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们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统称为职业性损害。不同劳动条件存在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它们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可导致职业病。
第二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对职业人群健康有损害的因素统称为职业危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它们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统称为职业性损害。不同劳动条件存在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它们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可导致职业病。
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
(3)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噪声、振动;
电离辐射:如X射线、Y射线等。
(4)生物因素:如附着在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适应等;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场所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