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节 杀鼠剂中毒
我国常用的杀鼠剂按其主要毒理作用可分为:1.抗凝血类杀鼠剂:(1)茚满二酮类,如敌鼠钠、氯鼠酮、杀鼠酮等;(2)羟基香豆素类,如杀鼠灵、杀鼠醚、溴敌隆等。2.神经毒类杀鼠剂,如有机氟杀鼠剂(氟乙酰胺、氟乙酸等)及毒鼠强。3.其他杀鼠剂,如安妥、磷化锌。
一、抗凝血类杀鼠剂
(一)临床表现
口服后经3~4天,出现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低热等。中毒量小者可无出血现象,达到一定剂量时,除上述症状外,表现为出血倾向,血尿、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重者出现咯血、吐血、便血及其他重要脏器出血,可死于脑出血及心肌出血。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杀鼠剂的接触史或口服史、3~4天后表现为出血倾向及实验室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三)中毒救治
1.清洗去毒:口服后即催吐、洗胃,洗胃后可灌入活性炭悬浮液,并用硫酸镁导泻。
2.解毒治疗:维生素K1是特效解毒剂。一般口服后先予对症治疗,观察4~5天无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正常,不需用维生素K1治疗。轻度血尿、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不正常,可用维生素K1 10~20mg肌注,每日3~4次;严重出血者首剂10~20mg静注,继而60~80mg静脉滴注,一日总量可达120mg。一般可连续用药10~14天,出血现象停止及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后可停药。维生素K3、K4对此类抗凝血剂中毒所致出血无效。
3.其他治疗: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大剂量维生素C和芦丁。出血量大者可输新鲜血,积极防治脑出血及心肌出血等。
二、有机氟杀鼠剂
有机氟杀鼠剂主要指氟乙酰胺和氟乙酸钠。
(一)临床表现
口服潜伏期短,一般2~15小时内发病,重者在1小时内。
1.神经系统:抽搐是氟乙酰胺中毒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主要是造成脑弥慢性中毒性细胞水肿、变性、坏死,无脑膜刺激征和阳性定位体征,可与脑膜脑炎及脑血管病等鉴别。
(1)轻度:头痛、头晕、乏力、肢体小抽动。
(2)中度:烦躁不安、肢体阵发性抽搐。
(3)重度:意识模糊、昏迷、阵发性强直性痉挛。
2.心血管系统:抑制传导系统,损伤心肌细胞,表现为以负性传导和负性频率为主的心律失常,心肌酶升高,心功能不全甚至休克。心电图异常与中毒程度成正比,并出现在心肌酶升高以前,无病理性Q波,与心肌梗塞不同。
3.消化道、肝脏、胰腺、肾脏也有明显损害,但无特异性。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口服史及误食染毒食物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作诊断。呕吐物、血、尿标本检测到氟乙酰胺或氟乙酸钠可进一步确定诊断。
(三)中毒救治
1.清洗去毒:口服时可用1:5000高锰酸钾或0.15%石灰水洗胃,洗胃后酌情灌入适量白酒或食醋,提供乙酰基而达到解毒效果。
2.解毒治疗:特效解毒药为乙酰胺(解氟灵),用法为每次2.5~5g肌注,每日2~4次;或1日总量0.1~0.3g/kg,分2~4次肌注。为了减轻注射局部疼痛,可加入1%的普鲁卡因。危重者首次注射剂量可为全日剂量的一半,即10g。连用5~7日。无解氟灵时,可用乙醇,其在体内可氧化为乙酸,方法是将无水乙醇5ml溶于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2~4次。轻度中毒者适量饮白酒有助于治疗。
3.控制惊厥:解毒剂不能立即控制抽搐,须辅以抗惊厥治疗。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或在监护下静脉大剂量使用安定或米达唑仑。
4.其他综合治疗:静脉滴注1,6-二磷酸果糖,防止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昏迷可使用高压氧疗法。
三、毒鼠强中毒
(一)临床表现
潜伏期短,除由胃肠道吸收外还可通过口腔和咽部黏膜迅速吸收,口服后于0.5~1小时内发病。开始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不安、恶心、呕吐、腹痛。典型症状为阵发性抽搐及强制性惊厥。惊厥时的表现和脑电图改变类似一般癫痫大发作,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部分中毒者有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心电图ST-T改变,心肌酶谱活性升高,肝功能损害。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毒鼠强口服史或进食染毒食物史(如配制毒饵、撒放毒饵等),及潜伏期短、癫痫大发作样全身惊厥的临床表现可作诊断。血、尿、胃内容物中发现毒鼠强可进一步确诊。
(三)中毒救治
1.清洗去毒:催吐、洗胃、灌服活性炭及导泻。
2.抗惊厥治疗:肌注苯巴比妥钠,静脉注射地西泮、米达唑仑或异戊巴比妥钠等,根据病情确定用量,并重复多次注射至惊厥控制为止。为防止大剂量用药引起呼吸抑制,可在呼吸控制下给药。惊厥控制后要继续观察,可再次发生惊厥。毒鼠强长期在体内存留,一次中毒后血液可长期检出毒鼠强,有长达3个月者。抗惊厥治疗一般持续3~7天,甚至一月内仍需给予镇静抗惊治疗。
3.血液灌流:活性碳或合成树脂血液灌流可排除毒鼠强,但灌流后并不一定见到血药浓度明显减低,要进行多次后才能明显减低血中毒鼠强浓度。
4.其他综合治疗: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特别是保护性、肝、肾功能,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可联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