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老年人的社会心理
一、社会环境
社会地位上的落差,常对心理产生负面的作用。在一些发达国家,老人的精神生活很空虚,他们一旦退休后,就变得毫无价值,家庭成员的小型化,使老人得不到照顾,在外也难以得到社会的尊重。强烈的压抑感和孤独感使许多老人精神抑郁、悲观厌世。日本就是目前老人自杀率较高的一个国家。法国对老人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老人晚年最害怕“孤独”。美国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有4%~6%的老人患抑郁症。我国老人的群体生活习惯较强,加上我国传统伦理上的尊老爱幼,使得老人在退休后,不像西方国家老人那样有一种被社会和人们遗忘的凄凉感。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一些大中城市已出现大家庭向小家庭过渡的情况,老人的社会地位正面临挑战,这种挑战也给他们的健康带来一些问题。
心身医学研究证明,老年人的整个健康水平直接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是老人所渴求的,是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经济环境
经济收入的高低对老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况直接发生作用。20世纪以来,人类平均寿命的提高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物质文明。而这种发展对老人的健康作用又具有其两面性,一是经济的发展为老人提供更好的卫生资源,如先进的医疗设备、充足的医生、适宜的休息娱乐场所、丰富的食品、有效的药物;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生产对自然环境、生态平衡起到了破坏作用,一些“工业性疾病”、“都市病”、“现代文明病”也应运而生,这些因素对健康的威胁作用常有一段时间的积蓄,而当其表现出来时,老年人则成为最主要的受害者。
建国以来,我国的退休老人生活基本上是有保障的。近几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不少老人颇感适应生活困难。据调查,我国退休职工月均收入远远低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用。这种经济上的低收入,必然会在老年人的心理上投下阴影,并由此可能产生偏异心理和偏异行为,心理上感到压抑,这种心理状态常会扰乱身体各器官和免疫系统功能的神经体液调节,导致一系列身心性或是器质性疾病。因此,正确认识经济因素对老人的作用,指导正常消费,克服一些角色冲突,是社会解决老人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家庭环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人类最密切的精神接触的场所。因此,家庭是老人物质生活的中心,也是精神依托的场所。WHO在枟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全球战略枠一书中指出:“健康首先是从家庭、学校和工厂开始的……”
居室条件对老人健康影响是比较直接的。居室卫生条件,如采光、通风、潮湿等因素和呼吸道疾病、虫媒传染病和皮肤病的传播关系极为密切。
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家庭巩固程度的外化表现。家庭和睦,子女尊敬老人,在这种家庭中,老人经常感受到良性刺激,能充分调动机体内在的能力,有利于健康。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丧偶问题,我国第3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表明,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无配偶者比例高达45.9%,丧偶老人一般都有某种心理损失感,这对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丧偶使家庭生活环境发生急剧改变,这时,缺乏心理自我调节能力的老人常性格趋向怪癖,在精神和生活上都有一种孤独和压抑感,到一定程度则可导致严重疾病或死亡。因此,丧偶老人的心理状态及其保护机制的研究,是老年健康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除了上述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家庭因素以外,个人因素、团体压力等都和老人健康关系极为密切。作为健康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这些因素对老人健康的影响,还要懂得寻找合适的途径,以调适老人的健康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