的浓度:C=10c

式中:C为血中镍的浓度,μg/L;c为由标准曲线得镍的浓度,μg/L;10为血样稀释倍数。

(十)尿中镍原子吸收法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用具盖聚乙烯塑料瓶收集一次晨尿,尽快测量比重。每10ml尿加0.1ml的浓硝酸溶液,混匀。置于4℃冰箱中可保存2周。

【仪器与试剂】

(1)具盖聚乙烯塑料瓶,250ml。

(2)具塞刻度比色管,10ml。

(3)微量移液管,20μl。

(4)容量瓶,100ml。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石墨炉、背景校下装置和镍空心阴极灯。

仪器操作条件:干燥40℃~120℃,60秒;灰化120℃~600℃,31秒;原子化2 700℃,4秒,停气;清洗2 800℃,3秒。

(6)去离子水。

(7)硝酸溶液,优级纯。

(8)硝酸溶液:1%。

(9)镍标准溶液:国家认可的1.0mg/ml镍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硝酸溶液逐级稀释成1μg/ml镍标准应用液。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将尿样由冰箱中取出,恢复至室温,彻底摇匀,供检。

(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支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2、0.4、0.6、0.8、1.0ml标准溶液,加1%硝酸溶液至10ml定容,制备成0、5、10、30、50、70、100μg/L镍标准系列。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节到最佳测定状态;进样20μl,测定各管的吸光管。以第2~6管的吸光度减去第1管的吸光度,以镍的浓度(μg/L)与相应的吸光度值绘制标准线。

取1.0ml尿样,混匀。以1%硝酸溶液为空白,按测定镍标准系列的条件测定样品和空白对照。尿样的吸光度值减去空白的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镍的浓度(μg/L)。

【计算方法】

按式计算尿中镍的浓度:C=k·c

式中:C为尿样中镍的浓度,μg/L;c为由标准曲线得镍的浓度,μg/L;k为尿样换算成标准比重(1.020)下的溶度校正系数。

(十一)血清铜的火焰原子吸法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用3%硝酸溶液和乙醇溶液依次清洗皮肤后,抽取3ml静脉血,置于聚乙烯塑料管中放置1小时,2 000r/min转离心5分钟。小心取出全部血清,置于具盖聚乙烯塑料管中,常温下运输。置于冰箱内至少可保存14天,在冷冻条件下可保存7周。

【仪器与试剂】

(1)具塞聚乙烯塑料管,5ml。

(2)具塞比色管,10ml。

(3)离心机。

(4)微量移液器,10μl。

(5)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石墨炉、背景校正装置和铜空心阴极灯。

仪器操作条件:干燥40℃~120℃,35秒;灰化120℃~500℃,31秒;原子化2 500℃,4秒,停气;清除2 600℃,3秒。

(6)去离子水。

(7)硝酸,优级纯。

(8)硝酸溶液,1%(V/V)。

(9)硝酸溶液,3%(V/V)。

(10)乙醇溶液,75%(V/V)。

(11)铜标准溶液:用硝酸溶液稀释国家认可的1mg/ml铜标准储备液成200μg/L铜标准应用液。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取1ml血清,置于比色管中,加入4ml1%硝酸溶液,混匀,供测定。

(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5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1.0、2.0、3.0、4.0ml铜标准应用液,各加1%硝酸溶液至10ml,制成0、20、40、60、80μg/L铜标准系列。进样10μl测度各标准管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值对铜溶度(μg/L)绘制标准曲线。

用测定标准曲线的条件测定样品,以样品的吸光度减去第1管的吸光度后,由标准曲线得血清铜的浓度(μg/L)。

【计算方法】

C=c·F/1 000

式中:C为血清中铜的溶度,mg/L;c为标准曲线得血清铜的浓度,μg/L;F为血清稀释倍数5。

(十二)尿δ-ALA的检测

【试剂与试剂配制】

(1)正丁醇。

(2)氯仿。

(3)20%乙酸。

(4)磷酸盐缓冲液:0.5MNaH2PO4溶液和0.5Na2HPO4·12H2O溶液两液等量混合即成。

(5)乙酰乙酸乙酯磷酸盐缓冲液:1份乙酰乙酸乙酯中加入20份上述磷酸盐缓冲液即成(临用时需振摇)。

(6)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显色剂:

