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健康城市的评价指标

健康城市的评价指标

时间:2023-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WHO编制的健康城市评价指标有9类77项。这一标准指标普遍成为各国健康城市规划起草的重要参照标准。现介绍苏州市在制定标准时的做法,值得借鉴。

第六节 健康城市的评价指标

建立一个完善、系统、发展和有效的评估体系是极为重要的。其重要性在于:①督导整个健康城市规划、方案的实施过程;②论证健康城市发展规划的有效性,包括成本效益分析;③提供各种反馈信息;④保证计划的顺利有效实施;⑤通过需求调查,为规划提供本底资料;⑥通过审计及时了解投入与支出情况;⑦了解项目的操作与运转;⑧改进实践中的问题,以便将来推广和使用;⑨评估规划项目达到的效果和效益。

衡量一个城市的健康状况有“硬”指标,也有“软”指标,前者有环境保护和自然环境的质量;死亡率、发病率;治疗服务质量及预防服务质量等。后者有群众参与水平、部门合作程度、相互支持水平和居民素质等。评估以从下到上为原则,首先通过单位自我评估,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当家作主的作用。

健康城市的内涵极为广泛,所以评价的指标也相对复杂,除了评估项目规划的效果有特定的要求之外,世界各国基本认同的标准及指标有13类334项。以下几条可供参考。

(1)人口统计学资料。

(2)自然环境质量,包括污染、基础设施的质量和住房质量。

(3)当地经济状况,包括失业水平、平均收入水平。

(4)社会环境质量,包括社会心理紧张水平、社会服务质量。

(5)人身安全情况。

(6)环境美化程度和生活质量。

(7)教育水平与素质。

(8)社区权力范围及政府结构,社区群众参与程度。

(9)各部门合作以及强调健康的公共政策程度。

(10)行为指标,如饮食习惯、锻炼情况、饮酒和吸烟情况。

(11)保健服务质量。

(12)传统的健康指标,如发病率和死亡率等。

(13)享有健康的平等。

一、WHO编制的健康城市评价指标

WHO编制的健康城市评价指标有9类77项。这一标准指标普遍成为各国健康城市规划起草的重要参照标准。评估这些指标应采用多学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承认主观资料的有效性。

1.内在指标 主要有:①城市贫困水平线;②出生率及死亡率;③文盲率(男、女);④小学及中学入学率;⑤就业率;⑥平均收入水平;⑦犯罪率;⑧大气排放率(工业及交通):重金属、废气、颗粒;⑨道路交通噪声、密度;⑩未处理的废弃物(从河、湖或阴沟流出);img80市政的、有害的、医源性废弃物;img81未收集的生活垃圾量;img82乱倒垃圾数;img83电力覆盖网;img84有毒化学物质的事故性释放;img85室内外空气质量符合WHO的标准的比例;img86年平均能见度;img87水质(符合饮用水质量标准);img88食品质量(如微生物及化学物、残余农药);img89空气、水、灰尘、食品中的重金属含量;img90拥挤程度/生活空间;img91绿地(表面积)分布;img92环境质量的社区达标率;img93噪音水平。

2.外在指标 主要有:①饮用安全水的人口比例(家中或步行15分钟距离之内);②有正规的垃圾清除系统的人口比例;③家里有供水系统的人口比例;④低标准住所的人口比例;⑤家中过于拥挤的人口比例;⑥居于临时住所的人口比例;⑦无家可归的人口比例;⑧家中通电的人口比例;⑨使用生态燃料烧饭、取暖、照明的人口比例。

3.影响指标 主要有:①死亡率的原始数据;②婴儿死亡率;③新生儿、出生婴儿死亡率;④出生期望寿命;⑤特殊原因致死率(如因腹泻、呼吸系统感染、哮喘、交通事故等死亡);⑥出生时低体重儿数;⑦患病率、发病率,如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腹泻相关疾病、寄生虫/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皮肤感染、精神疾病、工作及交通事故。

4.进展指标 主要有:①当地环境卫生政策及行动计划现状;②当地公共卫生政策中关于环境卫生条款的现状;③城市规划、家居、交通及其他方面的健康、环境政策现状;④应急措施计划情况;⑤计划间相互衔接情况;⑥城市更新及改良进程;⑦当地有关食品、空气、水、有害物质、交通事故、住房等的标准、指标、法律。

5.管理及监督指标 主要有:①环境(如空气、水)质量及食品质量的管理监督系统现状;②环境卫生及健康服务信息系统(具联系能力)现状;③追踪监测环境、疾病的能力;④追踪环境卫生中的不均等现象(年龄、性别、社会经济状况等)的能力。

