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血压病的健康促进策略
高血压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解决高血压病问题绝非仅仅是卫生部门的事,需要有政府的承诺、多部门的合作和群众的积极参与。
高血压的防治不是以病人为基础,必须以社区作为载体开展综合性的防治,把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结合起来,制订高血压防治的健康促进规划,联合相关部门、学科开展工作。高血压的有效防治必将导致脑卒中和冠心病及其相关疾病患病率的下降,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大的工作,必须大力提倡。另外,如果没有合理的,科学的规划设计,也就无法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所以制订规划是极为重要的。
我国1991年95万人群调查结果显示:人群测压率仅为53.5%,而农、牧、林、渔劳动者更低(仅为37%~39%)。在检出的高血压病人中,不知道自己血压升高者高达56%,已知自己患高血压而未治疗者75.2%,经治疗血压未被控制者76.6%,与美国1973~1975年100万人的调查资料相比相差甚远,该人群结果分别为27.7%,10.7%和16.7%。表明我国人民对高血压病的认知严重不足。鉴于上述情况,高血压的防治主要策略应强调以下几点。
(1)把高血压病(包括慢性疾病)防治规划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全面规划。
(2)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慢病综合性防治,把医疗服务与社会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
(3)完善社区健康服务可持续发展体系和服务。
(4)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和护士高血压病的防治水平。
(5)制订社区防治高血压病规划,实施病人的“三级管理”。
【案例】 上海市虹口区广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防治,其经验值得借鉴。具体做法如下。
(1)筛检高血压病例。1997年4~6月,对本社区16个居委会55649位居民中35岁以上人口33035人作高血压筛查,实查30626人(92.7%)。发现血压>140/90mmHg的有9790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1.6%。通过计算机分检出一级管理对象1404人,二级管理对象3104人,三级管理对象5192人。实施以社区为基础,高危人群与全人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
(2)社区内建立免费血压测量点。测量员经过严格培训、考核上岗。
(3)建立医院内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
(4)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及时的干预措施。在人员配备、设施装备、经费使用上予以确保。建立了4个卫生服务站,每个站负责4个居委会的高血压病人的管理。
(5)实施健康教育。精心制作了60块图案精美、文字简练的高血压知识版报,供流动展出。每月定期举办一次高血压防治讲座和一次恳谈会,分发高血压防治资料。
(6)实施高血压病例分级管理和干预措施。三级管理对象每2~4周随访一次,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尿常规,掌握病情动态变化,并积极治疗。二级管理对象每1~3个月随访测量血压1次,强化心理咨询和行为干预,适当药物治疗。一级管理对象每3~6个月复查血压一次,定期免费测量血压,并提供医疗保健咨询。
社区高血压人群防治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他们建立了一支参与社区高血压防治的专业队伍,开拓了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站三者有机结合的高血压人群防治的新途径,以探索社区高血压人群管理与干预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