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血压病的健康促进规划

高血压病的健康促进规划

时间:2024-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制订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规划不仅十分重要,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规划的具体内容和评价程序见图19-1。把高血压的防治作为服务中心的重要内容,包括高血压的筛检、建立健康档案,发展预防、保健、临床、康复、健康教育一体化服务。儿童的高血压发生率并不低。②建立高血压病病人档案,定期随访观察,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

第三节 血压病的健康促进规划

制订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规划不仅十分重要,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规划不仅有利于明确防治目标,有利于协同作战,不断完善规划,使防治工作逐步深化,如果没有规划也就无从评价我们的工作效果。因此,制订健康促进规划是专业人员的重要责任。规划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包括教育目标、行为目标和规划目标。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应特别强调政府的领导,社区群众的参与,这是高血压病防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单靠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是难以奏效的。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规划的具体内容和评价程序见图19-1。

一、建立慢性病防治领导机构

高血压病也像其他所有慢性病一样需要群防群治,高血压的防治必须纳入社区政府的议事日程,协调社区各相关单位如街道(或乡)办事处相关部门,工青妇、老龄委工商、驻社区单位及自愿者组织通力合作,为高血压防治提供有效的环境支持。

二、建立与发展社区健康服务中心

把高血压的防治作为服务中心的重要内容,包括高血压的筛检、建立健康档案,发展预防、保健、临床、康复、健康教育一体化服务。当前特别要重视对医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医务工作者和护士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高血压病防治水平,扭转重治轻防、重科研轻科普的倾向,克服治疗工作不普及也不及时的问题,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医疗条件不足,治疗效果也差。为使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体系,政府必须给予政策支持和解决补偿机制。

img115

图19-1 高血压病健康促进规划程序

三、强化健康教育的力度与深度

普及高血压病防治知识(倾向因素):目前我国广大群众包括各级领导和知识分子对高血压病与心脑血管病的预防保健知识普遍不足,不知自我保健之道,只有等出现较重的病情,才开始注意。甚至已经出现了高血压病还不在乎,因此,普及科学知识是防治高血压的首要要素。教育目标要使广大群众,尤其是高血压病人及其亲属认识到高血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不及时有效地治疗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肾病等严重后果;高血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根治方法,而必须坚持按医嘱服药,切忌忽用忽停,即使症状缓解也不能停止用药;相信抗高血压药物确有效果,最佳的治疗方法应是联合用药而不是单一用药,联合用药的好处是不仅提高了疗效,而且减轻了各药的不良反应;相信对高血压病进行正规治疗,不但可有效地降低血压,且可减少与高血压相关的疾病和死亡;相信治疗高血压病的药物不是越贵越好,要因人而异;使高血压病病人知道高血压的危象,认识到血压的监测和定期随访的重要性;使广大群众和病人认识到高血压病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的方法包括低钠(盐)饮食、提倡不饮或少饮酒、不吸烟、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喝牛奶、减少脂肪的摄入、坚持经常性有氧运动(散步、骑车、游泳太极拳等)、保持理想体重、避免紧张刺激、学会松弛与紧张处理(气功听音乐、书法及绘画等)。

四、为高血压病的控制创造支持性条件

1.高血压病的筛检

(1)普查。由于大量的高血压病人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因此在人群中筛检高血压病是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各地多采取35岁以上人群普查。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如表19-2所示。

表19-2 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

img116

*:1mmHg=0.133kPa

摘自:Arch Intern Med,1993,153:154~183

根据我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正常血压水平为<130/85mmHg,如果成人>140/90mmHg,为高血压。最近一项分析证实,血压为115/75mmHg者,心血管病死亡率很低,可视为最佳血压。从115/75mmHg起,血压每升高20/10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1倍;50岁以上的人,收缩压>140mmHg,作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比舒张压更为重要;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的人,属“高血压病前期”,应积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疾病;病人血压超过目标血压20/10mmHg,治疗之初就应考虑使用2种药物。慢性肾脏病病人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高血压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应从娃娃抓起,在儿童时期进行干预可有效地预防或推迟高血压病的发生。儿童的高血压发生率并不低。据国外报道小儿高血压发生率为0.6%~11%,国内为1%~7%。北京地区于1988年对5916名学龄儿童调查,发生率竟高达9.36%。

(2)高危人群筛检。以高危人群作为筛检的重点对象,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具有下列一项危险因素者,均可定为高危人群。