6.提供服务指标 主要有:①组织调整使健康与环境在决策时一体化;②地区的环境卫生官员数/每万人;③在贫民区、非正式部门、低收入区工作的环境卫生人员比例;④享有环境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⑤一体化服务供给机制;⑥免疫覆盖率;⑦得到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情况;⑧预防保健服务方向;⑨急诊服务;⑩有地区级和国家级政府支持机构。

7.预算与财政 主要有:①卫生项目占当地城市预算的比例;②环境卫生项目占当地城市预算的比例;③用于环境卫生的经济来源;④为环境卫生调动另外资源的活动。

8.提高能力情况 主要有:①城市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情况;②受过食品卫生基本知识培训的食品制造商、运输者、销售者(包括小商贩)的比例;③开展环境卫生教育的学校比例;④不断发展的环境卫生、卫生学知识培训活动、对象为环境卫生官员、助手、护士社区卫生工作者、工程师、制定计划者,以及讨论与水源及卫生设备、废物处理、控制传染途径、食品安全、化学制品安全等相关话题的社会群体;⑤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职业机构。

9.社区参与情况 主要有:①使财政人员参加决策、政策制定;②计划积极性的调动(如学习班、举行会议、财政人员参与等等);③在制定及补充方案与计划时提出主张的妇女所占比例;④最终使用者参与计划制定的情况;⑤有关环境卫生的沟通网络;⑥传播公共信息的系统现状;⑦环境卫生组织目录。

二、苏州市制定的标准

WHO提出的健康城市指标体系直接地或间接地衡量质量、数量及时间特性的变量,反映健康及有关健康状况,并且评价其进展,还为修改规划提供依据。开展健康城市项目的地区可根据本地各时期情况作相应的调整和选用。现介绍苏州市在制定标准时的做法,值得借鉴。

1.标准制定的原则

(1)标准思考的原则。符合国际标准的原则,适合国情市情的原则,鼓励人人参与的原则,围绕健康为中心的原则,简明易懂科学的原则。

(2)标准起草的原则。立率先发展之志,树立新观念;谋率先发展之策,探索新机制;创率先发展之举,构筑新优势;聚率先发展之力,推进新发展。

(3)标准谋划的原则。以全局为背景,以试点为基础,以发展为主线,以循序渐进为原则。

2.健康城市标准制定的要求 主要有:①先进的健康规划设计;②优质的健康生存环境;③丰富的健康卫生内涵;④和谐的健康自然情景;⑤文明的健康群体意识;⑥怡心的健康优良体质;⑦舒适的健康文化氛围;⑧宽松的健康安全防范;⑨人性化的健康追踪服务;⑩科学的健康规范管理。

3.标准制定的方法

(1)了解现状。通过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等。

(2)了解目标。围绕全市、地区、“社会大卫生”等全局性目标。

(3)了解基础。针对试点社区各方面的基础条件。

(4)了解资源(条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造可能的新资源。

(5)了解进度。按照试点社区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定期检查,如期评估,不断推进。

(6)体现现代生活需求。了解现代生活需求发展,剖析人们对现代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7)适应群众需求。在试点中,调研要针对群众需求,措施要服务群众需求,评估要对照群众需求。

(8)与当地发展同步。结合城市、社区实际选择相适应标准。

(9)讲究科学的方法。标准要讲究科学,试点要科学指导。

(10)注重渐进的原则。健康城市注重过程,标准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分别制定星级标准,从“一星”到“五星”循序渐进。

4.苏州市健康城市项目标准 苏州市在查阅大量资料,广泛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国标标准制定原则,组织力量制定了相应的项目标准——枟健康城市项目标准枠,于2003年2月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内容涉及社区、家庭、学校、企业、机关、医院、市场、园林、宾馆、饭店、商场等11类场所,作为第1批项目。每类标准均由4个部分组成。

(1)宣传材料。每类标准都高度浓缩成一句或几句话的关键词,表达该项目的目标、措施、要求、方法;并高度概括其指标体系的内容,文字简练,内涵丰富,通俗易懂,便于操作。

(2)标准本身。每类标准大体可分为健康环境、健康管理、健康服务、健康人群和健康社会等内容。

(3)指导评估指标。将标准的内容具体细化,明确各项指标值和指标依据。

(4)自选指标。确定的递升发展的指标,供实施中逐步提高。

例如:[健康社区标准]

关键词:营造健康环境,完善健康设施,参与健康互助,拥有健康人群。

标准主要内容:健康管理、健康基础、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和健康人群。

[健康学校标准]

关键词:建设设施现代的教学园地,营造整洁优美的学习环境,培养文明向上的校园风气,增进师生健康的综合素质,留下莘莘学子的美好回忆。

标准主要内容:营造健康环境、规范健康管理、加强健康服务和开展健康促进。

[健康市场标准]

关键词:建设整洁有序、设施现代的室内市场;营造安全健康、公平文明的交易环境;构筑管理规范、服务热情的购物天堂。

标准主要内容: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环境整洁、经营有序;文明经营、公平诚信、管理规范和健康服务。