①4g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②128ml冰乙酸;

③40ml 70%过氯酸;

④10ml 0.2M氯化高汞;

⑤40ml浓盐酸。

注:所有化学试剂要求为分析纯试剂。

【操作步骤】

从混匀后的尿样取2ml尿于10ml比色管中,加入2ml20%乙酸混匀后加入8ml正丁醇,振摇1分钟,静置分层后,吸取下层液0.5ml于带塞试管中,再加入1.5mlδ-ALA缓冲液,混匀后置沸水中加热10分钟,取出于冷水中冷却,加入2ml显色剂,混匀后静置10分钟,再用4ml氯仿提取,留氯仿层于分光光度计556nm处比色。根据比色吸光度数据,从δ-ALA标准曲线上查出测定值。

δ-ALA标准曲线的绘制

img16

注:稀标准液1mg=20μg ALA浓标准液1mg=200μg ALA

当ALA含量在10μg范围内,呈直线关系。10μg以上由于氯仿提取不完全而呈曲线。故当ALA含量高时,宜稀释后再进行测定,在一般情况下,只需用稀标准液配制标准管0~10μg即可。

(十三)尿CP(粪卟啉)的检测

【试剂与试剂配制】

(1)30%双氧水。

(2)冰乙酸。

(3)乙醚。

(4)乙酸乙醚混合液:1份乙酸+3份乙醚,混匀后塞紧瓶盖贮存备用。

(注:以上化学试剂要求分析纯)

【操作步骤】

取混匀后的尿样20ml于25ml具磨砂玻璃塞比色管中,加入数滴30%的双氧水和5ml乙酸乙醚混合液,盖紧振摇1分钟,然后放入暗室中过夜或12~24小时后,用荧光灯照射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

(-):醚层呈浅兰色、兰色或绿色荧光

(+):醚层呈浅红色荧光

(++):醚层呈明显红色荧光

(+++):醚层呈深红色荧光

(++++)醚层呈砖红色荧光

(十四)血中铅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仪器与试剂】

(1)具塞聚乙塑料管,5ml。

(2)具塞试管,5ml。

(3)具塞聚乙塑料离心管,1.5ml。

(4)漩涡混合器。

(5)离心机,12 000r/min。

(6)微量加液器。

(7)容量瓶,50ml。

(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石墨炉原子化器、背景校正装置和铅空心阴极灯所用器皿均用1+3硝酸溶液浸泡过夜,用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备用。

(9)实验用水:去离子水。

(10)医用肝素钠溶液:12 500单位。

(11)硝酸溶液,1%(V/V)。

(12)硝酸溶液,5%(V/V)。

(13)乙醇,75%(m/m)。

(14)铅标准贮备液:国家标准溶液1.0mg/ml铅,存于聚乙烯瓶中,冰箱内保存。临用时,用稀硝酸溶液稀释成1μg/ml铅应用液。

【操作步骤】

(1)仪器操作条件

img17

(2)空白试验

取1%硝酸溶液与样品同时进行测定。

(3)标准曲线绘制

取6个容量瓶分别加入铅标准应用液0.00、0.05、0.10、0.20、0.40、0.80ml,用稀硝酸溶液定容至10ml。铅标浓度为0、5、10、20、40、80μg/L。取20μl进样,测定标准系列的吸光度。从1~5号管的吸光度减去0号管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对铅μg/L绘制标准曲线。

分别取出0.1ml于具塞塑料离心管中,加入0.4ml 5%硝酸溶液,立即盖紧盖子剧烈振摇后,在漩涡混合器上振摇15秒。静置15分钟,离心10分钟。按标准曲线的条件,测定样品和试剂空白,样品的吸光度值减去空白的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查出血铅浓度(μg/L)。

