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b凝集素是抗原还是抗体

抗b凝集素是抗原还是抗体

时间:2024-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血小板计数可减少,极个别病人有粒细胞缺乏和淋巴细胞减少。发病后第2~3周凝集效价大于1∶224时,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本病。正常人、血清病患者以及少数网状细胞瘤、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等患者也可呈阳性,但除血清病、何杰金病患者外,效价均较低。本病患者的凝集素仅被牛红细胞吸收,经豚鼠肾脏悬液吸收后凝集滴度不显著减少,与其他类型的凝集素不同。

(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血象 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发病10~12日白细胞常升高,高者可达(30~60)×109/L,第3周恢复正常。在发病的第1~21日可出现泡沫型、不规则型、幼稚型异形淋巴细胞(10%~20%以上)。血小板计数可减少,极个别病人有粒细胞缺乏和淋巴细胞减少。

2.骨髓象 缺乏诊断意义,但可以与血液病相鉴别。

3.嗜异性凝集试验(PHAT) 80%~90%患者阳性(凝集素效价>1∶80)。于发病后的第一周即可出现该凝集素,2~3周达高峰,以后下降,3个月后完全消失,个别人可维持较长时间。发病后第2~3周凝集效价大于1∶224时,结合临床表现可确诊本病。正常人、血清病患者以及少数网状细胞瘤、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等患者也可呈阳性,但除血清病、何杰金病患者外,效价均较低。进一步做吸收试验可鉴别。本病患者的凝集素仅被牛红细胞吸收,经豚鼠肾脏悬液吸收后凝集滴度不显著减少,与其他类型的凝集素不同。

4.EB病毒DNA检测 用PCR等方法可从病人外周血白细胞中检测到EBV-DNA。

5.抗体检测 人体受EB病毒感染后,可产生膜壳抗体、抗膜抗体、早期抗体(抗-D、抗-R)、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病毒相关核抗体等。其中,膜壳IgM抗体在出现临床症状时出现,可持续4~8周,阳性率几乎为100%,特异性高;抗-D抗体在发病后3~4周达到高峰,阳性率约70%,可持续3~6个月,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