现将值得借鉴的一些健康城市创建工作情况列举如下。

【案例一】 苏州市开展健康城市比较晚,但起点比较高。目前是WHO西太区健康城市联盟理事单位。苏州市把“健康城市的指标体系研究”列入该市2002年科技发展计划。该市指标体系内容由3个板块、11个方面构成,共122条。他们还编印了健康城市系列丛书,制定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机关、健康医院、健康市场、健康园林、健康宾馆、健康饭店和健康商场等11类项目标准;按照条块结合、择优选点的办法,确定一批试点单位,称为“细胞工程”;开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构筑健康屏障”、“做文明市民,建健康社会”、“相约健康社区行”、“婚育新风进万家”、“健康在我家”、“洁净家园,美化城市”、“治理水环境,打造东方威尼斯”、“打造生态苏州,建设健康城市”、“保护世界遗产,打造绿色苏州”、“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10项行动。2003年由苏州市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加快健康城市建设的决定”,明确的目标原则是“政府组织、部门共建、行业促进、群众参与,营造健康环境,优化健康服务,构建健康社会,培育健康人群,把苏州建成创业者向往、投资者留恋、居住者舒心的城市”。充分体现出政府、部门、社会团体非政府组织和广大公众共同参与的方针,为建设健康城市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支持。

试点单位评估工作由市政府委托市行业协会(健康促进会)执行。评估工作组由WHO健康城市联盟顾问、卫生部公共卫生专家委员会委员及复旦大学、苏州大学的教授等5位专家担任主评,市有关技术人员担任协评。首先由受评单位自评材料申报,经健康促进会复评,并予以认可。最后由专家组到现场察看并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少量样本作面对面的调查。评估结论不搞“达标”或“基本达标”,而是采用明显进展、较好进展、部分进展、略有进展和尚未进展。同时,对今后提升意向作出评价。充分体现了健康城市的发展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是“有始无终”的。这样的评估有利于促进健康单位的发展。一改过去检查组与被查单位的对立关系。受评单位领导与志愿者共同参与评估,充分体现了受检单位的主人翁意识。结果得到领导与群众的赞赏,效果十分满意,试点面进一步推广。

【案例二】 上海市于2002年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启动建设健康城市活动。2003年8月上海市市政府印发“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3年行动计划(2003~2005年)”,9月市政府召开上海市建设健康城市动员大会。3年行动计划包括营造健康环境、提供健康食品、追求健康生活、倡导健康婚育、普及健康锻炼、建设健康校园、发展健康社区、创建精神文明等8个方面的104项指标,确定了“保护母亲河”、“清洁空气”、“爱绿护绿”、“清洁城市、美化环境”、“健康身心”、“婚育新风进万家”、“人人运动”、“建设健康校园”、“让虫害远离生活”、“健康家园”和“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11项重点推进活动。3年行动计划分3个阶段实施,2003年下达计划、广泛宣传、建立工作网络、抓好试点;2004年全面推进健康城市、健康城区、健康社区工作;2005年抓各项计划指标的完成、组织进行评估,进一步探索提出健康城市新的指标体系,为在更高层面上开展新一轮建设健康城市工作打好基础。

【案例三】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是广东省启动健康城市行动计划投入力度最大的一个城区。区委、区政府于2003年初出台了“建设健康城区工作意见”。该区以“大众齐参与,携手共创健康罗湖”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内容包括:推动两大运动(全民健身和爱国卫生);实施4项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安全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天天开心、日日运动、饮食均衡、戒烟限酒)。并提出实施“六大”项目(健康社区、健康校园、健康企业、健康机关、健康医院、健康市场),深化4项工程(环境优化工程,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社会平安工程,道路畅通工程),建立健全“三大”体系(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

【案例四】 海口市是我国最早创建健康城市试点单位之一,经过多年的实践,感到最大的困扰是组织协调和项目规划问题。经过组织改革,海口市政府成立了健康城市工作委员会,成员由市长和副市长、各职能部门及各区负责人组成。下设2个部门:一个是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协调工作;另一个是研究中心,该中心拥有各学科的专家、顾问,专门制定健康城市规划和实施方案,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依据。健康城市项目在海口市顺利实施得益于有一个与该项目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发展规划,通过这个组织将项目与相关部门和学科以及政府的支持有机地结合,加之广泛的居民参与,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建体系。

思考题

1.简述健康城市与社区的概念,并说明健康城市与健康社区的关系。

2.简述创建健康城市的意义。

3.创建健康城市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4.为什么说健康城市为健康促进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策略性框架?

5.简述创建健康城市工作的实施方法。

6.简述如何制定健康城市项目标准。

7.试评上述4个案例在创建健康城市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

(邢育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