1)有高血压病家族史者。

2)每天食盐量超过10g以上者。

3)超过标准体重20%者,包括少年儿童。

4)有吸烟史,每天吸20支以上,超过1年者。

5)经常饮高度白酒,每天100g以上者。

6)经常接触噪声,情绪不稳定者。

7)连续口服避孕药物1年以上者。

对前4项的高危人群,应作为重点教育对象,余者作为一般教育对象。高危人群筛检间隔以半年为宜。

2.高血压病的分类管理 包括:①建立高危人群档案,分地区或按单位进行管理,经常进行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②建立高血压病病人档案,定期随访观察,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③如有条件,应设立高血压病专科门诊或血压测量点以方便病人及时得到治疗和咨询服务。对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病病人给予加强治疗,严格控制血压在130/85mmHg以内。④对35岁以上就医者如不知自己血压水平的人,医生应给予测量血压。

根据美国联合委员会关于高血压检出、评价和治疗第6次(JNC-Ⅵ)报告和1999年发表的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高血压病学会(WHO/ISH)高血压病治疗指南,对成人高血压病的分类管理可供我们借鉴,其具体做法如下。

(1)血压水平的分类。分类方法如表19-3所示。

表19-3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级

img117

注:如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不在同一级别,则就高不就低

成年人收缩压为130~139mmHg,舒张压为85~89mmHg属于正常血压高限,是高血压一级预防的最适宜对象,每年检测1次。可采用非药物方法防止他们血压的进一步升高。在过去的20年里,国际上一些研究如芬兰的北卡人群干预试验、美国心肺血管研究临床干预规划、德国心血管预防研究规划以及国内的一些研究都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收缩压高于140mmHg,舒张压高于90mmHg者,可根据他们的血压水平分为三级,结合危险因素、靶器官受损情况综合分类,即血压-危险因素-脏器受损“三位一体”的综合分类法。

(2)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新指南采用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TOD)和有关心、脑、肾血管并发症情况(ACC)联合对高血压病病人进行心血管绝对危险性水平分层的治疗指导思想。危险因素有7个:血压(Ⅰ~Ⅲ级);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血清总胆固醇>6.5mmol/L;糖尿病;心血管病家族史。将心血管绝对危险性水平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4种(表19-4、19-5)。这些数据是根据美国弗雷明翰地区随访45~80岁人群10年内4种高危人群发生心脑血管病事件概率为<15%、15%~20%、20%~30%、>30%而取得。

1)低危。高血压Ⅰ级,无其他危险因素。这组病人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概率<15%,在降压治疗前,应观察血压1年左右。

2)中危。高血压Ⅱ级或Ⅰ级,同时存在1~2个危险因素。这组病人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概率为15%~20%。应观察血压3~6个月,如肯定超过正常标准,再进行降压治疗。

3)高危。高血压Ⅰ、Ⅱ级,同时有3个或更多危险因素或有糖尿病或心、脑、肾等器官损害;或高血压Ⅲ级。这组病人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为20%~30%,应实施降压治疗,同时控制并存的危险因素。

4)极高危。高血压Ⅲ级,同时有一种以上危险因素,或高血压Ⅰ~Ⅲ级并有并发症。这组病人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在30%以上,应对高血压病和并存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疾病进行治疗。

表19-4 高血压危险因素和并存情况

img118

表19-5 心血管病绝对危险性水平分层

img119

血压水平≥180/110mmHg时应立即降压治疗。临界高血压病人如无其他危险因素,定期观察血压变化,暂不做降压治疗;合并糖尿病和(或)肾功能不全时,血压≥130/85mmHg就应积极治疗。

血压控制目标值:中青年病人和合并糖尿病病人<130/85mmHg,甚至<120/80mmHg;老年病人在140/90mmHg。

根据我国高血压病人众多、尤其在农村者居多,选择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价格合适的药物是十分重要的。

五、创造控制高血压的支持环境(强化因素)

1.争取领导的支持 高血压病的防治需要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关心与精心组织,鼓励群众或职工积极参与筛检,并安排一定时间对病人进行随访。

2.家庭成员 在一项健康教育干预计划中,应把家庭成员(主要是配偶、子女)作为教育对象,以促使其关心亲属、督促病人的行为。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1982年病例调查表明,得到家庭支持的病人,高血压控制率在2年内上升11%。

3.医务人员 上海市卢湾区调查结果发现,69.4%的病人知识来自诊所、医院,并有83.3%的病人最相信来自医务人员的知识信息,医生嘱咐程度与高血压的控制水平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可见,医生对病人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因此,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非常必要。首先,应把对病人的健康教育作为医德教育的一部分来贯彻,加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其次,我们应该提高医务人员专业能力及健康咨询技术,使得他们自觉自愿地、有效地指导或纠正病人的行为。另外,还要提高他们对高血压危害性的重视,更新有关高血压知识,特别要提高医务人员指导群众用非药物的技术防治高血压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以及对于降压药的选择与临床应用的水平。

4.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训 对中学生开展高血压知识与技能培训不仅有利于提高年轻人对高血压病的认知及其预防,重要的是有利于在居民中普及高血压知识,而对其家中的高血压病人能起很好的强化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