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前使用的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早期预测方法[2]
(1)妊娠中期平均动脉压(M AP)测定,于24~26孕周进行。当M AP≥85mm Hg(11.3kPa)时,表示有发生子痫前期的倾向,当M AP≥140mm Hg时易发生脑血管意外,导致孕妇昏迷或死亡。M AP=(收缩压+2×舒张压)÷3。
(2)翻身试验(ROT)于28~30孕周进行,若仰卧位舒张压较左侧卧位时舒张压≥20mm Hg(2.67kPa),提示有发生子痫前期倾向。
(3)血液流变学实验于24~26孕周进行,当血细胞比容≥0.35,全血黏度>3.6,血浆黏度>1.6时,提示有发生子痫前期倾向。
(4)尿钙测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尿钙排泄量明显降低。尿Ca/Cr比值的降低早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若其≤0.04有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2]。
许多最初基于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和病理生理学提示的基本原理的生化和生物物理学的标记物,被建议用来预测妊娠晚期的子痫前期的发展。除了目前在妇产科教科书中提到的预测方法(平均动脉压测定、翻身实验、血液流变学实验及尿钙测定)外,在《W illiam s产科学》中还提到其他10种方法,如血管紧张素Ⅱ注射、尿酸、钙代谢、尿舒血管素的排泄、纤维连接蛋白、凝血激活、氧化应激的标志、免疫因素、胎盘肽、子宫动脉的多普勒测速。这些方法表明,研究者们试图明确有缺陷的胎盘形成,减少的胎盘灌注、交感活性增高、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和凝血激活的早期标记物以及氧化应激标记。其中,血管紧张素Ⅱ注射被认为与其他预测实验相比相当好,只因为此实验难实行,临床上未采用。此方法对子痫前期的阳性预测值为20%~40%。其他的如翻身实验、尿酸、钙代谢也有与血管紧张素Ⅱ注射实验相似的结果。并据此认为所有这些尝试导致了对子痫前期预测的低敏感性试验策略。认为这些预测试验没有达到可靠、有效、经济和理想的程度[18]。
尽管这些筛选试验的阳性率并不令研究者们满意,但却可以从中看出4点重要的信息:①在24孕周时对后来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孕妇进行的交感活性增高反应的各种试验有一致性的反应,如平均动脉压测定、翻身实验、血管紧张素Ⅱ注射,表明这些孕妇在24孕周时即已存在交感活性增高的过程。②在24孕周进行的尿酸与钙代谢(氧自由基产生过程的两个相关物质,尿酸是生成增加,钙是由于钙超载时钙内流引起血钙减少)试验也有与血管紧张素Ⅱ试验一致的阳性率反应。而且阳性率大约在33%和32%。这说明在24孕周时这些试验筛选出的只是那一部分引起与交感活性增高有关的一组,这时也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的氧自由基产生过程。他们很可能就是内因性、早发型、与胎盘缺血有关的一组,这组人群恰好占妊娠高血压疾病中大约1/3的比例,而且也只有这部分人可能在这一时期有此反应。③纤维连接蛋白(内皮细胞损伤标志物)、凝血激活(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的标志)、氧化应激的标志(丙二醛脂质过氧化作用、促氧化剂与抗氧化剂失衡、脂代谢异常)、免疫因素、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的升高,只被认为是预测子痫前期的潜在的和可能的标志。因为这些病理生理过程在妊娠高血压疾病代偿期末或失代偿期初才出现或升高明显,因此,早期的预测试验中的低阳性率就可以理解了,它们不能作为早期预测的敏感指标。④对胎盘灌注减少和减少后胎盘因子的变化证据的寻觅,使人们在胎盘肽、子宫动脉的多普勒测速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Irion等(1998)发现子宫动脉多普勒测定,在低风险妊娠中是一种不可靠的子痫前期筛查试验,而数十种胎盘因子的搜寻更如大海捞针。
脐动脉血流速度的检测才是真正可以反应胎儿胎盘缺血的最早方法,这一方法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其血流速度改变的时间与临床出现的症状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通过这些事实也可以印证新解中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在时间顺序和内在关系的解释的合理性。这不仅在发病机制的理论解释上具有合理性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临床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上具有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