【计算方法】

C=c·F

式中:C为血中铅浓度,μg/L;c为由标准曲线查得的稀释血样中铅浓度,μg/L;F为稀释倍数,按本法操作时,稀释倍数为5。

(十五)血中镉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采集静脉血3ml,置于事先加入0.1ml肝素钠溶液具塞聚乙塑料管中,充分振摇,冰冻运输。如在一个月内不能分析,需在冷冻室保存。

【仪器试剂】

(1)具塞聚乙塑料管,5ml。

(2)具塞试管,5ml。

(3)具塞聚乙塑料离心管,1.5ml。

(4)漩涡混合器。

(5)离心机,12 000r/min。

(6)微量加液器,200μl。

(7)容量瓶,50ml。

(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石墨炉原子化器和背景校正装置,镉空心阴极灯。

(9)仪器操作条件:干燥40℃~120℃,35秒;灰化120℃~250℃,31秒;原子化1 800℃,3秒;清除2 000℃,3秒。所用器皿均用1+3硝酸溶液浸泡过夜,用水冲洗干净,晾干后备用。

(10)实验用水:去离子水。

(11)医用肝素钠溶液:12 500单位。

(12)硝酸溶液,1%(V/V)。

(13)硝酸溶液,5%(V/V)。

(14)乙醇,75%(m/m)。

(15)镉标准贮备液:国家标准溶液1.0mg/ml镉,存于聚乙烯瓶中,冰箱内保存。临用时,用稀硝酸溶液稀释成0.05μg/ml镉标准应用液。

【操作步骤】

(1)仪器操作条件

img18

(2)空白试验

取1%硝酸溶液与样品同时进行测定。

(3)标准曲线绘制

取5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1、0.2、0.4、0.6ml标准应用液,加1.0ml基体改进剂,再加入硝酸溶液至10ml,配制成0.0、0.5、1.0、2.0、3.0μg/L镉标准系列,进样10μl。标准管的吸光度减去第1管的吸光度为纵坐标,镉溶度(μg/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分别取出0.1ml于具塞塑料离心管中,加入0.4ml5%硝酸溶液,立即盖紧剧烈振摇后,在漩涡混合器上振摇15秒。静置15分钟,离心10分钟。按标准曲线的条件,测定样品和试剂空白,样品的吸光度值减去空白的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查出血铅浓度(μg/L)。

【计算方法】

C=c·F

式中:C为血中镉浓度,μg/L;c为由标准曲线查得的稀释血样中隔浓度,μg/L;F为稀释倍数,按本法操作时,稀释倍数为5。

(十六)尿锌原子吸收光谱法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尿样用具盖聚乙烯塑料瓶收集一次尿样约100ml。尽快测量比重后,取10ml尿样加浓硝酸0.1ml,混匀。在室温下尽快运输。置冰箱4℃可保存1周。

【仪器与试剂】

(1)具塞聚乙烯塑料瓶,250ml。

(2)尿比重计。

(3)具塞比色管,10ml。

(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乙炔—空气燃烧装置和锌空心阴极灯。

(5)离子交换水。

(6)硝酸,优级纯。

(7)硝酸溶液,1%(V/V)。

(8)锌标准溶液:国家认可的1mg/ml锌标准储备液。临用前,用稀硝酸稀释为10.0μg/ml的锌标准应用液。

【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将酸化的尿样从冰箱中取出,混匀,用定量滤纸过滤,保留过滤液,加离水定容至10ml,供测定。同时取硝酸溶液作空白对照。

(2)标准曲线的绘制:取5只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0.0、0.10、0.30、0.50、1.0ml标准溶液,加硝酸溶液至10.0ml,制备成0、0.1、0.30、0.50、1.00mg/L锌标准溶系列。测定各标准管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对锌浓度绘制标准曲线。

用测定标准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空白对照。尿样的吸光度减去空白的吸光度后,由标准曲线得锌的浓度。

【计算方法】

按式计算样品溶度:尿样:C=c·k;

式中:C为样品中锌的溶度,mg/L;c为由标准曲线得锌浓度,mg/L;k为尿样换算成标准比重(1.020)下的浓度校正系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